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來,世界主要經濟體(ti) 陸續公布第二季度和上半年經濟數據。今年上半年,世界經濟整體(ti) 呈現溫和增長、緩慢複蘇態勢,但與(yu) 此同時,風險和阻力不斷積聚,變數與(yu) 波動也有所增多,增長前景麵臨(lin) 更大挑戰。
麵對波動加劇、發展失衡的國際環境,中國經濟延續回升向好態勢,繼續貢獻“穩”的支撐和“進”的動力,並持續通過改革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為(wei) 世界經濟注入新動能。
失衡:美政策風險等加劇複蘇“落差”
“世界經濟裹足不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月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nei) 容這樣評價(jia) 當前世界經濟走勢。
這是4月16日在美國華盛頓拍攝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部。新華社記者劉傑攝
2024年上半年,世界經濟總體(ti) 維持緩慢複蘇態勢,但失衡狀況加劇。
首先,發達經濟體(ti) 複蘇“落差”進一步擴大:歐洲經濟增長再次落後於(yu) 美國,且美國增長提速、歐洲疲態凸顯。今年第二季度,美國實際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GDP)按年率計算增長2.8%,高於(yu) 一季度的1.4%;同期歐元區GDP環比保持一季度的低增長態勢,其中德國、拉脫維亞(ya) 、瑞典和匈牙利經濟出現不同程度的萎縮。
一些媒體(ti) 注意到,美國近年通過《通脹削減法案》等推進保護主義(yi) 產(chan) 業(ye) 政策,加劇了美歐發展失衡。一方麵,美國通過擴大舉(ju) 債(zhai) 和補貼等方式刺激消費、擴大生產(chan) ,為(wei) 自身經濟帶來增量;另一方麵,美國產(chan) 業(ye) 政策拉攏歐洲製造業(ye) 向美國遷移,進一步削弱歐洲經濟尤其是工業(ye) 大國的“有生力量”,加劇歐洲“去工業(ye) 化”風險。
其次,貨幣政策節奏更趨複雜。去年被德國超越、GDP降至世界第四位的日本,今年第二季度實際GDP環比增長0.8%,雖然複蘇超出預期,但日本政府7月預測的全年經濟增速隻有0.9%。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經濟正麵臨(lin) 日美貨幣政策差異帶來的更大風險。日本央行今年3月結束負利率政策,並在美聯儲(chu) 9月降息預期強化的背景下,於(yu) 7月底宣布加息。8月初,日本東(dong) 京股市兩(liang) 大股指暴跌超12%,並引發全球股市經曆了“黑色星期一”。
第三,新興(xing) 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ti) 增長前景雖存在差異,但整體(ti) 呈現短期增長放緩、未來仍具增長動能的趨勢。世界銀行6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測,隨著主要經濟體(ti) 貨幣政策影響減弱,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中東(dong) 和北非地區、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經濟增速將分別從(cong) 今年的1.8%、2.8%、3.5%,升至明年的2.7%、4.2%和3.9%,明顯強於(yu) 發達經濟體(ti) 。
變數:多重挑戰拖累增長前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最新報告分別預計今年世界經濟增長3.2%和2.6%,2025年增速均提高0.1個(ge) 百分點。經濟學界認為(wei) ,世界經濟今年有望迎來三年來首次穩定增長,但按曆史標準衡量增速仍顯疲軟,且下半年幹擾、破壞當前發展態勢的因素更多。
這是7月29日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拍攝的美國財政部大樓。新華社記者胡友鬆攝
首先,多國債(zhai) 務高企給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蒙上陰影。國際金融協會(hui) 5月發布報告說,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債(zhai) 務攀升1.3萬(wan) 億(yi) 美元,達到創紀錄的315萬(wan) 億(yi) 美元;全球債(zhai) 務占GDP比重達333%。全球債(zhai) 務中,約三分之二來自發達市場,其中美國和日本增加最多。
上半年剛過,美國聯邦政府債(zhai) 務規模首次突破35萬(wan) 億(yi) 美元,美國在“寅吃卯糧”的經濟政策支配下,今年國債(zhai) 利息支出將首次超過軍(jun) 費開支。土耳其實業(ye) 銀行金融分析師桑特·馬努基揚認為(wei) ,美債(zhai) 膨脹的後果不容忽視,正影響全球經濟和金融穩定。
其次,“超級選舉(ju) 年”可能令多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出現共振,給地區乃至全球經濟貿易走勢帶來負麵溢出效應。據媒體(ti) 不完全統計,全球今年有7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舉(ju) 行重要選舉(ju) 。以美國為(wei) 例,民主、共和兩(liang) 黨(dang) 總統候選人的經貿和產(chan) 業(ye) 政策取向並不一致,將給世界經濟帶來不同的影響。
高盛經濟學家預計,如果共和黨(dang) 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再次當選總統,其加征關(guan) 稅的計劃將使歐元區GDP下降1%。國際航運公會(hui) 負責人表示,美國日益高漲的經濟民族主義(yi) 可能破壞世界貿易,航運界普遍擔心保護主義(yi) 卷土重來。
第三,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延宕,成為(wei) 地區乃至全球發展的中長期製約因素。烏(wu) 克蘭(lan) 危機升級進入第三年,巴以衝(chong) 突風險持續外溢……英國經濟學人智庫6月發布報告說,全球地緣政治環境的特點是競爭(zheng) 和衝(chong) 突日益加劇,地緣政治可能衝(chong) 擊現有國際經濟秩序。
第四,與(yu) 貨幣政策相關(guan) 的市場動蕩風險加劇。《日本經濟新聞》認為(wei) ,日經指數8月初暴跌給市場敲響警鍾,與(yu) 暴跌相關(guan) 的“日元套利交易”活動是過去30年來第三次達到峰值,前兩(liang) 次分別在1998年和2007年,被認為(wei) 與(yu) 東(dong) 南亞(ya) 金融危機和雷曼危機前後的市場動蕩有關(guan) 。
展望下半年,美國大西洋理事會(hui) 地緣經濟中心主任喬(qiao) 希·利普斯基認為(wei) ,雖然美國乃至世界經濟不一定會(hui) 陷入衰退,但世界需要為(wei) 金融市場劇烈動蕩做好準備。
變革:為(wei) 世界經濟“穩”與(yu) “進”注入動能
“我們(men) 要防止世界陷入長期的增長乏力期,推動中期增長需要明智的改革。”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7月下旬就世界經濟形勢撰文指出,世界各國需要提高生產(chan) 率以促進包容性增長,製定以人為(wei) 本的財政政策,建立強大的全球金融安全網,通過共同努力建設繁榮和公平的世界。
廣西南寧市伶俐工業(ye) 園區新能源汽車生產(chan) 基地(2024年5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周華攝
以全球視野審視中國經濟發展態勢,可以看到中國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中持續為(wei) 世界經濟提供穩定動力,為(wei) 全球發展帶來創新動能,為(wei) 國際合作凝聚共贏合力。
橫向看經濟增速與(yu) 貢獻,中國依然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今年上半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0%。IMF最新報告預計全年中國經濟增長5%。橫向對比,不管是半年數據還是全年預期,中國經濟增速在世界主要經濟體(ti) 中都名列前茅。
“中國經濟體(ti) 量大,5%的增量相當於(yu) 一個(ge) 歐洲小國的經濟總量。”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hui) 會(hui) 長克雷格·艾倫(lun) 表示,2024年中國將貢獻全球GDP增長的30%左右,預計這種情況在2025年和2026年也會(hui) 持續。
縱向看改革方向與(yu) 成效,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斷釋放新動能、提供新機遇。今年以來,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引導居民消費潛力有序釋放,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在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驅動下持續增長。
“中國研發投入占GDP的比例顯著增加,美國企業(ye) 希望參與(yu) 到中國科技創新中來。”艾倫(lun) 說。
麵對一些美西方國家單邊主義(yi) 和保護主義(yi) 抬頭的態勢,前不久閉幕的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hui) 傳(chuan) 遞出明確信號:中國繼續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改善營商環境和創新環境,不斷拓展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中國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yi) ,致力於(yu) 推動各國同舟共濟、合作共贏。
英國《經濟學人》評價(jia) ,在西方國家走向保護主義(yi) 之際,中國與(yu) 全球南方國家走得更近。“在全球化遭受衝(chong) 擊的當下,這一動向給決(jue) 策者們(men) 上了重要一課:貿易可以帶來非凡的好處,多種多樣的價(jia) 優(you) 、創新、綠色產(chan) 品可以改善數十億(yi) 人的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