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幸福像花兒一樣——五自治區共看家鄉新變化

發布時間:2024-03-07 10:26:00來源: 西藏日報


身穿各民族服飾的拉薩市第一小學學生參加西藏百萬(wan) 農(nong) 奴解放紀念日活動。 記者 潘多 攝


八廓街夜景。記者 陳博文 平措次仁 攝


內(nei) 蒙古博物院。(內(nei) 蒙古博物院供圖)

  在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黨(dang) 群服務中心文體(ti) 活動室,廣西文化旅遊推廣大使、社區誌願者趙羽(右三)和社區群眾(zhong) 排練極具地方特色的歌曲《幸福嘹嘹囉》。 廣西日報記者 梁凱昌 攝

  王蘭(lan) 花(右三)帶領誌願者走進居民家中了解社情民意。 寧夏日報記者 張國長 攝

  烏(wu) 魯木齊市委辦公室駐天山區黑甲山街道躍進街南社區工作隊聯合社區,開展“慶中秋迎國慶·共築美好家園”主題活動。 孫振嵩 攝

  編者按

  嘎拉村桃花朵朵盛開、天山腳下葡萄甜美、蟠龍社區山歌嘹亮、賀蘭(lan) 山邊稻香魚肥、臨(lin) 潢家園13個(ge) 民族一家親(qin) ……

  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審古今之變、察時代之勢,作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的重大原創性論斷,將其確立為(wei) 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的主線,為(wei) 推進新時代黨(dang) 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區各項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堅強領導下,各民族地區呈現出經濟快速發展、民生顯著改善、民族團結進步、社會(hui) 和諧穩定、邊防鞏固安寧的大好局麵。

  萬(wan) 裏河山、春風浩蕩。又一次全國兩(liang) 會(hui) 召開之際,本報攜手《內(nei) 蒙古日報》《廣西日報》《寧夏日報》《新疆日報》,推出《幸福像花兒(er) 一樣——五自治區共看家鄉(xiang) 新變化》聯動報道。通過回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去過的部分地方,聚焦民族地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為(wei) 各項工作主線,譜寫(xie) 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的生動實踐,展示各族人民的幸福新生活、新麵貌、新圖景。

  西藏:

  打造桃花源 掀起旅遊熱

  西藏日報記者 張猛

  初春時節,遊客紛紛來到林芝市巴宜區嘎拉村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駐足在一件件展品前,感受這個(ge) 高原山村的美麗(li) 蝶變。

  2021年7月21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林芝市巴宜區林芝鎮嘎拉村考察時指出,嘎拉村的美好生活是西藏和平解放70年來經濟社會(hui) 發展成就的一個(ge) 縮影,這裏是民族團結進步之花盛開的地方。

  嘎拉村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奮力拚搏,積極進取,在鄉(xiang) 村振興(xing) 道路上砥礪前行、爭(zheng) 先出彩。

  2月25日,記者在嘎拉村看到,一片桃林已冒出了花骨朵兒(er) ,群眾(zhong) 在桃林裏忙碌。“桃花節近在咫尺,屆時,會(hui) 有大批遊客前來觀光,趁著現在還有些時間,我們(men) 要把桃林整修一下。”嘎拉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邊巴一邊幹活,一邊向記者介紹說。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嘎拉村考察時曾說,村桃花很美,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福利,送給你們(men) 一個(ge) 桃花源啊。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嘎拉村因地製宜,打造“桃花旅遊文化節”,開辦民宿,種植養(yang) 殖,發展鄉(xiang) 村旅遊業(ye) ,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示範村。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考察後,嘎拉村發展鄉(xiang) 村旅遊的思路更清晰、幹勁更足了。“去年,村裏僅(jin) 桃花節的相關(guan) 收入就超過300萬(wan) 元,每戶村民分紅10餘(yu) 萬(wan) 元,相信今年收入會(hui) 更高。”邊巴信心十足地說。

  2022年3月,嘎拉村紅色研學主題教育展覽館正式開館。講解員黃海芬介紹說,展覽館每年吸引全國各地超過400個(ge) 黨(dang) 組織、2萬(wan) 餘(yu) 名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和遊客前來參觀“打卡”。

  展館采用老照片修複、老物件展陳、多媒體(ti) 視頻、電子立體(ti) 沙盤等方式,歌頌共產(chan) 黨(dang) 的恩情、講好村裏人的故事,利用黨(dang) 員初心學堂、桃花實景打卡點等展項,增加了與(yu) 觀眾(zhong) 的互動。與(yu) 此同時,通過開發文創套盒、桃花口罩等文創產(chan) 品,形成產(chan) 業(ye) 鏈條,助推鄉(xiang) 村振興(xing) 。

  “這幾年,我們(men)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囑托,除了發展旅遊業(ye) ,還組建了村運輸隊、建成了民宿、開發了水果采摘園等產(chan) 業(ye) ,村民們(men) 的收入越來越高了。”邊巴笑著說。

  不遠處的尼洋河靜靜地流向遠方,一幅鄉(xiang) 村美、百姓富、產(chan) 業(ye) 興(xing) 的鄉(xiang) 村振興(xing) 畫卷正在嘎拉村徐徐展開。

  內(nei) 蒙古:

  續寫(xie) 榮譽史 綻放新風采

  內(nei) 蒙古日報記者 馮(feng) 雪玉 巴依斯古楞 魏那 見習(xi) 記者 朱媛麗(li)

  2月29日,赤峰市鬆山區興(xing) 安街道臨(lin) 潢家園社區活動室裏傳(chuan) 來一陣陣悅耳的歌聲。“我們(men) 在排練迎接全國兩(liang) 會(hui) 的新節目,街坊鄰居們(men) 都特別喜歡我們(men) 的表演。”社區烏(wu) 蘭(lan) 牧騎小分隊隊員馬玉華自豪地說。

  臨(lin) 潢家園社區有居民1.2萬(wan) 餘(yu) 人,有多民族家庭1300多戶,占總戶數的31%。社區內(nei) 生活著漢族、蒙古族、壯族、回族等13個(ge) 民族的居民,是典型的多民族融合聚居社區。

  2019年7月15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臨(lin) 潢家園社區考察,並親(qin) 切看望社區居民。幾年來,臨(lin) 潢家園社區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打造少數民族“家”服務特色社區,成為(wei) 內(nei) 蒙古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工作的特色品牌。

  “作為(wei)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社區,臨(lin) 潢家園社區將繼續加強社區治理,為(wei) 各族居民群眾(zhong) 營造和諧團結的社區氛圍。”興(xing) 安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李夢醒說。

  最近,該社區從(cong) 內(nei) 蒙古自治區入選的28個(ge) 社區中脫穎而出,獲得2023年“全國示範性老年友好型社區”稱號,為(wei) 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hui) 養(yang) 老服務體(ti) 係,更好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做出有益嚐試。

  2014年1月27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來到錫林浩特市楚古蘭(lan) 街道愛民社區,察看社區衛生服務站、超市、便民服務大廳,同居民們(men) 親(qin) 切交談。

  10年間,愛民社區始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殷殷囑托,致力於(yu) 創建環境優(you) 美、設施便利、服務完善、秩序良好、管理有序、關(guan) 係和諧的宜居溫馨社區。同時,以創建“關(guan) 愛服務”型社區為(wei) 目標,不斷完善社區服務功能,拓展服務方式,切實提高為(wei) 民服務實效。

  社區家庭衛生服務隊為(wei) 65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免費體(ti) 檢、上門巡診、慢性病管理、健康指導等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我們(men) 歲數大了,在家就能享受到這樣的服務,我感覺特別幸福。”愛民社區居民馬東(dong) 平開心地說。

  2023年,內(nei) 蒙古自治區深入推進“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行動,使城鄉(xiang) 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100%。

  在黨(dang) 的光輝照耀下,內(nei) 蒙古自治區2400多萬(wan) 各族群眾(zhong) 並肩攜手,為(wei) 完成好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交給的五大任務和全方位建設模範自治區兩(liang) 件大事而努力奮鬥,用實際行動把“模範自治區”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廣西:

  齊唱“嘹嘹囉” 共享好生活

  廣西日報記者 喬(qiao) 曉瑩 孟振興(xing) 盧彬彬 李晟

  “那天你問我,幸福是什麽(me) ?我想悄悄告訴你,幸福是首歌。嘿嘹嘹囉,嘿嘹嘹囉,嘿幸福嘹嘹囉……”一曲《幸福嘹嘹囉》飄揚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良慶區蟠龍社區,歌曲創作者、廣西文化旅遊推廣大使趙羽正與(yu) 社區群眾(zhong) 一起歡唱。

  “這首歌本身就是民族團結的結晶。”趙羽是生活在廣西的滿族人,他在八桂大地的千村萬(wan) 寨收集了上千首原生態山歌。

  2023年12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蟠龍社區考察期間,趙羽與(yu) 社區居民一起彈唱《幸福嘹嘹囉》;龍年春節前後,《春天的旋律·2024》跨國春晚依托46家國內(nei) 外媒體(ti) 和相關(guan) 機構將這首歌向海內(nei) 外傳(chuan) 唱。

  “蟠龍社區生活著漢族、壯族、瑤族等15個(ge) 民族的同胞,少數民族人口約占社區總人口的1/3。”蟠龍社區黨(dang) 委副書(shu) 記許玉君介紹說,社區結合多民族“嵌入式”居住的特點,創新踐行“136”工作機製,即圍繞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這條主線,通過加強黨(dang) 的領導、織牢精神紐帶、用好治理平台“三個(ge) 抓手”,積極創造各民族共居共學、共建共享、共事共樂(le) 的“六共”條件,讓各族群眾(zhong) 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我是漢族,會(hui) 做壯族的特色菜,我愛人是仫佬族,漢字書(shu) 法練得有模有樣。”蟠龍社區藝術團骨幹何繼榮老人說。

  在來賓市興(xing) 賓區鳳凰鎮黃安優(you) 質“雙高”糖料蔗基地,蔗農(nong) 們(men) 早早就開始了春耕生產(chan) ,甘蔗種植農(nong) 機在蔗田裏來回穿梭,進行開溝、下種等作業(ye) 。“去年,我們(men) 家甘蔗畝(mu) 產(chan) 達到7噸,按糖廠給我們(men) 520元/噸的收購價(jia) 算,每畝(mu) 地能賺3000多元。”黃安村壯族村民莫從(cong) 平說。

  2023年初,投資超過50億(yi) 元的“國字號”水利工程——桂中治旱工程實現通水,鳳凰鎮結合“雙高”糖料蔗基地現有水利化設施,引治旱水流入基地,結束了這裏靠天吃飯的曆史。在水源充足的情況下,這裏的甘蔗畝(mu) 產(chan) 量增加了1至2噸,蔗農(nong) 增收每畝(mu) 近千元。

  “我們(men) 世代居住在這裏,不分民族一起生活、下地,早已融為(wei) 一體(ti) 。現在甘蔗產(chan) 業(ye) 這麽(me) 好,大夥(huo) 一定會(hui) 努力 把日子過得像甘蔗一樣甜。”莫從(cong) 平信心滿滿地說。

  寧夏:

  擦亮“誌願紅” 繪出小康景

  寧夏日報記者 張國長 閔良

  2月24日,雪後初晴。73歲高齡的王蘭(lan) 花帶領“蘭(lan) 花芬芳”的誌願者們(men) 第一時間投入到社區積雪清理工作中。

  2005年,王蘭(lan) 花成立王蘭(lan) 花熱心小組,至今已堅持誌願服務19年,累計募集愛心資金超過120萬(wan) 元,幫助群眾(zhong) 解決(jue) 各類困難問題7000餘(yu) 個(ge) ,調解各類矛盾糾紛600多起。2020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利通區金星鎮金花園社區考察時,王蘭(lan) 花向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介紹了在社區開展誌願服務的情況。

  利通區居民馬晶之前受過誌願服務隊的幫助,如今,她已成為(wei) 誌願服務隊助理。2024年春節前,馬晶和幾名誌願者為(wei) 社區30戶困難家庭送去米麵油等生活物資,雙目失明的高寶玉緊緊握住馬晶的手,連連道謝。

  王蘭(lan) 花說,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給了她奔波於(yu) 誌願服務第一線的動力。

  3年多來,吳忠市幹部群眾(zhong) 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囑托,培育壯大“蘭(lan) 花芬芳”“紅草帽”等38個(ge) 誌願服務品牌,催生出“火焰藍”“巾幗紅”等一批誌願服務新生力量。此外,吳忠市9個(ge) 先進典型入選全國學雷鋒誌願服務“四個(ge) 100”,12個(ge) 項目在全國獲金銀獎。

  稻漁空間位於(yu) 寧夏賀蘭(lan) 縣常信鄉(xiang) 四十裏店村,占地2600畝(mu) ,由四十裏店村一二三四社農(nong) 民土地入股構成。2020年6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曾到稻漁空間考察。

  來自內(nei) 蒙古的劉春玲在稻漁空間工作已有5年,“稻漁空間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每年接待遊客20多萬(wan) ,去年,旅遊收入近700萬(wan) 元。”劉春玲說。

  稻漁空間3年多最大的變化,還是讓大家的腰包鼓了起來。2021年,稻漁空間斥資1000多萬(wan) 元,建起28棟三代日光溫棚,每個(ge) 溫棚占地2畝(mu) 多,全部租給入股的社員種植蔬菜,每畝(mu) 收入五六萬(wan) 元。此外,稻漁空間每年還給四十裏店村提供50萬(wan) 元分紅,用以壯大村集體(ti) 收入。

  “我們(men) 要時時牢記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叮囑,始終把保障農(nong) 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共同發展、共同富裕,這是我們(men) 不變的追求。”稻漁空間負責人、全國農(nong) 業(ye) 勞動模範趙建文說。

  新疆:

  種好甜蜜果 拓寬幸福路

    新疆日報記者 任春香 張瑞麟

  2022年7月13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走進烏(wu) 魯木齊市天山區二道橋街道固原巷社區,同社區各族群眾(zhong) 親(qin) 切交流,了解開展便民服務、老年人和青少年文化活動等情況。一年多來,固原巷社區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在創新推進社區治理精細化、多元化、智能化方麵取得了新突破。

  固原巷社區圍繞群眾(zhong) 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建立“三項清單”,為(wei) 居民提供精準化服務。聚焦“一老一小”,不斷引進新的服務項目,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

  社區辦百家宴已近10年;持續12年為(wei) 高齡、獨居、空巢老人張羅年夜飯;升級改造綜合居民活動中心;為(wei) 社區兒(er) 童免費開辦舞蹈、京劇、書(shu) 法等多種興(xing) 趣班……豐(feng) 富多彩的社區活動,讓居民樂(le) 享幸福生活。

  春節剛過,位於(yu) 吐魯番市高昌區亞(ya) 爾鎮新城西門村的吐魯番絲(si) 路明珠農(nong) 業(ye)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裏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我們(men) 已經開始趕訂單了,爭(zheng) 取新春生產(chan) ‘開門紅’。”該公司總經理王永旭介紹,公司員工都是本村村民,就近就業(ye) 帶來的便捷和穩定的收入,讓大家幹勁十足。

  2022年7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新城西門村視察時指出,要鞏固拓展好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推動實現農(nong) 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xiang) 村更美麗(li) 。一年多來,新城西門村全體(ti) 幹部群眾(zhong) 努力推動產(chan) 業(ye) 實現新發展,村容村貌更漂亮。

  如今,每周都有多個(ge) 研學團來新城西門村參觀學習(xi)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等方麵的典型經驗。

  2022年7月14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吐魯番市葡萄溝視察時強調,吐魯番美麗(li) 富饒、瓜果飄香,這是大自然的饋贈。要正確處理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guan) 係,推動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打造富民產(chan) 業(ye) 。

  葡萄溝景區管委會(hui) 在打造富民產(chan) 業(ye) 時,首先考慮發展成果由群眾(zhong) 共享、推動村民就業(ye) 創業(ye) 和增收的問題。隨著景區的發展和不斷完善,現在,葡萄溝裏開民宿、農(nong) 家樂(le) 的居民越來越多。

  “每年都會(hui) 有世界各地的遊客來這裏玩,景區裏的生意很好。”談到今後的收入,吐魯番市高昌區葡萄溝街道葡萄社區居民謝依旦·沙塔爾信心滿滿。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