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探索農作物高產高質“密碼”:一粒良種 萬擔好糧
項目組科研人員在實驗田對新品種進行檢測。圖由魏迎春提供
項目組科研人員在實驗田對新品種進行檢測。圖由魏迎春提供
進入3月,春耕備耕的序曲已悄然奏響。農(nong) 資供應、農(nong) 技培訓、良種選育……西藏春耕備耕各項工作正有序展開。
近年來,隨著農(nong) 業(ye) 種植方式不斷變化,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量也是節節升高,品質不斷改善,而其重要的推動力之一就是新品種的選育和良種的示範推廣,農(nong) 作物資源創新、新品種應用更是農(nong) 業(ye) 發展的根基。為(wei) 更好地為(wei) 西藏農(nong) 業(ye) 發展提供優(you) 質種源基礎,2022年,自治區科技廳組織實施重點研發高產(chan) 優(you) 質型農(nong) 作物新品種選育項目,針對西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需要,重點開展小麥、油菜等農(nong) 作物的資源鑒定篩選、新種質創製、新品種選育等科研工作。經過兩(liang) 年時間,終於(yu) 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優(you) 質種源 農(nong) 業(ye) 的超級發動機
一粒好的種子對於(yu) 生產(chan) 到底有多大作用?西藏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研究員、高產(chan) 優(you) 質型農(nong) 作物新品種選育項目負責人魏迎春表示,種子是農(nong) 業(ye) 的“芯片”,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世界。“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育成了雜交水稻,解決(jue) 了世界上十幾億(yi) 人的吃飯問題。
西藏屬於(yu) 典型的高原立體(ti) 農(nong) 業(ye) ,種植業(ye) 產(chan) 值約占農(nong) 業(ye) 總產(chan) 值的60%,高原特色良種選育的市場和發展空間十分廣闊。小麥是全區確保總產(chan) 量穩定的主要糧食作物,產(chan) 量潛力大,油菜是西藏農(nong) 牧民和城鎮居民的主要食用油來源,馬鈴薯、豆類、蕎麥、稻穀則是西藏農(nong) 牧區主要的調劑糧和蔬菜供給,在西藏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魏迎春告訴記者,該項目的實施,對加快西藏小麥、油菜等農(nong) 作物育種、新品種生產(chan) 應用,推動種植業(ye) 結構調整發揮了重要作用,為(wei) 西藏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化發展、促進農(nong) 民持續增產(chan) 增收、農(nong) 業(ye) 增效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wei) 土地的合理利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地方特色經濟、推動鄉(xiang) 村振興(xing) 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截至目前,該項目共鑒定各類資源材料1321份,配置雜交組合1217個(ge) ,提升上一級試驗材料31個(ge) ,全區示範冬春小麥品係6個(ge) ,示範春油菜品係3個(ge) ,展示高原437、大地95、藏豌2號等農(nong) 作物品種係546畝(mu) 。創製高產(chan) 、優(you) 質小麥新種質20個(ge) ,春小麥高原437通過西藏自治區引種備案。篩選優(you) 異馬鈴薯親(qin) 本材料26份,培育收獲實生代19個(ge) 組合。積極開展菜用型、飼用型豌豆新品種選育,豌豆品係ZN-23產(chan) 量位居第一,平均產(chan) 量為(wei) 233.45公斤/畝(mu) ,比藏豌2號增產(chan) 5%,蛋白質含量為(wei) 21.5%,粗脂肪含量為(wei) 1.37%,粗澱粉含量為(wei) 54.2%,粗纖維含量為(wei) 7.1%。水稻篩選出水稻新品係2021LS-68、2021LS-2,並在自治區農(nong) 牧科學院農(nong) 業(ye) 研究所(海拔3650米)、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巴達村(海拔3177.1米)、林芝市巴宜區布久鄉(xiang) 朵當村(海拔2995米)進行生態適應性鑒定,其中,加查縣鑒定點連續兩(liang) 年畝(mu) 產(chan) 均破千斤,所試品係表現穩定,2021LS-68株高平均為(wei) 116.00厘米,主穗結實率97.40%,2022年畝(mu) 產(chan) 517.95公斤,2023年畝(mu) 產(chan) 達到556.16公斤。
一粒良種,萬(wan) 擔好糧。去年10月,根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全國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測產(chan) 驗收辦法》現場測產(chan) 結果顯示,山南市加查縣冷達鄉(xiang) 巴達村水稻試驗種植田喜獲豐(feng) 收,該試驗田種植水稻新品係20畝(mu) ,實測麵積100平方米,實收水稻籽粒76.75公斤。
培育良種 農(nong) 作物喜繪“豐(feng) 景”
日喀則農(nong) 研中心馬鈴薯課題組持續改良地方品種“艾瑪土豆”特征特性,提供生產(chan) 上所需原良種,為(wei) 農(nong) 民增收提供技術支撐。近年來,日喀則市南木林縣持續打造提升“艾瑪土豆”品牌、品種、品質、品相,個(ge) 大、皮薄、口感好的艾瑪土豆日益成為(wei) 食客追捧的“愛豆”、市場青睞的寵兒(er) 。如今,艾瑪土豆不僅(jin) 憑借藏式特色做法,成為(wei) 西藏各族群眾(zhong) 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借助電商和物流平台“飛”向更寬廣的區外市場。
曾經,品種差、產(chan) 量低、銷售難、物流難等問題不僅(jin) 困擾著農(nong) 牧民,也給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和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發展出了“難題”。
如今,南木林縣艾瑪鄉(xiang) 拉布村村民次羅家裏耕地麵積有40多畝(mu) ,其中20多畝(mu) 種了土豆,截至目前,每年種植土豆帶來的現金收入有3萬(wan) 多元,能兌(dui) 換100袋糧食。
記者了解到,為(wei) 幫助群眾(zhong) 打通本地農(nong) 特產(chan) 品“從(cong) 田間到舌尖”的產(chan) 銷鏈,中國郵政南木林縣分公司還積極落實國家賦予郵政的功能定位,針對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提檔升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現代化的迫切需求,整合自身物流渠道,麵向鄉(xiang) 村特色產(chan) 業(ye) ,切實發揮郵政快遞行業(ye) 優(you) 勢,助力農(nong) 產(chan) 品外銷。
南木林縣大力發展艾瑪土豆種植產(chan) 業(ye) ,激發農(nong) 牧民群眾(zhong) 種植積極性、提升種植技術水平、保障群眾(zhong) 利益、釋放產(chan) 業(ye) 紅利,用“小土豆”撬動“大收益”。2023年,全縣馬鈴薯種薯擴繁基地建設麵積為(wei) 1329畝(mu) ,其中組培苗培育120萬(wan) 株,產(chan) 量達到240萬(wan) 粒,總產(chan) 值540餘(yu) 萬(wan) 元;大田推廣麵積為(wei) 4.8萬(wan) 畝(mu) ,產(chan) 量12萬(wan) 餘(yu) 噸,實現產(chan) 值1.93億(yi) 元。
突破瓶頸 讓農(nong) 民增收有“方”
魏迎春介紹,該項目主要采用傳(chuan) 統育種的方法,與(yu) 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開展育種材料鑒定與(yu) 後代篩選,開展品質化驗分析檢測、農(nong) 藝性狀和產(chan) 量潛力評價(jia) ,利用實驗室與(yu) 大田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高產(chan) 、優(you) 質、抗旱、抗寒等優(you) 異性狀材料篩選與(yu) 鑒定。利用南繁加代技術等育種手段的優(you) 勢,縮短育種年限,加速育種進程,快速培育出農(nong) 作物新品種,從(cong) 而解決(jue) 西藏農(nong) 作物育種年限長、品種更換速度慢、品種增產(chan) 優(you) 勢不明顯等瓶頸問題。
自治區科技廳農(nong) 村科技處副處長王珩表示,下一步,自治區科技廳將繼續加強項目實施協調指導,繼續支持作物育種科學研究,推動科研部門開展搜集鑒定綜合性狀好、抗病、優(you) 質親(qin) 本資源材料,開展優(you) 異蕎麥、水稻等新品種引進、篩選;詳細觀察記載各作物田間農(nong) 藝性狀,對現有材料進行抗病性、適應性、豐(feng) 產(chan) 性鑒定,進行化驗分析,篩選高產(chan) 優(you) 異材料,同時促進加強資源創新利用,針對育種目標繼續開展配置雜交組合,創製新材料,篩選優(you) 異新品係,力爭(zheng) 為(wei) 西藏農(nong) 業(ye) 發展發掘更多的適用優(you) 質種質資源,選育新品種,讓特色產(chan) 業(ye) 蓬勃發展,讓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讓西藏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大道上闊步前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在希望的田野上播撒幸福的種子
春回大地,萬物複蘇,春耕備耕的號角在曲水縣達嘎鎮色達村吹響。清晨的陽光照耀著色達村,村民們身著盛裝,滿懷喜悅地湧向田間,準備開啟盛大的春耕儀式。[詳細] -
西藏自治區領導在拉薩調研“三農”工作
要謀劃長遠,層層壓緊壓實責任,統籌力量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嚴格落實加強耕地保護提升耕地質量各項政策措施。[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