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何偉文:“外資撤離中國論”是選擇性失明

發布時間: 2024-04-18 14:50:00 來源: 環球TIME

  一段時期以來,一些西方媒體(ti) 不時出現所謂“外資逃離中國”“外資從(cong) 中國流向印度”的報道和評論。那麽(me) ,外資真的在流出中國嗎?顯然不是。

  彭博社報道中的所謂“2023年外商直接對華投資”其實是指外匯收支,而非外商直接投資(FDI),連概念都混淆了,很不專(zhuan) 業(ye) 。外商直接投資金額的統計口徑是該時期境外流入中國的投資金額,雖然從(cong) 統計看,外商直接投資同比確實出現一定減少,但這並不能得出外資流出中國的結論。實際上,中國外匯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金融賬戶流入資金2099億(yi) 美元,其中第四季度達595億(yi) 美元,為(wei) 3年來新高。

由多轉精,關(guan) 注外資投資質量與(yu) 方式

  聯合國貿發會(hui) 2024年1月17日發布的《全球投資趨勢觀察》顯示,2023年,世界跨境直接投資總額達1.37萬(wan) 億(yi) 美元,較2022年增長3%。但刨除為(wei) 了避稅的資金,實際投資總額是下降的,其中歐盟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減少了23%,美國同比下降3%,中國6%,東(dong) 盟16%,而印度減少了47%。按西方媒體(ti) FDI下降就是外資逃離的外行邏輯,那所謂“印度意外成為(wei) 贏家”的報道顯然是自相矛盾。

  該報告還指出,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跨境並購和項目融資金額減少,而綠地投資在很多地區仍然保持增長。綠地投資又稱新建投資,是指跨國公司等主體(ti) 在東(dong) 道國境內(nei) 設置的部分或全部資產(chan) 所有權歸外國投資者所有的企業(ye) ,會(hui) 直接帶動東(dong) 道國生產(chan) 能力和就業(ye) 增長。數據顯示,2023年發達國家跨境並購金額同比減少2800億(yi) 美元,項目融資減少1570億(yi) 美元,但在綠地投資方麵美國增長2%,中國增長8%,東(dong) 盟則增長37%。同屬拉美的巴西和墨西哥是一組很好的對比:巴西接受的綠地投資雖然保持平穩,但因項目融資大減40%,所以利用外資總額仍然減少22%。墨西哥則由於(yu) 綠地投資增長強勁,利用外資總額保持增長。因此,衡量外商投資流入水平,不僅(jin) 要看總量,綠地投資也值得關(guan) 注。

  此外,2024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我國實際利用外資同比下降,很大程度上也是去年同期基數高的緣故。2023年我國實際利用外資金額雖然同比下降,但仍處曆史第三高。而在高新技術等領域數據也呈向好趨勢:2024年前兩(liang) 個(ge) 月,在我國新設外企7160家,同比增長34.9%,為(wei) 5年來新高;新設高技術企業(ye) 數同比增加32.2%,外資金額714.4億(yi) 元,同比增長33.2%;高技術製造業(ye) 吸收外資282.7億(yi) 元,增長10.1%。這都佐證了中國在吸引外資、加速發展方麵的良好表現。隨著中國不斷提升投資質量、不斷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持續走向高質量發展,外界要想中肯地評估中國、衡量外資情況,其基本指標也應與(yu) 時俱進,在總量外,還要關(guan) 注質量與(yu) 投資方式。

地緣因素影響世界投資信心,中國仍是“定心丸”

  與(yu) 世界其他主要板塊相比,不難看出中國的實際表現依然亮眼。世界跨境直接投資下降,主要原因是地緣政治緊張和地緣經濟碎片化對資金流動造成負麵影響。俄烏(wu) 衝(chong) 突、中東(dong) 動蕩,都讓一些大型並購項目被迫暫停,給企業(ye) 投資決(jue) 策帶來地域風險考量。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最為(wei) 顯著。2023年,發展中國家整體(ti) 外資流入同比減少9%,東(dong) 盟、印度吸收外資更是兩(liang) 位數下降。另一邊,美國不斷構築旨在打壓中國的“韌性供應鏈”,不斷在高科技貿易和投資領域推進封禁或限製。中國美國商會(hui) 2023年一份調查顯示,會(hui) 員普遍認為(wei) 在華經營的最大風險就是美中關(guan) 係緊張。

  盡管阻力重重,但一年多來的成績實打實地表明,各跨國公司仍然非常重視中國市場,投資中國大勢並無根本改變。蘋果、英偉(wei) 達、埃克森美孚、德國西門子紛紛或拓展與(yu) 中國廠商在科研、製造等領域的合作,或繼續加深合作深度。在美國谘詢公司科爾尼近日發布的全球2024年外商直接投資信心指數(FDICI)報告中,中國從(cong) 去年的第七位躍升至第三位,在新興(xing) 市場專(zhuan) 項排名中位居榜首。麥肯錫中國區主席倪以理直言,中國已經是一個(ge) 不可代替的市場。

  為(wei) 什麽(me) 盡管世界政治經濟風險上升,中國經濟依然對外資具有很大吸引力呢?第一,中國是全世界最有發展潛力的市場之一。中國經濟規模位居世界第二,即便將年增速穩定在4%至5%,也將給各國投資者創造非常可觀的收益。同時,中國正大力推動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數字經濟規模居世界第二位。盡管受到美國與(yu) 歐洲國家的種種限製,但在人工智能、新能源、裝備製造等領域的發展勢頭仍然十分強勁。這在步入低增長時期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下顯得格外亮眼。世界銀行預測,2021年至2025年將是過去30年來全球經濟增長最慢的5年。資本是逐利的,隻要它繼續尋找新市場、新機遇,就必然無法忽視中國。

  第二,中國市場的重要性不僅(jin) 體(ti) 現在總量上,更在與(yu) 全球供應鏈的有機結合中。許多跨國公司在華建立研發中心、生產(chan) 基地或營銷中心,都不僅(jin) 僅(jin) 是麵向中國市場,而是作為(wei) 其全球供應鏈的一環。例如德國醫藥與(yu) 電子巨頭默克公司在北京的研發中心、在上海的生命科學實驗室和在蘇州的新材料研發中心同時也都是其全球研發中心,為(wei) 其全球業(ye) 務提供支撐。中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chan) 業(ye) 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ye) 類別的國家,製造業(ye) 增加值約占世界30%。因此,選擇中國,是跨國企業(ye) 保持其世界市場競爭(zheng) 力的重要布局,保守估計這一趨勢仍將持續很長時間。

中國向世界擴大開放,外商麵臨(lin) 新的曆史機遇

  對外開放是黨(dang) 的二十大明確堅持的國策。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進一步確定了擴大製度型開放的方針。在2024年,外商投資負麵清單將進一步縮減,製造業(ye) 領域負麵清單將歸零,金融領域也允許外資占股100%。商務部及各地機構都建立了與(yu) 在華外商溝通的外資企業(ye) 圓桌會(hui) 議製度,定期聽取外商在華經營情況、問題訴求及意見建議。中國各級政府正在努力為(wei) 在華外企創造一個(ge) 開放、公平的營商環境。可以確信,中國在今後一段時期內(nei) ,實際利用外資仍將保持在每年接近甚至超過2000億(yi) 美元的高水平,不僅(jin) 為(wei) 中國經濟的發展持續提供動力,也為(wei) 各國企業(ye) 不斷創造新的機遇。

  一些西方媒體(ti) 的選擇性失明,不過又是一場不惜拋棄專(zhuan) 業(ye) 形象,對中國發展成績與(yu) 勢頭的抹黑而已。中國的困難,無論它們(men) 如何誇大也終將被克服;中國的發展,無論它們(men) 如何貶低也必將碩果累累。曆史必將證明,中國將繼續為(wei) 世界共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而所謂的“預言”不值一哂。(作者是中國國際貿易學會(hui) 常務理事)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