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南市以鄉(xiang) 村振興(xing) 為(wei) 筆,以“三農(nong) ”工作為(wei) 墨,繪就了一幅幅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生態宜居、鄉(xiang) 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麗(li) 畫卷。
近日,記者深入山南鄉(xiang) 村,見證了這裏如何以“千萬(wan) 工程”為(wei) 鏡,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生動實踐。
走進山南市紮囊縣德吉新村,一排排整齊美觀的藏式樓房錯落有致,寬敞平坦的柏油路四通八達,黨(dang) 群服務中心、幼兒(er) 園、衛生室、飯館超市一應俱全,完善的基礎設施讓村民的生活更加宜居,村民們(men) 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這一切得益於(yu) 山南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先後出台了《中共山南市委員會(hui) 、山南市人民政府關(guan) 於(yu)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的實施方案》等一係列政策文件,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工作提供了堅實的製度保障。
在德吉新村村委會(hui) 裏防返貧監測工作人員正忙著錄入最新數據。為(wei) 有效防止返貧現象發生,山南市建立了完善的防止返貧監測幫扶機製,通過“1+N”幫扶措施,精準識別並幫扶了633戶2214名潛在返貧戶。
“感謝黨(dang) 和政府的好政策,讓我家有了穩定收入,再也不用擔心返貧了。”德吉新村村民卓瑪說。四年來,山南全市未發生一例規模性返貧事件,牢牢守住了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在隆子縣日當鎮玉白村的學校、衛生院,記者看到教育、醫療條件顯著提升,“現在孩子們(men) 上學方便了,看病也不用跑遠路了。”玉白村村民次仁卓嘎指著新建的衛生院和學校告訴記者。
山南市持續加大在教育、醫療、住房安全等方麵的投入,鞏固提升“兩(liang) 不愁三保障”成果,確保群眾(zhong) 生活無虞。此外,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也卓有成效,通過建立“領導聯係、單位結對、企業(ye) 幫扶”機製,搬遷群眾(zhong) 的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
在紮囊縣矮化蘋果園內(nei) ,周邊村民們(men) 正忙碌著采摘色澤紅潤的蘋果,準備通過“832”平台和援藏渠道銷往全國各地。“現在這兒(er) 的蘋果都不愁賣了,我們(men) 的收入也一年比一年高。”村民達瓦次仁感慨道。
為(wei) 促進脫貧群眾(zhong) 增收,山南市因地製宜,分門別類製定增收措施,將增收任務細化到戶,精準兌(dui) 現政策資金。2023年,脫貧群眾(zhong) 人均純收入達到18834.58元,較2021年增長顯著,2024年前兩(liang) 個(ge) 季度收入更是穩步增長。
驅車行駛在山南市的鄉(xiang) 村道路上,新硬化的路麵寬敞平坦,水渠、防洪堤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
四年來,山南市累計投入銜接資金93.49億(yi) 元,實施了810個(ge) 統籌整合項目,極大地改善了農(nong) 牧區基礎設施條件,提升了公共服務水平。新增的硬化路麵、水渠、防洪堤不僅(jin) 便利了群眾(zhong) 出行,也保障了農(nong) 業(ye) 生產(chan) 安全,讓農(nong) 牧區基本具備了現代化的生活條件。
“現在路修好了,水渠也通了,出行方便又安全,我們(men) 的日子越過越紅火。”曲鬆縣曲鬆鎮下洛村的村民拉姆滿臉笑意地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