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長假即將來臨(lin) ,大家在計劃出行旅遊(尤其是出境遊)時,切記要防範一種由蚊蟲叮咬傳(chuan) 播的疾病——登革熱。
5月起,登革熱進入流行季
每年的5~11月是登革熱的傳(chuan) 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9月。
具體(ti) 來看,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主要由伊蚊叮咬傳(chuan) 播的急性蟲媒傳(chuan) 染病,疫區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ya) 熱帶地區,其中東(dong) 南亞(ya) 、西太平洋地區和美洲的流行最為(wei) 嚴(yan) 重。
登革熱在我國主要流行於(yu) 廣東(dong) 、廣西、海南、福建、浙江等地區,具有典型的輸入性、突發性。該病傳(chuan) 播迅猛、發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
在此提醒大家:如旅遊回國後2周內(nei) 出現發熱症狀,請立即到正規醫院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避免延誤病情導致重症。
登革熱主要由“花蚊子”傳(chuan) 播
登革熱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徑傳(chuan) 播。人與(yu) 人之間一般不會(hui) 直接傳(chuan) 播疾病。
目前,傳(chuan) 播登革熱病毒的主要是白紋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稱“花蚊子”)。登革熱患者或隱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後,病毒在伊蚊體(ti) 內(nei) 一般需經8~10天的增殖後,才可以通過叮咬將病毒傳(chuan) 播給人。
我國人群對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後潛伏期一般為(wei) 1~14天(多數為(wei) 5~9天),但也有部分人不發病(即隱性感染者)。能傳(chuan) 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國分布廣泛,病毒輸入後有可能會(hui) 被快速傳(chuan) 播。
登革熱的典型症狀有4種
登革熱的典型症狀可以歸納為(wei) :突發高熱+三紅征+三痛+皮疹。
1
突發高熱
體(ti) 溫可在24至36小時內(nei) 升至39或40攝氏度。
2
三紅征
即麵、頸、胸部潮紅。
3
三痛
劇烈頭痛、全身關(guan) 節痛、肌肉酸痛。
4
皮疹
四肢軀幹或頭麵部出現充血性皮疹或點狀出血皮疹。
避免蚊蟲叮咬是預防關(guan) 鍵
在生活中,我們(men) 該如何做才能遠離登革熱呢?避免被蚊蟲叮咬是關(guan) 鍵!
大家前往登革熱流行區進行戶外活動時,盡量選擇淺色的長袖長褲,盡可能使用驅蚊劑或其他驅蚊藥物。
此外,預防登革熱還要做好以下幾項防蚊滅蚊工作。
1.清理家中積水。比如水生植物要定期換水洗瓶(每星期至少1次),不要讓花盆底盤留有積水。
2.保持通風幹燥。
3.安裝紗門紗窗。
4.使用蚊帳。
5.使用滅蚊蟲產(chan) 品。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熱尚無特效藥物,治療的重點是控製疼痛、及時補液、預防出血,並盡早防蚊隔離。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過於(yu) 驚慌。登革熱患者一般預後較好,經及時治療後,基本可以康複,但也有少數重症病例死亡的報道,請大家務必科學防範。
作者: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感染科 楊惠安
審核:國家健康科普專(zhuan) 家庫專(zhuan) 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群醫學及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 馮(feng) 錄召
策劃:王寧 餘(yu) 運西
編輯:夏海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