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理性全麵看待我國經濟發展的量與(yu) 質、形與(yu) 勢。要繼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處理好新與(yu) 舊、穩與(yu) 進、立與(yu) 破的關(guan) 係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統籌推進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
渤海灣畔天津港,“扛大個(ge) ”曾是幾代碼頭人的共同記憶。如今,在距離北疆港區C段智能碼頭700多米的智控中心,隻需點點鼠標、操作搖杆,就可以卸下十幾噸重的集裝箱。“一個(ge) 班5個(ge) 人,就能將75萬(wan) 平方米內(nei) 的生產(chan) 管起來!”通過物聯網、衛星、5G、人工智能等技術聯通“人、車、箱、船、機、場”後,裝卸作業(ye) 時間比人工裝卸減少26.2%,遠洋幹線船舶在泊船時效率提升28%。以科技創新引領產(chan) 業(ye) 創新,新質生產(chan) 力正對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進行高質量“重塑”。
一季度,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製造業(ye) 增加值增長7.5%,拉動規模以上工業(ye) 增加值增長1.1個(ge) 百分點;新能源汽車、太陽能電池、服務機器人等產(chan) 量增幅均在20%以上;在網上直播、即時零售等帶動下,網上商品零售額延續較快增長態勢……新產(chan) 業(ye) 、新業(ye) 態、新模式不斷湧現,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紮實推進。在新質生產(chan) 力的支撐帶動下,我國經濟結構持續優(you) 化,質量效益不斷提高。乘勢而上,我們(men) 要繼續依靠創新特別是科技創新實現動力變革和動能轉換,不斷夯實“穩”的基礎,蓄積“進”的動能。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強調,“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不是忽視、放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實踐中,用新技術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潛力很大。借助大規模設備更新政策,江蘇沙鋼鋼鐵有限公司新安裝的超薄帶生產(chan) 線長度僅(jin) 50米,能減少95%的燃料消耗、80%的水耗,碳排放隻有傳(chuan) 統生產(chan) 線的1/4。作為(wei) 全國首個(ge) 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推出“算力券”,既幫助數字化轉型的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降低算力使用成本,也為(wei) 算力企業(ye) 帶來更多的市場訂單。根據本地的資源稟賦、產(chan) 業(ye) 基礎、科研條件等,因地製宜改造提升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培育壯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布局建設未來產(chan) 業(ye) ,就能增強發展新動能、開拓發展新空間。
當前和今後一個(ge) 時期,我國仍處於(yu) 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的階段,必須理性全麵看待我國經濟發展的量與(yu) 質、形與(yu) 勢。要繼續加大宏觀政策實施力度,處理好新與(yu) 舊、穩與(yu) 進、立與(yu) 破的關(guan) 係。比如,隨著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的部署推進,美的集團圍繞碳中和、空氣價(jia) 值、智能家居3個(ge) 方向持續加大研發投入,格力電器著力打造更多的綠色智能優(you) 質產(chan) 品,以更好滿足市場需求。可見,高效的宏觀政策既有利於(yu) 改善民生,釋放內(nei) 需潛力,也能牽引帶動行業(ye) 朝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轉型,擴大優(you) 質供給,最終促進供需良性互動。多出這樣既利當前、更利長遠的政策,提振市場信心、激發內(nei) 生動力、滿足群眾(zhong) 需要,經濟回升向好態勢就能不斷鞏固和增強。
經濟形勢向好,不僅(jin) 在於(yu) 增速回升,也應有效益提升、質量改善。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後破,統籌推進經濟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持續用力,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我國高質量發展定能不斷取得新成效,完成全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任務的基礎定能進一步夯實。
(本係列評論到此結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