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些國家頻頻炒作“產(chan) 能過剩”概念,甚至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施以“關(guan) 稅大棒”,損害本國消費者利益。在西班牙經濟學者阿爾韋托·萊夫龍看來,所謂的“產(chan) 能過剩”,不過是美歐因新能源產(chan) 業(ye) 發展落後於(yu) 中國而不得已采取保護主義(yi) 的遮羞布罷了。從(cong) 長遠來看,無異於(yu) 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產(chan) 能過剩”是假,“保護過剩”是真。看似傷(shang) 害的是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實際上阻礙的是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破壞的是市場經濟和自由貿易原則。
記者:黃順達 崔力
編輯:趙暉 刁慧琳 王申 沈浩洋
白話中國經濟工作室製作
新華社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