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俄中友好協會副主席巴爾斯基:祝願中國未來取得更大發展成就

發布時間: 2024-10-06 11:05:00 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不需要成為(wei) 中國問題專(zhuan) 家,也能了解改革開放46年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多少偉(wei) 大成就。”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guan) 係學院外交教研室主任、俄中友好協會(hui) 副主席、俄羅斯總統前上海合作組織事務特別代表基裏爾·巴爾斯基日前在接受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專(zhuan) 訪時,高度評價(jia) 新中國成立75年來取得的發展成就。

  俄羅斯莫斯科國際關(guan) 係學院外交教研室主任、俄中友好協會(hui) 副主席、俄羅斯總統前上海合作組織事務特別代表基裏爾·巴爾斯基。受訪者供圖

  “要了解中國偉(wei) 大成就背後的深厚底蘊,就必須知曉中國曆史,了解中國在取得當前發展成就之前,領導層和人民所麵臨(lin) 的發展問題的複雜性。”巴爾斯基說道。

  在那些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曾在中國生活和工作過的外國友人看來,中國近40年發展曆程所帶來的感官震撼和內(nei) 心觸動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1982年,巴爾斯基開始學習(xi) 中文、研究中國。1985年,他第一次來到中國,在當時的北京外國語學院(現北京外國語大學)進行為(wei) 期一年的中文學習(xi) 。在巴爾斯基腦海中,當年北京西北郊的城市麵貌依然曆曆在目。

  “那裏遍布單層的磚房和平房,在道路兩(liang) 側(ce) ,農(nong) 民售賣著用三輪板車運來的蔬菜、水果和花生,女人們(men) 則坐在冰櫃旁邊,售賣亮黃色的檸檬汽水和冰棍。”巴爾斯基對記者說,“當時,道路上的交通工具大多是自行車,修理自行車就是一個(ge) 很賺錢的業(ye) 務。走在街頭,你時不時就會(hui) 遇到自行車修理攤,看到一把凳子,一套鋪在地上的修理工具,還有一盆用來找出自行車車胎破損位置的水……”

  從(cong) 1985年來到北京之日起,巴爾斯基就用自己的視角觀察著這座城市的變化,也見證著屬於(yu) 中國的發展奇跡。“當時,我們(men) 這些留學生能深刻感受到中國前進的步伐,國家在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城市也處在快速發展進程中。如果沿著蘇州街向北深入海澱區,你就會(hui) 發現一個(ge) 大工程正在進行中,‘中關(guan) 村’即將崛起。”

  巴爾斯基表示,如今,中關(guan) 村已成為(wei) 北京城市化的一個(ge) 重要象征,是首都發展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被譽為(wei) 中國的“矽穀”,“如今的中關(guan) 村匯聚了摩天大樓、辦公樓、科研集群、高等院校和商貿中心,是城市重要交通幹道的樞紐。當我再次身處那裏,曾經那個(ge) 非常熟悉的中關(guan) 村,已然變得新潮而又陌生。”

  在北京留學和在使館工作的5年半時間裏,巴爾斯基走遍了中國的絕大多數省份。“我目睹了上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初很多中國人的生活有多困難,一些地區的經濟有多不發達,交通和社會(hui) 基礎設施有多落後。正因為(wei) 看到了這些,才讓我更加驚訝於(yu) 當今中國的麵貌,不僅(jin) 是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嶄新麵貌,即使在一些內(nei) 陸城市,它們(men) 的現代化水平和城市風貌也讓人讚歎。”

  巴爾斯基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他衷心祝賀中國人民在國家發展中取得的巨大成就,祝願俄羅斯的好鄰居、親(qin) 密夥(huo) 伴中國未來取得更大的發展成就。

  今年恰逢中俄建交75周年。在談到中俄關(guan) 係發展前景時,巴爾斯基表示,中俄關(guan) 係發展前景十分廣闊。他說:“今天我們(men) 見證著兩(liang) 國關(guan) 係取得前所未有的發展,兩(liang) 國過去30年來建立的戰略協作夥(huo) 伴關(guan) 係是密集的政治對話、緊密的經貿合作、豐(feng) 富的人文聯係及民間交往、國際舞台上密切互動的綜合體(ti) 現,這一切都建立在兩(liang) 國發展利益的高度契合、兩(liang) 國文化的相互吸引、兩(liang) 國在國際問題上的相近立場基礎上。”

  巴爾斯基還表示,中俄兩(liang) 國應繼續加強政治、經貿、文化、科技等多領域合作,推動歐亞(ya) 經濟聯盟發展規劃與(yu)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對接取得更多實質性進展。他認為(wei) ,中俄應持續深化友誼紐帶,繼續夯實兩(liang) 國關(guan) 係發展的社會(hui) 和民意基礎,推動社會(hui) 、旅遊、文化、學術交流,擴大地區層麵和邊境貿易合作,建立城市間的友好關(guan) 係,係牢兩(liang) 國年輕人之間的友誼紐帶。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