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上月末發布的數據顯示,美國國債(zhai) 總額已突破35萬(wan) 億(yi) 美元大關(guan) ;本月12日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美國2024財年(2023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前10個(ge) 月的財政赤字就已達1.5萬(wan) 億(yi) 美元。民主、共和兩(liang) 黨(dang) 持續多年實施不負責任的財政政策,助推美國債(zhai) 務“野蠻生長”,走上一條舉(ju) 債(zhai) 成性的“不歸路”。
這是2022年12月22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雨中的車輛和國會(hui) 大廈。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為(wei) 何不斷突破新“極限”
美國債(zhai) 務“野蠻生長”早已不是新鮮事,其債(zhai) 務飆升的軌跡近年來屢遭警告。觀察人士認為(wei) ,美債(zhai) 失控,民主、共和兩(liang) 黨(dang) 難辭其咎。兩(liang) 黨(dang) 輪流坐莊,都希望通過多花錢來贏得選民支持,收緊財政雖然長期來看有必要,但並不能幫助政客贏得選票,因此兩(liang) 黨(dang) 都忙著不停“撒錢”,而削減開支、控製債(zhai) 務的法案在國會(hui) 舉(ju) 步維艱。
美國智庫企業(ye) 研究所經濟學家德斯蒙德·拉赫曼告訴新華社記者,共和黨(dang) 人主政時喜歡減稅而不願削減公共開支;民主黨(dang) 人主政時則傾(qing) 向於(yu) 增加公共開支而不希望增加稅收。最終結果是,國家持續出現預算赤字,公共債(zhai) 務走上不可持續之路。
這是2020年3月23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美元紙幣。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1985年,美國從(cong) 淨債(zhai) 權國變為(wei) 淨債(zhai) 務國,此後債(zhai) 務規模日益擴大,近年更是呈現快速增長趨勢。從(cong) 2017年9月至2022年1月,美債(zhai) 規模從(cong) 20萬(wan) 億(yi) 美元升至30萬(wan) 億(yi) 美元;從(cong) 2023年6月至當年9月再至當年年底,美債(zhai) 規模接連突破32萬(wan) 億(yi) 、33萬(wan) 億(yi) 和34萬(wan) 億(yi) 美元,較美國國會(hui) 預算辦公室所作預測提前五年衝(chong) 過34萬(wan) 億(yi) 美元關(guan) 口,其“野蠻生長”之速度令人歎為(wei) 觀止。
美國研究機構和主流媒體(ti) 指出,美債(zhai) 規模快速增長主要由人口老齡化、醫療成本上升和稅收不足造成,雖然新冠疫情也顯著加劇了財政挑戰,但事實上美國債(zhai) 務在疫情前就已處在不可持續的道路上。對於(yu) 美債(zhai) 突破35萬(wan) 億(yi) 美元,美國獨立研究機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hui) 主席馬婭·麥吉尼亞(ya) 斯指出,這種借貸行為(wei) 持續不斷,“既魯莽又毫不收斂”,盡管存在各種風險和警告信號,但這些警鍾似乎“無人理會(hui) ”。
2017年7月12日,時任美國聯邦儲(chu) 備委員會(hui) 主席耶倫(lun) (前)在華盛頓出席國會(hui) 聽證會(hui) ,屏幕顯示美國當時的國債(zhai) 近20萬(wan) 億(yi) 美元。新華社記者殷博古攝
美債(zhai) 突破30萬(wan) 億(yi) 美元時,美國智庫彼得森基金會(hui) 首席執行官邁克爾·彼得森就指出:“我們(men) 走到這一步是一個(ge) 漫長過程,充滿了兩(liang) 黨(dang) 反複出現的財政不負責任行為(wei) 。華盛頓的領導人幾十年來一再作出輕率決(jue) 定,一次又一次選擇了他們(men) 喜歡的新減稅或開支項目,而不是我們(men) 的共同未來。”
高利率推升償(chang) 債(zhai) 成本
為(wei) 應對數十年不遇的高通脹,美聯儲(chu) 從(cong) 2022年3月開始激進加息,去年7月最後一次加息25個(ge) 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推升至5.25%至5.5%之間的23年高位。過去一年間美聯儲(chu) 一直“按兵不動”,高利率對經濟活動的抑製作用已逐步顯現,也導致美國國債(zhai) 利息成本快速增加。
2023年6月1日,行人從(cong) 美國紐約的“國債(zhai) 鍾”前走過。新華社記者李睿攝
彼得森基金會(hui) 指出,美聯儲(chu) 加息同時,短期國債(zhai) 利率也以類似速度上升。三個(ge) 月期國債(zhai) 利率從(cong) 2022年初的0.15%上升到今年4月的5.24%。對短期利率和通脹的預期也推高了長期利率。彼得森基金會(hui) 預計,美國政府每天在償(chang) 還國債(zhai) 利息上的支出超過20億(yi) 美元。在十年內(nei) ,利息的支出會(hui) 超過研發、基礎設施和教育的支出總和。
麥吉尼亞(ya) 斯表示,美國正在以每天50億(yi) 美元的速度借貸度日,僅(jin) 是債(zhai) 務的利息支付就超過了在國防上的支出。
這是2019年9月18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元紙幣。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美國國會(hui) 預算辦公室預測,淨利息支出將從(cong) 今年的8920億(yi) 美元激增至2034年的1.7萬(wan) 億(yi) 美元,十年內(nei) 幾乎翻一番。以經濟規模衡量,淨利息支出占美國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預計從(cong) 今年的3.1%增長到2034年的4.1%,屆時美國在利息支付上的支出將幾乎等同於(yu) 在醫療保險上的支出。未來30年內(nei) ,國債(zhai) 利息支付預計成為(wei) 聯邦預算中增長最快的部分。國會(hui) 預算辦公室預測,到2034年,美債(zhai) 規模將從(cong) 今年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99%達到122%,打破先前106%的曆史紀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6月27日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美國政府長期的財政赤字反映出“重大且持續的政策錯位”,美國政府迫切需要扭轉公共債(zhai) 務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比重持續上升的趨勢。
這是4月23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國會(hui) 大廈。美國國會(hui) 參議院23日表決(jue) 通過一項總額達950億(yi) 美元的對外援助撥款法案,為(wei) 包括以色列和烏(wu) 克蘭(lan) 在內(nei) 的美國盟友和夥(huo) 伴提供援助資金。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盡管市場普遍預期美聯儲(chu) 會(hui) 在9月會(hui) 議上宣布降息,觀察人士認為(wei) ,這並不實質性影響美債(zhai) 利息成本今後仍將在一段時間內(nei) 處於(yu) 高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言人朱莉·科紮克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基於(yu) 高額的基本財政赤字及由此產(chan) 生的公共債(zhai) 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美國淨利息支付在中期仍將維持在較高水平。
“選擇性遺忘”債(zhai) 務問題
對華盛頓政客而言,債(zhai) 務可能並非其最關(guan) 注的議題。然而,記者在美國各地采訪時,不少民眾(zhong) 會(hui) 談及對美債(zhai) 的擔憂。新罕布什爾州選民湯姆·蒂洛森告訴記者,巨額債(zhai) 務是這個(ge) 國家麵臨(lin) 的最緊迫問題之一,“聯邦政府需要控製或削減債(zhai) 務規模,為(wei) 子孫後代考慮”。
4月25日,遊客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家廣場遊覽。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盡管美債(zhai) 問題引發各方擔憂,但在總統選舉(ju) 背景下,兩(liang) 黨(dang) 也不太可能出台削減開支、控製債(zhai) 務的實際政策。民主黨(dang) 總統候選人、副總統卡瑪拉·哈裏斯和共和黨(dang) 總統候選人特朗普競選中鮮有談及債(zhai) 務問題,而兩(liang) 黨(dang) 都反對削減作為(wei) 債(zhai) 務最大“推動”因素的社會(hui) 保障和醫療保險。這表明,至少在未來幾年,債(zhai) 務問題將隻會(hui) 進一步惡化。
特朗普在7月中旬舉(ju) 行的共和黨(dang) 全國代表大會(hui) 上承諾若當選將推動新一輪減稅。哈裏斯則在多個(ge) 場合表示支持豁免學生貸款、減免醫療債(zhai) 務以及提高聯邦最低工資等。《華盛頓郵報》一篇報道指出,美債(zhai) 突破35萬(wan) 億(yi) 美元之際,兩(liang) 位總統候選人隻對其他議題“滔滔不絕”,似乎決(jue) 心不就國家內(nei) 部治理失當和安全狀況惡化發表任何評論,“押注於(yu) 長時間不嚴(yan) 肅對待不會(hui) 帶來嚴(yan) 重後果”。兩(liang) 黨(dang) 都樂(le) 於(yu) 在經濟增長且失業(ye) 率低下的今天,維持巨額的年度赤字。
2023年9月1日,車輛行駛在美國舊金山海灣大橋。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麥吉尼亞(ya) 斯表示,美國的財政前景令人憂心。僅(jin) 僅(jin) 三年之內(nei) ,在下一任總統任期內(nei) ,美國國債(zhai) 占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的比例將超過曆史最高水平,但目前幾乎看不到任何致力於(yu) 扭轉局麵的具體(ti) 計劃,各種跡象表明局勢可能進一步惡化。她警告,債(zhai) 務已經是美國“麵臨(lin) 的重大危險之一”,不能因選舉(ju) 年就不予防範這一“完全可預見的危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