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國際觀察|標準之牆 規則之鏈 謊言之刃——起底美西方國家“低端鎖定”全球南方

發布時間: 2024-09-24 08:47:00 來源: 新華網

  中國科技企業(ye) 華為(wei) 本月發布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成為(wei) 世界各大商業(ye) 和科技媒體(ti) 關(guan) 注的焦點。然而,因美國的製裁打壓,在國內(nei) 市場“強勢回歸”的華為(wei) 智能手機業(ye) 務在國際市場上仍受到嚴(yan) 重限製,全球銷量遠未回到製裁前的水平。

  華為(wei) 的遭遇是美西方打壓發展中國家的典型案例。它們(men) 試圖阻斷發展中國家產(chan) 業(ye) 升級路徑,將其“鎖定”在產(chan) 業(ye) 鏈低端,從(cong) 而維護西方在國際經濟體(ti) 係中的主導地位。西方國家在世界各地的“低端鎖定”策略早在殖民時代就已開始,直至今日它們(men) 仍在花樣翻新、手段迭代,阻止發展中國家向產(chan) 業(ye) 鏈高端攀登。

  殖民壓榨 貽害至今

  曆史上,西方國家通過暴力手段在全球範圍內(nei) 展開殖民掠奪和統治,將被殖民國家和地區控製在產(chan) 業(ye) 鏈底端,使其淪為(wei) 西方宗主國的經濟附庸,形成“殖民地、半殖民地提供初級產(chan) 品,宗主國生產(chan) 工業(ye) 品”的“中心-外圍”分工體(ti) 係。雖然多數殖民地、半殖民地此後紛紛在政治上獲得獨立,但仍有不少新建立的發展中國家難以改變原有的經濟結構。

  這是5月12日在伊拉克基爾庫克拍攝的一處油田。新華社發(哈利勒·達伍德攝)

  以中東(dong) 地區的產(chan) 油國為(wei) 例,20世紀20年代起,英美等西方國家的壟斷資本控製了該地區的石油資源。為(wei) 獲得廉價(jia) 石油,西方國家通過壟斷關(guan) 鍵煉油技術,使產(chan) 油國無法開展效益更高的原油深加工,也無法建立完整的石油工業(ye) 體(ti) 係。產(chan) 油國隻能出口附加值較低的初級產(chan) 品,而西方國家則長期把持產(chan) 業(ye) 高附加值環節。據統計,直至20世紀90年代初,全球仍有近一半的石油煉化產(chan) 能聚集於(yu) 北美和歐洲。

  時至今日,西方殖民主義(yi) 留下的經濟秩序依然存在。不少發展中國家仍無法擺脫殖民時代的經濟結構,被迫繼續淪為(wei) 西方發達國家的“經濟殖民地”,在國際經濟體(ti) 係中處於(yu) 邊緣地位。

  非洲進出口銀行前任首席經濟學家希波萊特·福法克表示,即便在獨立幾十年後,不少非洲國家的經濟仍依靠初級產(chan) 品和原料出口驅動,殖民經濟發展模式難以剝離。他表示,初級產(chan) 品出口的收益低,極易受全球經濟形勢和大宗商品價(jia) 格波動影響,這進一步導致非洲在全球經濟和貿易體(ti) 係中被邊緣化。

  設置標準 阻礙升級

  世界殖民體(ti) 係土崩瓦解後,西方國家為(wei) 維持自身在國際經濟體(ti) 係中的主導地位,繼續對發展中國家的發展設限。相較於(yu) 殖民時代的暴力掠奪和直接控製,一些西方國家轉而采取更為(wei) 隱蔽的手段,其中之一是在環保等方麵設置市場準入的“西方標準”,提升發展中國家經濟轉型和產(chan) 業(ye) 升級的門檻。

  發展中國家為(wei) 實現工業(ye) 化往往要從(cong) 技術門檻低的工業(ye) 生產(chan) 環節起步,但這類生產(chan) 往往伴隨著高消耗、高汙染。西方國家不顧自身現代化過程中高汙染、高排放的曆史責任,不但不積極提供資金和技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更為(wei) 環保的工業(ye) 化,反而設置環保門檻限製發展中國家發展。例如西方發達國家在上世紀曾以環保為(wei) 由,實施《國際環境監查標準製度》等技術標準、推出“能源之星”“藍色天使”等認證標誌,為(wei) 發展中國家產(chan) 品進入西方市場築起壁壘。

  近年來,西方國家利用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再度提升所謂環保門檻。它們(men) 一方麵將高排放產(chan) 業(ye) 轉移到發展中國家並進口其廉價(jia) 產(chan) 品,另一方麵以高排放為(wei) 由對生產(chan) 端而非消費端施加“懲罰”措施。歐盟去年推出“碳邊境調節機製”,對從(cong) 海外進口的碳密集型產(chan) 品收取高額關(guan) 稅,英國、美國也在醞釀出台類似政策。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宏觀與(yu) 綠色金融實驗室一項研究顯示,“碳邊境調節機製”並未顯著推動全球減排,卻對全球貿易產(chan) 生了較明顯的負麵作用,影響發展中國家的低碳轉型進程。英國倫(lun) 敦政治經濟學院去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非洲受“碳邊境調節機製”負麵影響最大,這將導致非洲對歐盟的鋁出口下降13.9%,鋼鐵出口下降8.2%。

  這是2023年11月15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拍攝的歐盟委員會(hui) 總部大廈一角。新華社記者 趙丁喆 攝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利用“碳關(guan) 稅”搶占低碳產(chan) 業(ye) 價(jia) 值鏈製高點,而發展中國家要麽(me) 承受巨額“碳關(guan) 稅”帶來的衝(chong) 擊,要麽(me) 被迫高價(jia) 引進西方國家的綠色技術和設備,不論哪種選擇都不利於(yu) 發展中國家的綠色轉型。

  歐盟理事會(hui) 還於(yu) 今年3月批準《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要求企業(ye) 調查供應鏈中的所謂人權、環境風險並采取相應措施。英國智庫海外發展研究所下屬的國際經濟發展項目組高級研究員喬(qiao) 迪·基恩指出,包括該指令在內(nei) 的一係列“綠色標準”實際上將欠發達國家置於(yu) “綠色壓榨”之中,僅(jin) 歐盟禁售涉森林砍伐商品的法規就能使最貧窮國家的出口下降10%,並導致單個(ge) 國家的國內(nei) 生產(chan) 總值下降1%。“這些措施會(hui) 增加貿易壁壘,由此造成的收入減少不僅(jin) 會(hui) 影響發展,還會(hui) 阻礙最貧窮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

  改寫(xie) 政策 操弄規則

  長期以來,西方國家把持國際經貿規則製定權,然而隨著發展中國家的不斷發展,現有規則逐漸難以保障西方利益,以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國家試圖通過各種方式改寫(xie) 遊戲規則,擠壓發展中國家的發展空間和機會(hui) 。

  在知識產(chan) 權領域,以美國為(wei) 首的西方國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大力推動《與(yu) 貿易有關(guan) 的知識產(chan) 權協定》談判,施壓發展中國家接受發達國家嚴(yan) 苛的知識產(chan) 權保護標準。美國2023年1月頒布《2022年保護美國知識產(chan) 權法》,擴大了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範圍和手段,並增強可供選擇的單邊製裁措施。通過這些舉(ju) 措,美西方試圖長期維持其技術領先地位,阻止先進技術流向發展中國家,阻塞發展中國家產(chan) 業(ye) 升級的通道。美國斯坦福大學法學院已故教授約翰·巴頓生前對媒體(ti) 表示,通過知識產(chan) 權規則杜絕發展中國家的模仿戰略,“將徹底窄化它們(men) 實現經濟起飛的選擇”。

  在產(chan) 業(ye) 政策方麵,美國為(wei) 壟斷關(guan) 鍵產(chan) 業(ye) 和核心技術的主導權,出台大規模排他性、歧視性產(chan) 業(ye) 政策,破壞原有的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通脹削減法案》《芯片與(yu) 科學法案》等法案的推出,都是為(wei) 了確保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

  在全球治理層麵,美西方利用自身經濟優(you) 勢操控相關(guan) 國際組織和專(zhuan) 業(ye) 機構,維護對自身有利的國際經濟秩序。例如,鎳資源大國印度尼西亞(ya) 為(wei) 促進國內(nei) 鎳產(chan) 業(ye) 發展,從(cong) 2020年開始實施鎳礦石出口禁令。歐盟就此向世貿組織起訴印尼並於(yu) 2022年在專(zhuan) 家組審理中獲勝,印尼政府批評歐盟利用世貿組織規則阻礙印尼發展並提起上訴。然而因上訴機構停擺,印尼的上訴至今仍處於(yu) “凍結”狀態。

  世貿組織上訴機構之所以停擺,也是因為(wei) 美國在世貿組織濫用“一票否決(jue) 權”,令上訴機構新法官遴選程序提案屢屢無法通過。有分析指出,美國認為(wei) 世貿組織規則不再對其有利,為(wei) 避免爭(zheng) 端解決(jue) 機製作出於(yu) 己不利的裁決(jue) ,寧可使其癱瘓。這充分體(ti) 現美國對國際規則“合則用、不合則棄”的自私本性。美西方諸如此類架空國際規則的做法,令發展中國家在現有國際規則下也難以維護自身發展利益。

  炮製概念 抹黑挑撥

  對於(yu) 在西方標準、規則限製下仍然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的發展中國家,西方利用其在國際輿論場上的話語優(you) 勢,炮製概念對其汙名化,並以此為(wei) 由遏製打壓。

  華為(wei) 便是西方抹黑的受害者。該公司以良好的產(chan) 品性價(jia) 比在國際競爭(zheng) 中贏得優(you) 勢,美國等西方國家見西方企業(ye) 在市場規則下難以勝出,便拋出華為(wei) 產(chan) 品“危害國家安全”的謊言,極力阻止本國及其盟友采購華為(wei) 產(chan) 品,並對華為(wei) 出台一係列製裁措施。

  又比如,中國大力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打破西方利用氣候變化等環保議題限製發展中國家發展的“綠色陷阱”,在新能源汽車、風電、光伏等領域取得領先。美西方於(yu) 是又給中國扣上“產(chan) 能過剩”的帽子,稱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衝(chong) 擊”和“威脅”國際市場,並對中國相關(guan) 產(chan) 品征收重稅。然而,就應對氣候變化的迫切性而言,全球範圍內(nei) 綠色優(you) 質產(chan) 能非但沒有過剩,反而明顯不足。據統計,中國與(yu) 1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綠色能源項目合作,其風電、光伏產(chan) 品出口至全球200多個(ge) 國家和地區,顯著提升了綠色能源技術的可及性。美國經濟學家斯蒂芬·羅奇指出,“產(chan) 能過剩”隻是西方國家打壓中國的借口,是一種“明擺著的虛偽(wei) ”。

  西方不僅(jin) 炮製虛假概念打壓發展中國家,還挑撥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合作。西方國家的發展援助往往隱含政治目的,忽視基礎民生服務和產(chan) 業(ye) 結構轉型等領域,使受援國難以真正擺脫貧困、實現經濟增長。近年來,平等、務實、互利、共贏的南南合作成為(wei) 更多發展中國家的新選擇。在此背景下,為(wei) 繼續掌控國際發展合作的主導權,西方國家炮製出種種虛假概念並大肆炒作,反複鼓吹“落後產(chan) 能轉移”“債(zhai) 務陷阱”等虛假敘事,抹黑詆毀全球南方國家之間的合作。

  西方稱中國向非洲等地轉移“落後產(chan) 能”,給當地造成汙染。但事實上,中國與(yu) 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產(chan) 能合作是根據對方需求“量身定製”,充分尊重對方意見,充分考慮環保因素。中國還積極與(yu) 發展中國家開展新能源合作,被西方汙蔑為(wei) “產(chan) 能過剩”的中國新能源產(chan) 業(ye) 為(wei) 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綠色轉型作出巨大貢獻,受到發展中國家廣泛歡迎。

  這是8月25日在南非北開普省拍攝的南非紅石100兆瓦塔式熔鹽光熱電站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中國電建集團山東(dong) 電建三公司供圖)

  所謂“債(zhai) 務陷阱”也不過是西方操弄的“話語陷阱”。根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23年國際債(zhai) 務報告》,非洲外債(zhai) 中,商業(ye) 債(zhai) 務和多邊債(zhai) 務占66%,而中非雙邊債(zhai) 務僅(jin) 占11%。另有數據指出,當前非洲的整體(ti) 外債(zhai) 中,多邊金融機構和以西方金融機構為(wei) 主的商業(ye) 債(zhai) 權人所持債(zhai) 務占比近四分之三。

  分析人士指出,西方國家及其輿論炮製這些概念的目的是幹擾發展中國家獨立自主選擇發展合作夥(huo) 伴。印尼國際關(guan) 係學者、薩拉斯瓦蒂研究所所長韋珍玉表示,西方通過施壓脅迫、炮製謊言等手段不斷在南方國家間製造分裂,就是為(wei) 了“破壞南南合作,限製其發展”。

  “鎖定”失敗 南方崛起

  盡管美西方國家采取多種手段試圖阻斷全球南方國家產(chan) 業(ye) 升級路徑,但後者不可能始終處於(yu) 產(chan) 業(ye) 鏈低端,它們(men) 有能力、有需要也有權利向產(chan) 業(ye) 鏈中高端攀登。為(wei) 擺脫美西方的“低端鎖定”,越來越多的全球南方國家利用自身資源、人口、市場等優(you) 勢,出台產(chan) 業(ye) 政策、吸引外來投資、加快技術引進,並積極推動人才培養(yang) 和技術研發,努力提升本國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

  以印尼為(wei) 例,盡管在與(yu) 歐盟的鎳出口禁令爭(zheng) 端中暫時受挫,印尼並未放棄對本國鎳產(chan) 業(ye) 升級的努力。近年來,印尼政府出台政策法規鼓勵外資企業(ye) 在當地建設鎳冶煉廠,大力開發電池、鎳合金、不鏽鋼等產(chan) 品,顯著降低了對鎳原礦出口的依賴。印尼官方數據顯示,印尼鎳衍生品的出口額已從(cong) 2017年的43.1億(yi) 美元大幅增長至2023年的344.4億(yi) 美元。英國《國際銀行家》雜誌專(zhuan) 欄作家凱裏·斯普林菲爾德認為(wei) ,印尼鎳產(chan) 業(ye) 的發展升級是全球南方國家在全球價(jia) 值鏈中地位提升的一個(ge) 成功案例。

  2022年9月23日,在位於(yu) 印尼中蘇拉威西省莫羅瓦利縣的中國印尼綜合產(chan) 業(ye) 園青山園區,工人在鎳鐵生產(chan) 線上工作。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如今,越來越多資源稟賦優(you) 越的全球南方國家邁出了同樣的步伐:作為(wei) 非洲主要黃金產(chan) 地之一,布基納法索去年年底開工建設了第一家黃金精煉廠;非洲第一大天然橡膠生產(chan) 國科特迪瓦近年來大力吸引外資企業(ye) 的資金和技術,在推動天然橡膠大幅增產(chan) 的同時,努力提升橡膠加工能力;由玻利維亞(ya) 、智利和阿根廷組成的拉美“鋰三角”加緊鋰產(chan) 業(ye) 布局,通過創新開采技術、開設碳酸鋰廠改善處理能力等手段增加鋰產(chan) 品附加值。

  與(yu) 此同時,全球南方國家也在努力聯合自強,通過深化南南合作共同提高技術能力和產(chan) 業(ye) 發展水平,加強彼此間的經貿聯係,提升在國際經濟體(ti) 係和全球產(chan) 業(ye) 鏈中的地位。全球南方國家在聯合國、二十國集團等全球多邊機製中加強配合,東(dong) 盟、非盟、拉共體(ti) 等地區組織加強對地區合作的引領,金磚機製、上合組織等吸引越來越多全球南方國家加入、影響力不斷增強。通過南南合作,全球南方正在實現產(chan) 業(ye) 升級。例如,非洲進出口銀行與(yu) 科特迪瓦、加納、喀麥隆等國聯合開展“非洲可可倡議”,致力於(yu) 可可出口從(cong) 原料向可可粉等中遊產(chan) 品的轉變,非洲進出口銀行正將該倡議擴展到棉花、腰果等其他產(chan) 品。

  中國作為(wei) 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全球南方的當然一員,正以實實在在的合作方案和行動促進全球南方國家共同繁榮。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倡議與(yu) 發展中國家發展戰略對接,促進其基礎設施、商貿物流、數字經濟、清潔能源等各方麵發展;不斷完善中非合作論壇、中拉論壇、中阿合作論壇等多邊合作框架,推動全球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封鎖打壓無法永遠阻擋技術的傳(chuan) 播和後發者追趕的腳步。為(wei) 一己私利而壓製大多數人的發展,這樣的領先不可能長久;隻有將自身發展與(yu) 促進最廣泛的人類福祉相結合,才能獲得不竭的發展動力。在占世界人口絕大多數的全球南方日益覺醒、不斷自強、團結發展的今天,美西方的“低端鎖定”注定失敗。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