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政府間委員會(hui) 主席南希·奧韋拉爾日前在巴拉圭首都亞(ya) 鬆森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中國在保護文化遺產(chan) 方麵付出大量努力,為(wei) 其他國家樹立了榜樣。
在亞(ya) 鬆森舉(ju) 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政府間委員會(hui) 第19屆常會(hui) 上,由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chuan) 統新年的社會(hui) 實踐”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作名錄。至此,中國共有44個(ge) 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名冊(ce) ,總數居世界第一。
“中國文化悠久燦爛,春節申遺成功具有重要意義(yi) 。我們(men) 在此祝賀中國人民。”奧韋拉爾對記者說,“中國為(wei) 保護文化遺產(chan) 付出了大量努力,值得許多國家借鑒。”
12月4日,在巴拉圭亞(ya) 鬆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政府間委員會(hui) 第19屆常會(hui) 評審現場,大屏幕播放春節宣傳(chuan) 視頻。新華社記者朱雨博攝
本屆常會(hui) 另一大亮點是“黎族傳(chuan) 統紡染織繡技藝”“羌年”“中國木拱橋傳(chuan) 統營造技藝”3個(ge) 中國遺產(chan) 項目從(cong) 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轉入代表作名錄。這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名錄機製框架下首次正式實施轉名錄程序,意味著中國對非遺的係統性保護成效顯著,獲得認可。
奧韋拉爾表示,中國非遺保護政策措施值得肯定。“中國積極參與(yu) 各種文化公約和文化活動,並在其中有突出表現,我們(men) 讚賞中國的行動。”
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縣新生廣場,羌族學生跳沙朗舞歡慶羌曆新年(2020年11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江宏景攝
她告訴記者,2003年通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公約》為(wei) 非遺保護提供了許多重要工具,各國都在為(wei) 有效落實公約而努力。不過,這項事業(ye) 仍麵臨(lin) 多重挑戰,其中較為(wei) 突出的是氣候變化與(yu) 代際傳(chuan) 承的中斷。
“由於(yu) 氣候變化,部分社區已無法獲得製造傳(chuan) 統工藝品或開展傳(chuan) 統習(xi) 俗所需的原材料,這督促我們(men) 在全球範圍內(nei) 進一步加強公約實施,這需要各國的共同努力與(yu) 承諾。”她說。
奧韋拉爾還認為(wei) ,需要加深年青一代對民族文化遺產(chan) 的認知。
奧韋拉爾表示,非遺保護是各民族為(wei) 強化身份認同、追求傳(chuan) 統文化代際傳(chuan) 承而作出的共同努力。本屆常會(hui) 是一場多元文化的盛會(hui) ,有助於(yu) 增進各民族間團結與(yu) 互相了解。
“差異是我們(men) 成為(wei) 人類的根本,也是我們(men) 的優(you) 勢,人類正是在這種多樣性中蓬勃發展。我們(men) 是如此不同,但共同之處在於(yu) ,我們(men) 都擁有燦爛的文化。”她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