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際銳評丨用關稅打壓中國車,歐盟此舉為何不得人心?

發布時間: 2024-06-14 10:31:00 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對歐洲尤其是對德國汽車行業(ye) 來說,歐盟這一決(jue) 定弊大於(yu) 利,不利於(yu) 歐洲汽車行業(ye) 競爭(zheng) 力的提升。”13日,針對歐盟委員會(hui) 宣布擬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征收最高達38.1%臨(lin) 時反補貼稅一事,德國大眾(zhong) 汽車集團向《國際銳評》表示,歐洲需要的是促進汽車行業(ye) 向電動化、氣候中和轉型,而不是搞保護主義(yi) 。

  不隻大眾(zhong) ,奔馳、寶馬等歐洲車企都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反對意見,認為(wei) 加征關(guan) 稅將會(hui) 阻礙歐洲車企發展,也會(hui) 損害歐洲自身利益。歐盟中國商會(hui) 也發布聲明,對歐方貿易保護主義(yi) 做法可能導致中歐貿易摩擦升級、衝(chong) 擊中歐經貿和商業(ye) 關(guan) 係表示擔憂。

  歐洲車企作為(wei) 被歐盟“保護”的對象,此次集體(ti) 發聲反對,足以說明歐盟的這一決(jue) 定根本不是為(wei) 它們(men) 著想,而是在搞政治操弄。這一做法違背了市場經濟原則和國際貿易規則,嚴(yan) 重損害中歐汽車企業(ye) 及汽車供應鏈企業(ye) 正當權益,可謂損人害己。

  事實上,自去年10月歐盟委員會(hui) 決(jue) 定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反補貼調查起,歐洲內(nei) 部就出現巨大分歧。德國、匈牙利等國明確反對,認為(wei) 這麽(me) 做會(hui)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從(cong) 歐方初裁披露來看,缺乏事實與(yu) 法律依據。中國電動汽車給歐洲帶來的“衝(chong) 擊”,並不像一些人渲染得那麽(me) 嚴(yan) 重。來自美國榮鼎谘詢公司的數據顯示,去年中國電動汽車在歐洲市場份額為(wei) 8%。而2022年,歐洲品牌電動汽車在中國市場的銷售份額達到6%。兩(liang) 者相差不多。既然如此,歐方為(wei) 何不顧反對聲,執意用關(guan) 稅打壓中國電動汽車呢?這背後,既有歐洲內(nei) 部複雜的利益博弈,也與(yu) 歐方一些人的三種心態有關(guan) 。

  其一,打壓中國發展的心態。在歐洲,主張中歐合作是主流聲音,但同時也存在一股反華勢力。這些人不願看到中國發展,刻意誇大中歐意識形態和政治製度分歧,一味渲染中方在中歐合作中“占了便宜”,設法阻撓中歐深化政治互信、拓展務實合作。特別是在當前歐洲保守主義(yi) 和民粹主義(yi) 情緒升溫的背景下,這種噪音似乎找到了空間。從(cong) 阻擾中企赴歐投資,到用關(guan) 稅打壓中國電動汽車,“逢中必反”成了歐洲某些人的政治正確。

  其二,懼怕公平競爭(zheng) 的心態。歐洲長期在傳(chuan) 統燃油汽車領域優(you) 勢明顯,但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ye) 快速發展,歐洲一些人懼怕中國實現“反超”。歐洲一些媒體(ti) 直言,把中國汽車“擠出去”,能為(wei) 歐洲汽車生產(chan) 商贏得更多發展時間。事實真是這樣嗎?

  表麵看,歐洲車企似乎能短期獲益。但長期看,用不公平手段打壓競爭(zheng) 對手,不僅(jin) 會(hui) 增加歐洲消費者的購車成本,也難以真正提升歐洲車企市場競爭(zheng) 力,對歐洲自身傷(shang) 害更大。美國金瑞基金高級投資分析師安東(dong) 尼·賽新指出,中國汽車製造商效率很高而且保持領先,歐盟的關(guan) 稅不會(hui) 給它們(men) 帶來太大影響,中國汽車仍然比歐洲汽車更有競爭(zheng) 力。

  其三,對美國亦步亦趨的心態。歐洲曾是美國貿易保護行為(wei) 的受害者,這次搖身一變為(wei) 貿易摩擦的發動者,背後一個(ge) 重要原因是美國的壓力。最近一段時間,美方一邊炒作所謂“產(chan) 能過剩”的虛假敘事,一邊把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的關(guan) 稅大幅提高到100%。同時,美方還拉攏施壓盟友,構築圍堵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的“小圈子”。

  上個(ge) 月,美國財政部長耶倫(lun) 訪歐時,就呼籲美歐聯手應對中國電動汽車等行業(ye) 的“產(chan) 能過剩”問題。有分析稱,歐方此次效仿美方加征關(guan) 稅,也是為(wei) 了給美方一個(ge) 交待。但歐方需要冷靜想一想,以犧牲中歐合作大局為(wei) 代價(jia) ,去迎合美方對中國的打壓,究竟值不值得?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領域,中歐有著廣泛共同利益。近年來,寶馬、大眾(zhong) 等歐洲車企紛紛拓展在華新能源汽車業(ye) 務。寧德時代、比亞(ya) 迪、長城等中企已經或計劃在歐洲投資建廠。通過良性競爭(zheng) 與(yu) 合作,中歐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這有利於(yu) 提升歐洲產(chan) 業(ye) 競爭(zheng) 力,也符合歐洲追求能源轉型、減碳發展的願景。

  曆史經驗反複證明,關(guan) 稅帶不來競爭(zheng) 力,貿易戰沒有贏家。中國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優(you) 勢是通過充分競爭(zheng) 拚出來的,而不是靠產(chan) 業(ye) 補貼補出來的。歐方應認真傾(qing) 聽各界客觀理性聲音,立即糾正錯誤做法,停止將經貿問題政治化,通過對話協商妥善處理經貿摩擦。如果歐方一意孤行,中方將堅決(jue) 采取必要措施,捍衛世貿組織規則和市場原則,維護中國企業(ye) 的合法權益。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