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在美國不斷施壓下,美國和日本接近達成限製向中國出口芯片技術的協議。美國圍堵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已有時日,不光自己對華動作頻頻,還拉攏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鏈國家加碼對華出口管製。美國的做法不僅(jin) 是對出口管製措施的濫用,也是對自由貿易和國際經貿規則的嚴(yan) 重背離。
近年來,美國將芯片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對華競爭(zheng) 的重點領域。從(cong) 拉攏盟友聯合圍堵中國到出台《芯片和科學法案》大力補貼本土半導體(ti) 廠商,從(cong) 針對華為(wei) 的“限芯令”到圍繞先進半導體(ti) 產(chan) 品和技術對華出口的多項管製“補丁”,從(cong) 芯片到生產(chan) 芯片的設備,美國不遺餘(yu) 力封鎖中國芯片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過去幾個(ge) 月,美國政府多次派遣官員前往日本和荷蘭(lan) ,圍繞如何協調出口管製規則進行磋商,施壓這些盟友追隨美國政策。然而,在芯片產(chan) 業(ye) 分工高度全球化的今天,美國強行與(yu) 中國“脫鉤”,不僅(jin) 沉重打擊美國本土芯片製造商,也嚴(yan) 重威脅全球半導體(ti) 供應鏈產(chan) 業(ye) 鏈安全。
今年4月,美國聯邦儲(chu) 備委員會(hui) 下屬的紐約聯邦儲(chu) 備銀行發布評估報告指出,對華出口管製措施“給美國企業(ye) 帶來重大損害”。比如,在失去中國客戶後,很多美國企業(ye) 沒有找到新客戶,被迫減少就業(ye) 崗位。再比如,對華出口管製措施造成相關(guan) 美國供應商股價(jia) 非正常下跌,美國企業(ye) 市值近年來總計因此“蒸發”1300億(yi) 美元。正因為(wei) 預見到美國政策的“後挫力”,英特爾、高通和英偉(wei) 達等美國芯片公司的高管曾試圖遊說美國政府,不要切斷與(yu) 中國這個(ge) 最大市場的聯係,否則將損害美國在技術革新方麵作出的努力,最終導致美國在半導體(ti) 領域失去競爭(zheng) 機會(hui) 。美國半導體(ti) 行業(ye) 協會(hui) 警告說,過於(yu) 寬泛的單邊管製隻會(hui) 損害美國半導體(ti) 生態係統,並不會(hui) 促進“國家安全”。
這是8月1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ya) 州聖克拉拉拍攝的英特爾總部。美國英特爾公司當天宣布將裁減公司15%的員工,共計約1.5萬(wan) 人。這是英特爾有史以來最大規模裁員。新華社發(李建國攝)
除了將本土企業(ye) 卷入中美博弈的漩渦,美國還一直通過施壓將盟友置於(yu) 地緣政治的夾縫中。美國的邏輯很簡單,要達到封鎖中國科技產(chan) 業(ye) 發展空間的目的,需要盟友步調一致地配合。然而,美國的盟友深知“排華芯片同盟”的風險與(yu) 代價(jia) ,盲從(cong) 美國隻會(hui) 給自己帶來切膚之痛。為(wei) 了避免成為(wei) 美國遏華戰略的犧牲品,一些國家想方設法搞“平衡”,一些企業(ye) 絞盡腦汁規避美國禁令。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馬丁·喬(qiao) 爾曾帕撰文指出,美國要想讓盟友信服、跟隨,需要提供更多有關(guan) “國家安全”的合理解釋,來說服盟友這些措施不是為(wei) 了服務美國企業(ye) 的商業(ye) 利益。
美國挖空心思給中國科技進步使絆子,沒有想到的是對華出口管製產(chan) 生了“意想不到的反效果”——加速中國科技的自立自強。被美國“斷供”的華為(wei) 在重錘下“向上蛻變”就是一個(ge) 典型例子。華為(wei) 近日發布的全球首款三折疊屏手機引發強烈市場反響。美國戰略與(yu) 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保羅·特廖洛在《美國事務》雜誌撰文指出,美國對華實施大規模出口管製以來,在中國企業(ye) 持續努力和中國政府的重視下,中國半導體(ti) 產(chan) 業(ye) 發生了積極變化,產(chan) 業(ye) 格局更加複雜多樣,投資類型更加新穎,預計今後幾年將出現更多新的技術突破。
9月10日,華為(wei) 發布Mate XT非凡大師係列新品。新華社記者梁旭攝
全球芯片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的形成和發展,是市場規律和企業(ye) 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出於(yu) 政治目的人為(wei) 設限或強行“脫鉤”,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zheng) 原則,破壞國際經貿秩序,擾亂(luan) 全球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最終將損害全世界的利益。從(cong) 長遠看,美國妄圖打造芯片“鐵幕”阻擋不了中國發展,中國芯片產(chan) 業(ye) 崛起與(yu) 突圍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