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世界說】多國人士:“產能過剩”謬論阻礙不了中國產業轉型升級 中國新能源產品將繼續助力全球低碳能源轉型

發布時間: 2024-05-03 13:57:00 來源: 中國日報網

  近一段時間,美國頻繁炒作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聲稱中國以“不公平的低價(jia) ”向全球市場“傾(qing) 銷”新能源產(chan) 品。但對於(yu) 這種老調重彈的錯誤說法,許多專(zhuan) 業(ye) 人士都表示這背後無疑是美國打擊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維護一貫霸權做法的企圖。但“產(chan) 能過剩”謬論阻礙不了中國產(chan) 業(ye) 的轉型升級,中國新能源產(chan) 品將繼續在推動全球低碳能源轉型方麵發揮重要作用。

  事實上,“產(chan) 能過剩”的指責是美國對市場需求以及全球新能源產(chan) 業(ye) 巨大潛力的無視,是一種違背了經濟規律和國際貿易規則的說法。聯合國非洲經濟委員會(hui) (UNECA Sub-Regional Office for Southern Africa)南部非洲次區域辦事處主任尤尼斯·卡姆文多(Eunice Kamwendo)在接受采訪時就駁斥了這一錯誤論述,她表示:“實際上,買(mai) 家仍希望購買(mai) 中國的電動汽車,這就表明全球市場尚未達到飽和,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的說法並不正確。”

  卡姆文多認為(wei) ,中國的電動汽車製造商似乎早已取得先機,他們(men) 從(cong) 2009年和2010年開始在國內(nei) 市場進行大規模投資,但當時許多其他國家的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的發展還十分緩慢。她還補充說,全球市場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需求不斷上升,說明全球供應仍然不足,美國與(yu) 其抱怨,不如加強自身來進行有效競爭(zheng) 。

  卡姆文多從(cong) 經濟學的角度分析指出,包括綠色能源產(chan) 品在內(nei) 的任何產(chan) 品的工業(ye) 產(chan) 能在整個(ge) 生產(chan) 周期中都會(hui) 隨時間波動。“如果產(chan) 能以0到100(衡量),一家企業(ye) 4月份的產(chan) 能達到80%但國內(nei) 經濟隻能吸收50%,企業(ye) 就會(hui) 尋求將剩餘(yu) 產(chan) 能出口到全球市場。這就是貿易。”

  卡姆文多表示,中國是一個(ge) 擁有生產(chan) 效率、優(you) 質價(jia) 廉的工業(ye) 產(chan) 能大國,這非常具有競爭(zheng) 力。同時,中國還具有成本效益高的供應鏈,這使其擁有引領全球電動汽車銷售的能力。

  要知道,將“產(chan) 能過剩”甩鍋中國的說法和行為(wei) 不是什麽(me) 新鮮事。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yu) 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表示,早在20多年前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不久的時候,中國以更優(you) 惠的價(jia) 格出口高質量產(chan) 品的做法就曾被一些人視作威脅。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論”本質上是“中國威脅論”的新變體(ti) ,它把經濟和貿易問題強行變成了政治、安全或意識形態問題。

  在英國倫(lun) 敦經濟與(yu) 商業(ye) 政策署前署長羅思義(yi) (John Ross)看來,美國擔心自己的產(chan) 品無法在國際貿易中保持價(jia) 值鏈頂端地位,企圖通過遏製和打壓中國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來使自己在市場競爭(zheng) 中獲得不公平優(you) 勢。

  由此看來,“產(chan) 能過剩”的指責無非又是攻擊中國的一種新說法,是美國經濟脅迫和霸淩的又一例證。回顧曆史,凡是被貼上“損害”美國產(chan) 業(ye) 利益標簽的國家,都曾遭到美國以各種方式打壓。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金瑞庭說,自上世紀中葉以來,日本的紡織、汽車等產(chan) 業(ye) 不斷發展,卻遭到美國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打壓,對其施加反傾(qing) 銷關(guan) 稅等手段,迫使日本主動實行限製出口、擴大進口等政策。

  如今,美國又故技重施,用貿易保護主義(yi) 來緩解自己的“霸權焦慮”。但這種兩(liang) 敗俱傷(shang) 的做法不僅(jin) 解決(jue) 不了美國自己的問題,更會(hui) 對全球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鏈的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專(zhuan) 家們(men) 認為(wei) ,麵對這些來自美國的無端指責,中國應該堅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開放的道路。目前,中國已建成世界上最大、最完善、最具競爭(zheng) 力的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鏈,穩定了全球產(chan) 業(ye) 鏈和供應鏈,豐(feng) 富了全球供給,也緩解了全球的通脹壓力。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新興(xing) 經濟體(ti) 研究室主任李大偉(wei) 指出,中國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和光伏產(chan) 品不僅(jin) 滿足了全球日益增長的綠色消費需求,也有助於(yu) 許多國家進行綠色能源轉型。

  

(責編: 賈春玲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