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德國專家:所謂中國“產能過剩”是偽命題

發布時間: 2024-06-04 08:41:00 來源: 新華網

  德國法蘭(lan) 克福金融管理學院教授霍斯特·勒歇爾日前在《法蘭(lan) 克福匯報》發表評論文章說,所謂中國“產(chan) 能過剩”是偽(wei) 命題,固守貿易保護主義(yi) 對歐洲產(chan) 業(ye) 發展並無益處,歐盟應加強自身企業(ye) 和市場的競爭(zheng) 力與(yu) 創新力。

  評論文章指出,2023年德國出口額約占德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40%,這對於(yu) 進口國來說也會(hui) 被認為(wei) 是嚴(yan) 重的“產(chan) 能過剩”。但實際上,出口強勁正是德國具有國際競爭(zheng) 力的體(ti) 現,促進了德國經濟增長,德國有理由為(wei) 此感到自豪。

  勒歇爾認為(wei) ,與(yu) 中國相比,德國出口在其經濟總量的占比更高,意味著德國經濟發展更加依賴出口。“有鑒於(yu) 此,當我們(men) 批評別人‘產(chan) 能過剩’時,一定要格外謹慎。”

  文章指出,從(cong) 市場經濟的角度看,有關(guan) 中國“產(chan) 能過剩”的批評毫無道理。國際貿易的基礎是價(jia) 格和質量上的比較優(you) 勢,畢竟沒有任何企業(ye) 或消費者是被強迫購買(mai) 外國產(chan) 品,購買(mai) 某種產(chan) 品更大程度上源自經濟層麵的理性思維。如果全由德國自產(chan) ,價(jia) 格就會(hui) 上升,德國民眾(zhong) 的生活水平就會(hui) 相對下降。

  勒歇爾認為(wei) ,歐洲在電動汽車等領域競爭(zheng) 力落後於(yu) 中國已是不爭(zheng) 的事實,但因此抱怨中國“產(chan) 能過剩”不僅(jin) 牽強,也絕不是市場經濟下的應對方案。他說,德國汽車企業(ye) 已經意識到,德國企業(ye) 與(yu) 中國市場關(guan) 係緊密。“無論是在國際或是國內(nei) ,相互依賴都是經濟和貿易的根本要素。”

  勒歇爾呼籲歐盟立即轉變態度,固守貿易保護主義(yi) 、認為(wei) 中歐缺乏共同價(jia) 值觀的封閉式心態並無益處,歐盟必須著手加強自身企業(ye) 和市場的競爭(zheng) 力與(yu) 創新力。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