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喀則市乃至全西藏,“帕裏犛牛”都很有名。這不僅(jin) 在於(yu) 它是優(you) 良的犛牛品種,更在於(yu) 它是亞(ya) 東(dong) 牧民致富的利器。西藏帕裏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旦增久美介紹,自2017年成立以來,該公司累計為(wei) 當地牧民增收近8000萬(wan) 元。其中牧民分紅3897.05萬(wan) 元,雇傭(yong) 當地人放牧發放工資4102.56萬(wan) 元。
?
養(yang) 殖基地的犛牛。代玲 攝
日前,記者跟隨“珠峰兒(er) 女迎盛世 砥礪奮進新征程”采訪團走進位於(yu) 亞(ya) 東(dong) 縣的帕裏草原,感受犛牛帶來的發展新氣象。
帕裏犛牛是國家級畜禽遺傳(chuan) 資源保護品種。2017年以前,帕裏犛牛主要以家庭或合作社方式養(yang) 殖。帕裏鎮四社區居民普窮一家曾養(yang) 殖有幾十頭犛牛。雇人放牧需按照每年每頭犛牛40元的標準支付報酬,冬季要額外提供飼草。有時候,雇工家裏人手不夠,農(nong) 活忙不過來。為(wei) 了不耽誤放牧,普窮還得幫著幹農(nong) 活。
“這種方式不省心。”普窮說,還是現在“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的模式好,又省事又有效益。
犛牛產(chan) 品。代玲 攝
為(wei) 大力發展帕裏犛牛產(chan) 業(ye) ,2017年,日喀則市實施了亞(ya) 東(dong) 縣帕裏犛牛養(yang) 殖基地建設項目。西藏帕裏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整合了亞(ya) 東(dong) 縣帕裏、堆納、康布等鄉(xiang) 鎮的犛牛,實行“公司+合作社+農(nong) 戶”模式,建設“帕裏犛牛”品牌,統一養(yang) 殖、生產(chan) 、銷售。
旦增久美介紹,通過冬季保暖補飼,夏季散放相結合,公司著力改變傳(chuan) 統養(yang) 殖方法,提高犛牛出欄率。公司還依靠科技手段建立了犛牛良種繁育體(ti) 係,探索犛牛集約化生產(chan) 模式,有效保護草原生態平衡。
養(yang) 殖基地。代玲 攝
養(yang) 殖技術的革新,促進了全縣農(nong) 牧民在帕裏犛牛產(chan) 業(ye) 上增產(chan) 增收。
普窮以每頭5000元的均價(jia) ,將28頭犛牛入股了西藏帕裏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到今年,他已累計分紅近10萬(wan) 元。同時,他還在公司的養(yang) 殖基地找到了一份管理員的工作,每月工資7000元。
和普窮一樣,拉巴次仁將家裏的2頭犛牛全部入股,並在公司牧管部找到了一份工作。
“以前為(wei) 了賺錢,要經常外出打工。現在,在家門口就實現了就業(ye) 。”拉巴次仁說,在公司,還有很多學習(xi) 機會(hui) 。通過公司組織的養(yang) 殖培訓,他的養(yang) 殖技能不斷得到提升。
目前,西藏帕裏犛牛產(chan) 業(ye) 發展有限公司在亞(ya) 東(dong) 縣建立了108個(ge) 放牧點,為(wei) 近200餘(yu) 名牧民提供了就業(ye) 機會(hui) 。公司現有犛牛存欄上萬(wan) 頭,每年可出欄2000餘(yu) 頭。公司的產(chan) 品銷往日喀則、拉薩、上海等地商超。
下一步,公司將不斷拓寬銷售渠道,開發風幹犛牛肉、熟食品等產(chan) 品;同時,講好帕裏犛牛的故事,宣傳(chuan) 犛牛文化,舉(ju) 辦犛牛文化節並組織各項犛牛賽事,把犛牛產(chan) 業(ye) 做好,帶動農(nong) 牧民更好增收,助力鄉(xiang) 村全麵振興(xing)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