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鄉村振興

東波:土林深處念響“致富經”

發布時間:2024-03-25 09:23:00來源: 西藏日報

  象泉河一路向西,浩浩蕩蕩,帶著咆哮的浪花一頭紮進劄達土林,滋潤了劄達盆地。阿裏地區劄達縣東(dong) 波村就坐落於(yu) 東(dong) 南部的土林深處。多年來,在村“兩(liang) 委”的帶領下,東(dong) 波村因地製宜,從(cong) 單一牧業(ye) 發展為(wei) 多種產(chan) 業(ye) 並存,在致富增收路上書(shu) 寫(xie) 了一個(ge) 又一個(ge) 奮進故事。

  以責任贏得信任

  走進東(dong) 波村,寬闊筆直的水泥路上車來車往,道路兩(liang) 旁,頗具藏西特色的房屋錯落有致,原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達吉倫(lun) 珠的家就在街道旁。見到記者一行前來采訪,56歲的達吉倫(lun) 珠熱情地招呼大家進屋喝茶。

  達吉倫(lun) 珠家是一個(ge) 帶院子的平房。走進院子,裏麵幹淨整潔,屋內(nei) 精致的藏式茶幾和木床一塵不染,電視、電冰箱等家用電器一應俱全。

  “現在,我們(men) 牧民家裏要啥有啥,日子過得不比城裏人差!這都是托了黨(dang) 的好政策的福!”聊起現在的生活,達吉倫(lun) 珠臉上笑意滿滿。

  出生於(yu) 1967年的達吉倫(lun) 珠,是土生土長的東(dong) 波村人。從(cong) 小在村裏長大的他,對過去的日子記憶猶新:“以前,村裏群眾(zhong) 受教育程度低,隻能靠放牧維持生計。”

  幸運的是,達吉倫(lun) 珠在那段最艱苦的日子裏堅持讀書(shu) 。由於(yu) 接受過一定程度的教育,16歲那年,達吉倫(lun) 珠被選為(wei) 東(dong) 波村三組組長兼會(hui) 計。2003年,因工作成績突出,被村民選舉(ju) 為(wei) 東(dong) 波村村委會(hui) 副主任。隨後,他又加入了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

  達吉倫(lun) 珠認為(wei) ,作為(wei) 村委會(hui) 副主任,身上肩負的不僅(jin) 是組織的信任,還有村民的期望。

  上任不久,達吉倫(lun) 珠針對村民打水光路上來回就要好幾個(ge) 小時的實際情況,召集16名村民,前往山上尋找水源、修水渠。“那次上山一待便是半年,還好最後找到水源打了三口井,幫助村民解決(jue) 了用水問題。”他說。

  達吉倫(lun) 珠一心為(wei) 民,受到村民的擁護和信賴,2014年被選為(wei)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村委會(hui) 主任。

  合作社裏巧致富

  在成為(wei) 村“兩(liang) 委”班子成員後,達吉倫(lun) 珠把幫助全村脫貧致富作為(wei) 首要工作目標。

  2017年,在黨(dang) 的惠民富民政策下,東(dong) 波村成立了奶牛養(yang) 殖基地專(zhuan) 業(ye) 合作社,以牲畜入股、草場流轉、勞動力入股,按勞分配,按入股人數平均分紅等方式,將村裏的一部分勞動力從(cong) 單一的放牧中解放出來,通過多種方式增加群眾(zhong) 收入。(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合作社成立初期,由於(yu) 村民對合作社不了解,隻關(guan) 注自家“一畝(mu) 三分地”,集體(ti) 意識淡薄。

  “剛開始有的村民不願意加入合作社,甚至還有人惡語相向。”達吉倫(lun) 珠說,那段時間,他白天忙完村裏的工作,晚上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負有心人,通過達吉倫(lun) 珠的努力,全村22戶80人都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現有成年犛牛30頭、小牛犢30頭,生產(chan) 的酥油、奶渣、酸奶、羊毛等產(chan) 品,由合作社統一銷往外地。去年,合作社共收入18.3萬(wan) 元。”談起合作社的“家底”,達吉倫(lun) 珠如數家珍。

  同年,村裏從(cong) 村集體(ti) 經濟中拿出一部分錢,購買(mai) 了兩(liang) 台裝載機,幫助從(cong) 放牧中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從(cong) 附近工地上攬活兒(er) ,實現在家門口就業(ye) 。

  從(cong) 此,村裏從(cong) 過去單一傳(chuan) 統牧業(ye) 發展到了多種產(chan) 業(ye) 並存,群眾(zhong) 收入穩步增加。

  “如今,我們(men) 不放牧也能增收致富。”村民次仁多吉告訴記者,“這都是村‘兩(liang) 委’領導有方。”

  惠民超市惠民生

  采訪當天,在東(dong) 波村惠民超市,記者看見貨架上擺滿了生活用品和食物,前來購物的村民絡繹不絕。

  2016年以前,東(dong) 波村沒有一家像樣的小賣部,原來村裏的日常生活用品都是外地商人前來兜售,不僅(jin) 價(jia) 格高且質量得不到保證。達吉倫(lun) 珠上任後,依托惠民政策和本村實際,在村委會(hui) 門前開了這家惠民超市。

  “我們(men) 村的這家超市,日用品、生活用具、食飲品、小家電等應有盡有,而且價(jia) 格穩定、質量有保證,方便極了。”聊起這家超市,村民普布讚不絕口。

  達吉倫(lun) 珠介紹,這家超市總投資10萬(wan) 元,自開業(ye) 以來,每年盈利穩定在5至6萬(wan) 元,每年村裏都會(hui) 按入股比例進行分紅。

  在達吉倫(lun) 珠的示範帶動下,村婦女主任白瑪央金主動擔起超市“管家”的職責。“我現在不僅(jin) 每月能領3000元工資,再加上各類分紅補貼,一年下來,總收入有10萬(wan) 餘(yu) 元,家裏的日子也越來越好。”身兼數職的白瑪央金興(xing) 奮地對記者說。不僅(jin) 如此,白瑪央金還積極鼓勵東(dong) 波村婦女開辦婦女聯合茶館、裁縫店等等,靠勤勞雙手增收致富。

  2021年,達吉倫(lun) 珠不再擔任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但他依舊懷揣初心,在有生之年繼續發揮餘(yu) 熱,奮戰在村裏大小事務第一線,與(yu) 村民一起昂首闊步走在共同致富的道路上……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