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美國總統拜登接連簽署了《芯片和科學法案》和《通脹削減法案》,希望促進美國本土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的發展。兩(liang) 年過去,兩(liang) 項法案的效果如何?
《日經亞(ya) 洲評論》網站近期發布的一篇評論文章指出,兩(liang) 項法案計劃為(wei) 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和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撥款約5000億(yi) 美元,以支持美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發展。但兩(liang) 年來,在讓項目進入實際生產(chan) 階段以及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方麵,美國仍麵臨(lin) 挑戰。
文章稱,巨額補貼刺激下,許多美國本土以及外國公司宣布,計劃提高在美國的產(chan) 量。根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總計3820億(yi) 美元的投資已被公布,其中約70%投向芯片產(chan) 業(ye) ,剩下的則投向電動汽車和可再生能源。
然而,這些投資計劃中的相當一部分或是已經推遲,或是削減了數額,甚至已經停止。
比如,福特汽車已經縮小計劃在密歇根州開設的動力電池工廠規模,並推遲其田納西州電動汽車工廠正式投產(chan) 的時間。韓國LG集團已停止亞(ya) 利桑那州電池工廠的建設。在芯片領域,台積電已將其位於(yu) 亞(ya) 利桑那州的第二座工廠的落成時間從(cong) 2026年推遲至2027或2028年。英特爾位於(yu) 俄亥俄州的符合補貼條件的新工廠也麵臨(lin) 延期挑戰。
文章稱,拜登政府希望這些補貼能培育市場並提供更多的工作崗位,但實際情況是,很多情況下這些目標並未達成。電動汽車在美國的銷售正在放緩,拖累了特斯拉等汽車製造商的利潤,擴張計劃也因同中國的高性價(jia) 比車型的競爭(zheng) 而步履蹣跚。與(yu) 此同時,半導體(ti) 行業(ye) 也受到工程師和其他人才短缺的阻礙。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在兩(liang) 項法案頒布一年內(nei) 公布的重大投資中,約有40%已被推遲或暫停。而隨著大企業(ye) 計劃的停滯,在供應鏈方麵擺脫對中國依賴的目標也可能被迫推遲。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美國從(cong) 中國進口了約62億(yi) 美元的電池,比2022年增長了40%,比三年前更是增長了六倍。甚至在《通脹削減法案》通過後,來自中國的相關(guan) 進口依然在增加。
在太陽能電池板方麵,中國產(chan) 品開始通過東(dong) 南亞(ya) 間接進入美國。美國太陽能電池板生產(chan) 疲軟,使其不得不依賴進口。由於(yu) 高關(guan) 稅,來自中國的直接進口有所減少,但來自東(dong) 盟成員國的進口則大幅增加,占6月份進口的80%。
不少人認為(wei) ,這兩(liang) 項法案並不足以讓美國在供應鏈上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鬆下能源北美公司總裁艾倫(lun) ·斯旺表示,中國在建立包括電池組件和原材料在內(nei) 的供應鏈方麵領先10年,很難趕上。該公司已部分推遲在美國建設新電池工廠的計劃。
在石墨和鋰等電池材料方麵,中國在全球市場上仍占據著壓倒性的份額。
在半導體(ti) 領域,《芯片和科學法案》提供的大部分支持都是麵向英特爾、台積電和三星電子等大公司的大型工廠。許多人認為(wei) ,對生產(chan) 至關(guan) 重要的一些公司,比如那些有關(guan) 材料和製造設備的公司,沒有得到足夠的支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