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推動人類文明交流互鑒譜寫新篇章

發布時間: 2024-04-17 10:46:00 來源: 人民網-人民日報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feng) 富。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4月15日,由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hui) 共同主辦的“文明交流互鑒理念國際研討會(hui) ”,在位於(yu) 法國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ju) 辦。中外專(zhuan) 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文明交流互鑒與(yu) 人類共同願景”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碰撞思想火花、點亮文明之光。

  “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鑒孕育了繁茂的人類文化之林”

  習(xi) 近平主席於(yu) 2014年3月首次訪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並發表了關(guan) 於(yu) 文明交流互鑒理念的重要演講。10年來,文明交流互鑒理念的內(nei) 涵和外延不斷拓展、廣泛傳(chuan) 播,為(wei) 增進全人類共同利益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中國積極踐行文明交流互鑒理念,與(yu) 包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內(nei) 的各方通力合作,取得了務實成效,共同促進了不同文明間的交流對話。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及各會(hui) 員國代表、國際組織代表、各國專(zhuan) 家學者、青年代表等來自40多個(ge) 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的200餘(yu) 名嘉賓參加了本次研討會(hui)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副總幹事曲星在致辭中表示,如果沒有相互理解、相互認識、相互信任,就無法建立一個(ge) 真正的國際社會(hui) 共同體(ti) ,各方應建立互信,共同開啟和平的曆史。

  國際古跡遺址理事會(hui) 世界遺產(chan) 高級顧問蘇珊·德尼爾表示,經貿往來在促進文明互鑒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從(cong) 羅馬帝國與(yu) 漢朝時期開始,東(dong) 西方對彼此商品的需要催生了早期的國際貿易,並助推了沿線國家的經濟發展。商隊發揮了傳(chuan) 遞信息和交流文化的作用,他們(men) 為(wei) 西方帶去了中國的陶瓷和茶葉,為(wei) 中國帶去了歐洲獨有的香料,促進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鑒。

  荷蘭(lan) 萊頓大學亞(ya) 洲與(yu) 歐洲思辨遺產(chan) 研究助理教授伊萊娜·帕斯卡樂(le) 娃表示,中國造紙術的西傳(chuan) 為(wei) 西方帶來了中國的文字和美學。具有中國文化特征的符號與(yu) 圖案存在於(yu) 許多中亞(ya) 和西亞(ya) 的紋飾和建築上,“不同文化的交融互鑒孕育了繁茂的人類文化之林”。

  中國敦煌研究院學術委員會(hui) 主任委員趙聲良介紹,敦煌石窟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結晶,展現了中外優(you) 秀文化交流發展的曆程。敦煌的禪窟和中心柱窟的形製源於(yu) 國外的僧房窟和塔廟窟,中國藝術家加以改造,把中國建築元素構築其中,最終形成中國式佛教石窟。形製多樣、風格各異的敦煌壁畫也受西亞(ya) 、中亞(ya) 和印度藝術的啟發。

  法國畫家娜塔莉·米耶爾的繪畫具有東(dong) 方美學特色,馬格裏布陶瓷的抽象圖案、中國的植物山水等元素被巧妙融進畫作。她在研討會(hui) 結束後對記者表示:“文明之間的交流互鑒給藝術家帶來源源不斷的靈感,從(cong) 古至今都是如此。”

  “應盡一切努力促進文化交流,通過對話豐(feng) 富彼此”

  古絲(si) 綢之路綿亙(gen) 萬(wan) 裏,延續千年,積澱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wei) 核心的絲(si) 路精神。這是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chan) 。研討會(hui) 上,古絲(si) 綢之路和共建“一帶一路”成為(wei) 各國專(zhuan) 家學者關(guan) 注的焦點。

  “回顧曆史長河,絲(si) 綢之路從(cong) 商品交換到文化交流,把不同身份的人們(men) 聯係起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跨文化對話部門前主任杜杜·迪安在主旨發言中表示,我們(men) 身處一個(ge) “牆的時代”,身份之“牆”、文化之“牆”和貿易之“牆”帶來了封閉與(yu) 分歧。當下,我們(men) 再次呼喚絲(si) 綢之路這樣弘揚人類文明共同價(jia) 值的理念幫助我們(men) 打破這些“牆”。迪安表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致力於(yu) 推動文化交流文明互鑒,提出了許多概念與(yu) 計劃。“絲(si) 綢之路綜合研究計劃”就是其中之一,包括中國在內(nei) 的許多國家的支持對計劃至關(guan) 重要。他呼籲重視多元身份、共同遺產(chan) ,增進相互理解。

  迪安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絲(si) 綢之路項目的發起人之一。負責該項目的官員沙巴罕告訴記者,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絲(si) 綢之路:對話之路整體(ti) 性研究”,迪安率領考察隊在福建泉州進行了為(wei) 期6天的考察和學術研討。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各界的支持努力下,“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2021年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an) 名錄》,成為(wei) 中國第五十六處世界遺產(chan) 。

  1988年至1997年,時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的馬約爾發起的“世界文化發展十年”項目,絲(si) 綢之路綜合考察研究是該項目組成部分,其研究認為(wei) ,絲(si) 綢之路的陸上和海上延伸,是思想、技術和藝術傳(chuan) 播的渠道,有助於(yu) 文明之間的相互融合。清華大學國家遺產(chan) 中心主任呂舟參與(yu) 了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聯合申請的“絲(si) 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項目,以及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和烏(wu) 茲(zi) 別克斯坦聯合申請的“絲(si) 綢之路:紮拉夫尚—卡拉庫姆廊道”項目。呂舟認為(wei) ,這些項目描繪了人類文明在曆史上交流對話和成長發展的圖景,為(wei) 今天的人們(men) 開拓了對話促交流、合作謀發展的空間。

  歐洲議會(hui) 議員赫維·朱文對絲(si) 綢之路上的文化和商貿活動十分感興(xing) 趣。他讚同法國人類學家克洛德·列維·斯特勞斯的觀點——文明這個(ge) 詞隻有“複數”形式。朱文表示,我相信文化多樣性和人類共同遺產(chan) 的重要性。“我們(men) 應盡一切努力促進文化交流,通過對話豐(feng) 富彼此。每一種文明都應努力向其他文明傳(chuan) 遞自身的精華。”

  “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推動建設美好世界”

  當今世界麵臨(lin) 諸多風險挑戰,各國命運緊密相連。“要通過跨國界、跨時空、跨文明的教育、科技、文化活動,讓和平理念的種子在世界人民心中生根發芽,讓我們(men) 共同生活的這個(ge) 星球生長出一片又一片和平的森林”,習(xi) 近平主席2014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發表演講時指出。

  中宣部副部長張建春表示,麵對當今世界的諸多風險和挑戰,要在探尋古典中汲取文明智慧,在傳(chuan) 承創新中推動發展進步,在交流合作中增進相互理解,在麵向未來中實現共同願景;呼籲各方積極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增進文明共識,推動文明繁榮。

  法國和平文獻與(yu) 研究院主任委員、核裁軍(jun) 專(zhuan) 家吉拉爾·阿裏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們(men) 需要增進全球文化交流,增進科學和技術交流。對於(yu) 亟待解決(jue) 的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地緣衝(chong) 突等,我們(men) 不應停留在各自的角落裏。

  “加強文明交流對話是解決(jue) 當前國際衝(chong) 突的重要途徑。”法語教師貝南表示,古絲(si) 綢之路曾促進了商品的交換,促進了知識、藝術的傳(chuan) 播。今天的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重視在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麵的國際合作,“共建‘一帶一路’在今天具有重要時代意義(yi) ”。

  “維護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以及保護自然和文化遺產(chan) 等,需要所有相關(guan) 方的參與(yu) 。”來自聖多美和普林西比的約瑟·卡桑德拉在研討中表示,跨文化對話是解決(jue) 國際問題的起點。我們(men) 需要為(wei) 子孫後代保護好自然和文化遺產(chan) ,以便了解我們(men) 的過去,並確保自然資源和文化寶庫傳(chuan) 承至未來。

  意大利維羅納大學哲學係主任裏卡多·波佐表示,共同點是建立對話的基石,對話可以緩解紛爭(zheng) 。維護共同家園是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彌合分歧,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我們(men) 的第一要務。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跨文化對話部門項目專(zhuan) 員歐安·麥克維—瓊斯表示,文明交流根植現實需求,有助於(yu) 促進發展,緩解衝(chong) 突。“我們(men) 應建立平等對話平台,促進信息通暢交流,共同應對全球挑戰,推動建設美好世界。”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