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坐落於(yu) 泰國首都曼穀市中心的朱拉隆功大學校內(nei) , 2023年被評為(wei) “全球示範孔子學院”。
教師節來臨(lin) 之際,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師們(men) 在接受總台環球資訊廣播記者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泰國民眾(zhong) 開始學習(xi) 中文,希望能夠在泰國持續推廣中國文化,為(wei) 中泰兩(liang) 國民眾(zhong) 的文化溝通搭建友誼之橋。
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成立於(yu) 2007年,由北京大學和朱拉隆功大學合作建立。傅增有是第一任孔子學院中方院長,目前擔任孔院高級顧問。
傅增有:詩琳通公主參加成立儀(yi) 式,並為(wei) 孔院題詞“任重道遠”,鼓勵中國和泰國的老師一起為(wei) 建設孔子學院努力。我們(men) 有其他孔子學院沒有的兩(liang) 項工作:設立詩琳通公主中文圖書(shu) 館,創辦《孔子學院》中泰文對照版的雜誌期刊。
2008年和2012年,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兩(liang) 次獲得“全球先進孔子學院”的稱號。
傅增有:泰國很多公共場所,機場、大商場都有中文的標識,所有的大學、中學都開設了中文課。孔子學院搭建了中泰友好的橋梁。我們(men) 作為(wei) 老師,能夠讓泰國人、泰國的學生學習(xi) 中文,能夠為(wei) 中泰友好作出一點貢獻,感到非常榮幸,是一生的驕傲。
泰國本土教師陳子鴻在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擔任中文教師已經兩(liang) 年了。陳子鴻說,他的祖先是中國人,他自小就對中文感興(xing) 趣。泰國人熱愛學習(xi) 中文有很多方麵的原因。
陳子鴻:中國與(yu) 泰國關(guan) 係很好;很多泰國人都有華人血統,有感情在;很多中國公司來到泰國投資,對泰國的影響比較大;有一些人比較喜歡中國的影視劇,喜歡中國文化;泰國希望與(yu) 中國有更多方麵的合作,因為(wei) 中國有一些領域是比較前沿的,這很吸引泰國人。
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韓聖龍2012年至2015年曾經在朱大孔院擔任過中方院長, 2022年再度赴任。
韓聖龍:孔子學院教授中文的同時,也傳(chuan) 播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比方說,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曾經和曼穀中國文化中心合作,通過視頻展,向泰國民眾(zhong) 講中國脫貧攻堅的故事。泰國也有貧困人口,政府也想學習(xi) 脫貧攻堅經驗,孔子學院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揮作用。
韓聖龍:孔子學院的發展,應該說得到了泰國上下的一致支持。未來我們(men) 就要立足當前好的態勢,更廣泛地與(yu) 泰國各界合作,把我們(men) 的中文教育和中華文化傳(chuan) 播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
多位朱拉隆功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教師也表達了自己的心聲。
中文教師謝曉雯:朱大孔院的教學對象以朱大學生和教職工、泰國移民局警察等成人學習(xi) 者為(wei) 主,工作環境和諧友好。在教學評價(jia) 表上,一名學生用中文寫(xie) 道“她是最好的老師”。當我看見表的時候,內(nei) 心真的非常感動,也感到前所未有的幸福感和職業(ye) 成就感,我想這就是我堅持在國際中文教育事業(ye) 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
中文教師任鈺婷:泰國是國際上首個(ge) 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ti) 係的國家,有超過2000所大中小學校開設了中文課程,學習(xi) 中文的人數超過百萬(wan) ,泰國對中文教師的需求非常大。泰國對教師非常尊重,教師在泰國社會(hui) 中享有崇高的地位。通過中文教學,我不僅(jin) 傳(chuan) 授語言知識,還促進了中泰兩(liang) 國人民之間的相互理解和友誼。
中文教師李石玲:從(cong) 事國際中文教育工作的意義(yi) 在於(yu) 讓我的學生,以及喜歡學習(xi) 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外國人能說好中文、用好中文,了解美麗(li) 中國。我喜歡自己的專(zhuan) 業(ye) ,為(wei) 自己能從(cong) 事本專(zhuan) 業(ye) 相關(guan) 工作而開心。
中文教師江昊宇:今年已經是我在朱大孔院工作的第7年了,我常常被學生的學習(xi) 熱情和樂(le) 於(yu) 助人所感染。我曾教過泰國移民局機場工作人員,那一段時間每次我回中國或者返回泰國,都有學生詢問時間,在機場接送我;再比如我教授的朱大教職工中文班,上課時間在下午五點半,學生們(men) 擔心我會(hui) 餓,講台上總是擺著各種點心、水果,有時甚至還有年長的老師親(qin) 自做的盒飯。
中文教師王瑋:我們(men) 每天所做的是一份平凡而又有意義(yi) 的工作,我們(men) 送語言、送文化進學校和社區,在世界各地結識了很多朋友,為(wei) 他們(men) 提升語言能力,也讓他們(men) 更了解中國、更親(qin) 近中國。國之交在於(yu) 民相親(qin) ,相信通過我們(men) 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講好中國發展的新故事,定能為(wei) 中國收獲更多的國際友人,譜寫(xie) 中外民間交流的新篇章。
中文教師張彩雲(yun) :教授國際中文、促進不同文化的有效對話與(yu) 友好互鑒,這項工作的意義(yi) 不僅(jin) 僅(jin) 是個(ge) 人的視野與(yu) 愛好,還成為(wei) 了促進人類進步的橋梁。從(cong) 事這項工作,我深感自豪。
采編丨孫伶俐
外聯丨楊探驪
主持丨新宇
製作丨楊曉蕾
簽審丨安然
監製丨劉軼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