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文化中國行|留住煙火味 激發新活力——看紹興倉橋直街保護傳承

發布時間: 2024-04-26 09:48:00 來源: 新華社

  浙江紹興(xing) 倉(cang) 橋直街,人來客往。傍晚,居民童秀娟把小飯桌搬到家門口,倚街而坐,拈起一隻醉蝦嘬起來。尋常煙火味,彌散開來。

  4月24日,紹興(xing) 倉(cang) 橋直街居民童秀娟在家門口吃晚飯。新華社記者翁忻暘 攝

  這條1.5公裏長的老街,位於(yu) 紹興(xing) 市主城區越城區,具有典型的清末民初江南民居特色和濃鬱的水鄉(xiang) 風情。

  時光流轉,到上世紀末,街區老屋頹敗,私搭亂(luan) 建嚴(yan) 重。2001年,倉(cang) 橋直街街區啟動保護修繕工作。

  曾參加相關(guan) 工作的原紹興(xing) 市城建委主任鍾華華回憶說,當時通行的老街改造做法是拆“古”建“仿”,騰空住戶,“非必要不留下”。紹興(xing) 則提出“非必要不遷出”,盡量留住老居民,在保護老街風貌的同時,提升民生質量。

  2003年,倉(cang) 橋直街街區整修一新,800多戶居民和43座重要台門建築得以保留。當年9月,此項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ya) 太地區文化遺產(chan) 保護優(you) 秀獎。

  51歲的老居民阮理利很感慨:“我3歲時就住在這裏,很習(xi) 慣。但以前老房子破破爛爛,自來水都沒有。現在方便了,水電一戶一表,家家有了抽水馬桶。”

  鳥瞰紹興(xing) 倉(cang) 橋直街(4月2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翁忻暘 攝

  從(cong) 山西來的仝女士,在老街一處斑駁的牆壁旁給同伴拍照。“想象中的江南水鄉(xiang) ,就是這個(ge) 樣子。”她說。

  “老街留下了大量的原住戶,來參觀的人可以感受到濃濃的煙火氣。”紹興(xing) 市名城辦副主任黃夏峰介紹說, “台門建築是多進的大宅院,居民既能住在裏麵,又能在門口開店,賣小吃、賣飾品,增加收入。”

  目前,倉(cang) 橋直街有100多家商戶,各有特色。記者了解,倉(cang) 橋直街招商不搞“價(jia) 高者得”,而是優(you) 先支持老字號和青年創客入住,注重傳(chuan) 統文化資源植入,形成了具有紹興(xing) 辨識度的傳(chuan) 統餐飲、特色小吃、黃酒衍生產(chan) 品、書(shu) 畫、服裝、飾品、民宿等多種業(ye) 態,還有不少文化設施。“業(ye) 態豐(feng) 富了,遊客就不會(hui) 覺得單調乏味。”黃夏峰說。

  4月24日,遊客在紹興(xing) 倉(cang) 橋直街一家飲品店。新華社記者翁忻暘 攝

  “現在我們(men) 正在依托老街,推進城市版‘楓橋經驗’,一方麵加強網格化管理,一方麵吸引各方共建力量,共同保護好曆史街區。”倉(cang) 橋直街所在府山街道越都社區黨(dang) 委書(shu) 記、居委會(hui) 主任諸妙茵說,老街木結構房子多,為(wei) 保障安全,社區還與(yu) 市供電公司合作建設用電數據安全平台,遇事可以及時聯係到住戶。

  記者了解,以倉(cang) 橋直街曆史街區修繕保護工作為(wei) 起點,20多年來,紹興(xing) 持續推進古城保護,製定相關(guan) 法規,設置了專(zhuan) 門的名城保護機構,還成立了古城保護利用基金,探索出一條可持續保護發展的路子,累計籌措約50億(yi) 元資金,陸續修繕了8片曆史文化街區。

  4月24日,人們(men) 在紹興(xing) 倉(cang) 橋直街遊覽。新華社記者翁忻暘 攝

  “在尊重曆史肌理的同時改善城市公共服務,這個(ge) 保護項目顯示了一個(ge) 曆史街區可以成為(wei) 中國遺產(chan) 活生生的展示地。”當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倉(cang) 橋直街文化遺產(chan) 保護優(you) 秀獎時,這樣評價(jia) 。

  記者:袁震宇、馮(feng) 源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