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心相近丨因中歐班列而興的德國港口城市

發布時間: 2024-04-20 10:56:00 來源: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德國杜伊斯堡/重慶4月19日電 心相近|因中歐班列而興(xing) 的德國港口城市

  新華社記者車雲(yun) 龍 張代蕾 李愛斌

  貨輪排隊停靠,火車鳴笛駛入貨運場站,卡車搭載著印有“渝新歐”“義(yi) 新歐”“西安港”等字樣的集裝箱往來奔馳……這座萊茵河畔的港口,一派繁忙景象。

  杜伊斯堡港是德國西部北威州杜伊斯堡的主要港區,是中歐班列重要站點之一。2014年3月29日,習(xi) 近平主席對德國進行國事訪問期間參觀杜伊斯堡港。在火車站台,中德領導人見證了一列從(cong) 中國重慶始發的列車滿載貨物緩緩駛入。

  “我時常回憶起那一天。”杜伊斯堡市市長澤倫(lun) ·林克當天熱情地迎接習(xi) 近平主席來訪。在他看來,中歐班列“開啟了中國和杜伊斯堡互聯互通的新篇章”。

  十年來,“鋼鐵駝隊”川流不息,為(wei) 當地帶來商機,也為(wei) 中德、中歐經貿合作和人文交流注入蓬勃動力。

  “讓我們(men) 合作更緊密”

  杜伊斯堡港位於(yu) 魯爾河和萊茵河匯合處,最早於(yu) 12世紀形成繁榮的貨物集散地,後成為(wei) 德國規模最大、功能最多的內(nei) 河港口。

  十年前訪問期間,習(xi) 近平主席提出殷切希望:“杜伊斯堡港是世界最大內(nei) 河港和歐洲重要交通物流樞紐,希望它能為(wei) 促進中德、中歐合作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林克認為(wei) ,憑借中歐班列,杜伊斯堡港得以充分發揮獨特的內(nei) 河陸港聯運以及物流服務能力,十年來已發展成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在歐洲的重要物流樞紐,奠定了在歐亞(ya) 物流和貿易中的重要門戶地位。

  杜伊斯堡港口集團首席執行官馬庫斯·班恩同樣對十年前貴賓的來訪記憶猶新:“習(xi) 近平主席很高興(xing) 看到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和杜伊斯堡連接起來。我也倍感激動,留下深刻印象。”班恩說,中歐班列作為(wei) “一帶一路”旗艦項目,運行風雨無阻,“讓我們(men) 合作更緊密”。

  十年前,貨運列車司機江彤駕駛了那趟班列在國內(nei) 的第一段行程。重慶始發、經新疆、跨亞(ya) 歐、開往歐洲,全程一萬(wan) 多公裏,這是首條中歐班列線路,首次開行於(yu) 2011年,江彤也是首發司機。“我感到驕傲和光榮,”他說,中歐班列就像一場接力賽跑,“我的任務是跑好中歐班列‘第一棒’”,接下來由沿線各國夥(huo) 伴通力協作完成。

  跨越山河開新程。自2013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歐班列發展進入“快車道”,構建了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暢通安全的亞(ya) 歐物流重要通道。據中國駐德國杜塞爾多夫總領館統計,過去十年間,中歐班列已累計開行8.5萬(wan) 列,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的200多個(ge) 城市。

  位於(yu) 萊茵河西岸的杜伊斯堡港DIT貨運場站,是中歐班列的主要操作場站。目前,每周約有60列中歐班列抵達這裏。數台幾十米高的起重機和各類裝卸設備緊密配合作業(ye) ,將卸下的集裝箱碼放整齊,形成一座座連綿不絕的“小山”。隨後,這些跋涉萬(wan) 裏、種類豐(feng) 富的中國貨品通過水路、鐵路或公路運輸,送往周邊城市和其他歐洲國家。

  “對中歐企業(ye) 而言,連接中國和杜伊斯堡的中歐班列一直是海運和空運很好的替代方式,未來一定會(hui) 繼續積極發展。”林克說。

  雙城聯手共贏

  同以實業(ye) 立國,務實是中德合作的鮮明底色。中歐班列連接起中德城市,也見證著兩(liang) 國間務實合作的不斷發展。

  今年是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huo) 伴關(guan) 係10周年。德國總理朔爾茨4月展開任期內(nei) 第二次訪華,首站就選擇了重慶。他在重慶參訪期間表示,德中企業(ye) 在技術、經貿等方麵有密切合作,尤其在汽車工業(ye) 領域。德方願繼續深化德中友好交往,推動雙方合作邁上新台階。

  據重慶興(xing) 隆場車站團結村站站長晏磊介紹,目前場站每天都有至少一列班列駛向杜伊斯堡,滿載電子產(chan) 品、機械零件、日用百貨等貨物;回程班列數量上與(yu) 去程基本均衡對開,搭載的貨物種類豐(feng) 富,包括汽車整車及零配件、機械配件、醫療器材、食品、日用品、化工材料等。重慶目前已常態化開行直達德國的4條班列線路,並在德國建立十餘(yu) 個(ge) 集結分撥點。重慶多地的特色商品,如秀山的花燈、手工燈籠等,也搭乘班列走出國門。

  杜伊斯堡位於(yu) 德國重要工業(ye) 區魯爾區,因煤炭與(yu) 鋼鐵而興(xing) ,後來相當長時間內(nei) 遭遇環保壓力與(yu) 轉型之困。中歐班列帶來的現代物流產(chan) 業(ye) ,極大激發了這座城市的新活力。杜伊斯堡港務集團的統計數據顯示,中歐之間通過中歐班列進行的貿易總量中,約三分之一經由杜伊斯堡物流樞紐,這為(wei) 處於(yu) 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中的杜伊斯堡創造了大量就業(ye) 機會(hui) 。

  林克告訴記者,十年來,杜伊斯堡吸引了大量中國企業(ye) 落戶,全市目前有100多家中國企業(ye) ,涵蓋物流、電子商務等各行各業(ye) 。他說,杜伊斯堡是一座開放的城市,來自中國的專(zhuan) 業(ye) 人才和管理人才“促進了這座城市的經濟發展”。

  在班恩看來,中國公司把目光投向杜伊斯堡,讓杜伊斯堡受益良多,“這是一個(ge) 共贏的局麵”。  

  渝新歐德國分公司是落戶在杜伊斯堡的上百家中企之一,公司在這裏建立了海外倉(cang) 。走進寬敞明亮的倉(cang) 庫,記者見到了正在操作叉車裝卸貨物的德國員工托馬斯·克拉伊尼基,57歲的他在這裏已工作4年多。其間,克拉伊尼基不僅(jin) 見證了班列上的貨物品類不斷豐(feng) 富,也切身感受到快速高效的中歐班列為(wei) 企業(ye) 帶來豐(feng) 富商機,促進中歐之間貿易往來。“我很願意在這裏一直幹到退休。”克拉伊尼基說。

  “中國元素越來越多”

  從(cong) 嘉陵江到萊茵河,十多年來,中歐班列不僅(jin) 促進商品和服務流通,也拉緊了中德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紐帶。

  年過古稀的杜伊斯堡居民赫伯特是中國文化的愛好者,已自學中文5年多。“杜伊斯堡的中國元素越來越多,中國電影、劃龍舟、中餐館帶來迷人的中國風潮,常常能看到載著中國貨物的卡車在街上穿行,讓我對這個(ge) 萬(wan) 裏之外的亞(ya) 洲國家產(chan) 生興(xing) 趣。”他告訴記者。

  赫伯特說,隻要杜伊斯堡舉(ju) 辦和中國相關(guan) 的活動,他都會(hui) 特意抽出時間去看一看,“欣賞地道的中國文化,直接接觸中國人民,總能給我帶來獨特體(ti) 驗”。

  自2018年起,德國北威州三座重要城市杜塞爾多夫、科隆、杜伊斯堡輪流舉(ju) 辦“中國節”活動,成為(wei) 中德人文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當地主題文化活動之一。赫伯特一邊向記者展示自己在杜伊斯堡“中國節”期間收獲的一款精美手工風箏,一邊說:“這些優(you) 質又可愛的中國商品由中歐班列直接運到德國,共建‘一帶一路’這樣宏大的倡議讓我非常讚歎。我住在杜伊斯堡40多年,樂(le) 見中國幫助這座城市激發更大潛力。”

  3月中旬,林克率代表團訪問與(yu) 杜伊斯堡結為(wei) 友好城市的武漢。他說,作為(wei) 中德第一對友好城市,武漢和杜伊斯堡在地理位置優(you) 勢、經濟轉型等方麵有很多相似之處,雙方交流合作已有40多年,“通過共建‘一帶一路’,我們(men) 得以更緊密相連”。

  如今,杜伊斯堡每年6月會(hui) 舉(ju) 辦趣味龍舟賽等人文活動。在活動期間,林克獲贈了兩(liang) 本介紹武漢的德文繪本。他說,要和女兒(er) 一起閱讀這兩(liang) 本書(shu) ,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國。(參與(yu) 記者:單瑋怡、張琴、劉恩黎、趙小帥、李富玉)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