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李娟的筆下,家鄉(xiang) 阿勒泰的秋,“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來的那段時光。”
9月末,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畔,白樺樹、雲(yun) 杉、落葉鬆被清冷的風微醺成或紅或金的樣子,倒映在月亮灣藍綠色瞳孔般深邃的湖水裏,參差錯落成夏的絕響,秋的第一道聲波。
圖為(wei) 新疆阿勒泰地區喀納斯景區月亮灣。(記者 王海波 攝)
“所有的黃色都是一層一層的,綠色也是不同的深淺,雖然我看過很多新疆的宣傳(chuan) 片、電影電視劇,但是來到這裏,還是會(hui) 被切身的美麗(li) 所震撼。”泰國《星暹日報》副總編輯趙婧楠說,在阿勒泰,真正體(ti) 會(hui) 到了什麽(me) 叫做五彩繽紛的新疆,她真正看到了那個(ge) “泰國人都非常向往的新疆”。
來自古老森林的風,將阿勒泰的氣息,吹落在旅人肩頭,吹向遠方,吹向現代文明。
馬來西亞(ya) 《星州日報》高級記者郭秋香第一次認識阿勒泰,是通過劇集《我的阿勒泰》:“經常在各種社交媒體(ti) 上刷到這部劇,畫麵很美,很安靜,沒想到真的來了阿勒泰,會(hui) 覺得更美,真的是劇裏的那種感覺,讓人很平靜。”
“北疆之北是我的阿勒泰,她是狂野的夢,她是山野的風。”《我的阿勒泰》這樣形容。
即使世事湧入,城市的喧囂之外,阿勒泰四野始終悄悄,風和河流的聲音依然清晰。禾木村的林間馬蹄噠噠,原木搭建的百年老屋裏,圖瓦人用楚爾吹奏的曲調深沉悠揚;作曲家葉爾波利· 阿合買(mai) 提汗一次次吟唱那首在《我的阿勒泰》裏觸動人心的《月光》,除了眼前的風景和動聽的音樂(le) ,讓聽眾(zhong) 和遊客感到更美的,還有背後的故事。
盡管已經不是第一次講述,葉爾波利· 阿合買(mai) 提汗卻還是笑得很靦腆。“那時候我們(men) 還沒結婚,我和愛人決(jue) 定在阿勒泰的白哈巴村看日出,太陽出來,溫暖著整個(ge) 草原和牛羊,還有我們(men) 說不完的故事,一切都很美,怎麽(me) 看也看不飽,旋律就自然而然地、像泉水一樣流出來了。”
圖為(wei) 作曲人葉爾波利· 阿合買(mai) 提汗。(姚祺 攝)
這首名為(wei) 《日出》的歌曲,就是劇集《我的阿勒泰》中《月光》的原作。因劇情原因,劇中這首歌改編為(wei) 《月光》,葉爾波利的愛人熱依達·黑紮提重新作詞。“日升、月起,訴說著纏綿不盡的思念,你能想象到兩(liang) 個(ge) 人像泡泡糖一樣粘在一起,這就是《月光》表達的感情。”葉爾波利說。
劇中,巴太深情地唱起這首歌,引來無數人圍觀。現實裏,飾演巴太的於(yu) 適在法國戛納的路邊彈唱,打動了路人,有位巴西演員拍下發到社交媒體(ti) 上,配文“you illuminate my night”(你照亮了我的夜),全網刷屏。
劇集的畫麵和冬不拉、庫布孜等民族特色樂(le) 器流淌出的旋律,不僅(jin) 讓新疆濃厚的民族風情浸潤著觀眾(zhong) ,還激起了來自世界各地人們(men) 對美的向往。
有海外網友這樣評價(jia) :“音樂(le) 無國界無語言障礙,美妙的旋律引起情感共鳴。我們(men) 不僅(jin) 看到了哈薩克族人民的純樸與(yu) 熱情,還真正感受到了阿勒泰,感受到了新疆的自然之美。”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