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4月29日電(記者邱虹 單濤)日本經濟學家田代秀敏28日在北京接受新華網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越是高質量發展對世界越有益,期待中國不斷向新的產(chan) 業(ye) 模式轉型,用創新和中國智慧引領世界經濟。
4月28日,日本經濟學家田代秀敏接受新華網記者專(zhuan) 訪。新華網 單濤攝
田代秀敏時隔5年再次來到北京,不禁感歎中國新技術發展之快。手機上的導航APP可以精確顯示交通信號燈的倒計時,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在示範區內(nei) 安全行使……他說:“中國不再像過去依靠大量人力資源來進行生產(chan) ,而是明確地提出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向新的經濟發展模式轉型,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輛自動駕駛車行駛在北京大興(xing) 國際機場到亦莊的自動駕駛線路上(2024年3月1日攝)。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攝
田代認為(wei) ,中國不斷為(wei) 世界帶來高品質且價(jia) 格合理的產(chan) 品,中國技術不斷創新也帶動一些日本企業(ye) 為(wei) 了獲得中國市場而加快研發,這對日本乃至世界來說無疑都是好事,也是巨大的機遇。
他指出,中國正處在向新的產(chan) 業(ye) 模式轉型之中,日本也曾經曆過這樣的階段。上世紀70年代,美國就曾以“生產(chan) 過剩”為(wei) 由打壓日本纖維產(chan) 業(ye) 。隨著日本汽車、半導體(ti) 等產(chan) 業(ye) 崛起,影響到美國的利益,相關(guan) 企業(ye) 也受到了美國遏製,導致日本高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受阻。“現在炒作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和當時日本的遭遇如出一轍”。
田代表示,中國有著巨大的市場,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的最大貿易夥(huo) 伴,“和中國脫鉤斷鏈是完全不可能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