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山南市曲鬆縣全麵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村美民富產業興 和美鄉村入畫來

發布時間:2023-11-22 10:47:00來源: 西藏日報

  近年來,山南市曲鬆縣聚焦“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xing) ”要求,以過硬作風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戰略,美麗(li) 村莊日新月異,廣袤大地生機勃勃,一個(ge) 個(ge) 幸福場景,一項項特色產(chan) 業(ye) ,描繪出鄉(xiang) 村振興(xing) 新圖景。

  實施鞏固提升項目——

  “和美鄉(xiang) 村”盡在眼前

  今年58歲的白瑪多吉是曲鬆鎮曲鬆村嘎巴塘自然組村民,當記者問起近些年來村裏有什麽(me) 變化時,他對在家門口實施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鞏固提升項目讚不絕口。

  “以前,一遇到刮風,村裏的土路就會(hui) 塵土飛揚,遇上下雨又會(hui) 變得泥濘濕滑,別提多難走了。”白瑪多吉回憶說。

  曲鬆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副局長洛桑介紹,嘎巴塘鄉(xiang) 村振興(xing) 鞏固提升項目是該縣“十四五”時期鄉(xiang) 村振興(xing) 領域重點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達2000萬(wan) 元,主要對嘎巴塘道路、排水、路燈、衛生廁所等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提升。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該項目實施後,雇用當地勞動力1.1萬(wan) 人次,幫助當地群眾(zhong) 增收240餘(yu) 萬(wan) 元。隨著87戶衛生廁所建設和給水排水入戶,潔淨的用水、寬敞的瀝青路麵、統一的衛生廁所一一呈現,嘎巴塘自然組村民們(men) 在農(nong) 家小院過上了幹淨舒適的生活。“現在的生活方便多了!”白瑪多吉笑著說。

  聚焦項目建設,全力改善農(nong) 村基礎設施。截至目前,曲鬆縣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項目37個(ge) ,總投資2.8億(yi) 元,集中投向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發展、村道建設、生活汙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改善等農(nong) 村基礎設施領域,總體(ti) 支出進度達80.66%。

  三支“紅色隊伍”——

  奏響鄉(xiang) 村振興(xing) 集結號

  在曲鬆縣的第一個(ge) 小康示範村——下洛村,有三支遠近聞名的“紅色隊伍”。

  “下洛村村民能歌善舞,我們(men) 就想,為(wei) 什麽(me) 不用唱歌跳舞的形式來宣傳(chuan) 黨(dang) 和國家的好政策呢?”下洛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格桑旦增說。2017年6月,三支“紅色隊伍”成立,分別是“紅色歌曲”傳(chuan) 唱隊、“紅色故事”宣講隊和“紅色折嘎”傳(chuan) 唱隊。

  “啦加羅,共產(chan) 黨(dang) 的恩情在全國人民心中,啦加羅,北京有我們(men) 的核心……”折嘎是西藏傳(chuan) 統說唱藝術的一種。演唱折嘎,就是送吉祥、傳(chuan) 好運的意思。下洛村將折嘎與(yu) 紅色文化結合起來,運用折嘎頌詞創作紅色歌謠,在文化傳(chuan) 承中歌頌了黨(dang) 的恩情。“紅色折嘎”傳(chuan) 唱隊伍自編自導自演折嘎《頌黨(dang) 恩》《禮讚新時代》等多個(ge) 節目,將黨(dang) 的優(you) 惠政策、當下的幸福生活通過折嘎形式向群眾(zhong) 講清楚、講明白,讓群眾(zhong) 在歡聲笑語中感受黨(dang) 的恩情。

  村民格桑達瓦是一名“90後”,在外務工幾年後返回家鄉(xiang) ,成為(wei) “紅色折嘎”傳(chuan) 唱隊的一員。“我從(cong) 小就喜歡唱歌跳舞,回到家鄉(xiang) 後,聽說有折嘎表演隊伍,就加入了。現在每天演出還有120元的補貼,演出多的時候一年能有9000多元的演出補貼呢!”格桑達瓦說。作為(wei) 新時代文明實踐誌願服務隊,三支“紅色隊伍”經常下基層開展誌願演出,隊員們(men) 都非常樂(le) 意參與(yu) 誌願服務活動。今年,“紅色折嘎”傳(chuan) 唱隊獲得了全國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xiang) ”活動優(you) 秀團隊榮譽稱號。

  三十四年如一日——

  “下江丁肉”口口相傳(chuan)

  丁肉,俗稱犛牛肉丁,是一種傳(chuan) 統特色美食,距今已有百年曆史。下江丁肉於(yu) 2020年被列入山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今年53歲的索朗平措是該項目代表性傳(chuan) 承人。

  早在1989年,索朗平措的父母便在下江村開了村裏的第一家丁肉館,招呼南來北往的商旅。2008年,索朗平措跟隨母親(qin) 措姆正式學習(xi) 下江丁肉的製作技藝。後來,簡陋的丁肉館變成了一座帶院子的餐館,而且生意越來越好,該店僅(jin) 丁肉一項日均營業(ye) 額為(wei) 1300元,每天大概賣出40碗丁肉。“今年,位於(yu) 澤當區的分店已經開業(ye) ,朗縣的分店正在籌備中。”非遺美食得到了傳(chuan) 承。

  下江丁肉所有食材均取自本地,牛肉湯選用當地犛牛肉熬製,配以藏香蔥、朗縣特產(chan) 花椒葉和當地產(chan) 的“夏果湯結”磨成粉末作為(wei) 調料。除此之外,不添加任何調味品。其次,熬湯時加入少許糌粑,使牛肉更有嚼勁、湯汁口感更好。食用時,再配以手工窩窩頭、糌粑團、藏式辣椒油。曲鬆縣文化(文物)局副局長孫曼玉介紹,下江鄉(xiang) 丁肉能夠傳(chuan) 承百年不敗,不僅(jin) 僅(jin) 是因為(wei) 獨特的手藝、鮮美的味道和較高的營養(yang) 價(jia) 值,更是勞動人民長期的智慧結晶的體(ti) 現,是曲鬆人民世代相傳(chuan) 的、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如今,下江鄉(xiang) 有10家丁肉餐館。

  今年6月,曲鬆縣開展首屆下江鄉(xiang) 丁肉文化節係列活動。通過開展此項活動,進一步保護和傳(chuan) 承了下江鄉(xiang) 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下江丁肉,讓更多人知道了這項非遺美食,提高了下江丁肉的知名度,同時帶動了當地群眾(zhong) 增收。下一步,下江鄉(xiang) 將不斷完善和規範此項品牌活動,讓文化遺產(chan) 在下江煥發光彩。

  好日子是幹出來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美好夢想隻有在辛勤耕耘中才能變為(wei) 現實。為(wei) 此,曲鬆縣鄉(xiang) 村振興(xing) 局積極謀劃2024年工作,現已申報並市級審核通過2.9億(yi) 元的財政銜接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補助資金,計劃實施17個(ge) 項目,重點解決(jue) 農(nong) 牧區產(chan) 業(ye) 發展、基礎設施短板和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如今,放眼這片充滿希望的沃土,特色產(chan) 業(ye) 旺,鄉(xiang) 村風景美,處處朝氣蓬勃、風景正好。

  (記者 趙越 胡榮國 張琪 丹增平措 史金茹 狄碎虎)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