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我是村支書,我帶路!”韶關“泥腿子”村支書蹚出救災通路_南方+_南方plus

發布時間: 2024-04-28 08:42:00 來源: 南方農村報

  4月27日中午,韶關(guan) 市武江區江灣鎮又迎來一場強降雨,距離4月19日那場暴雨以來已經過了8天,天仍然沒有完全放晴。

  在連日的強降雨裏,江灣鎮受損嚴(yan) 重,還曾一度與(yu) 外界斷聯。直至4月21日下午,江灣鎮才恢複衛星通話。

  這場洪水中,一位又一位樸實為(wei) 民的“泥腿子”村支書(shu) 在雨水與(yu) 淤泥中用雙腳蹚出了救災通路,來自胡屋村的賴景鋒正是其中代表。

  “我是村支書(shu) ,我帶路!”

  4月22日淩晨,隨著S520省道上最後一處塌方被清理,進入江灣鎮的道路基本搶通。村民們(men) 看到駛入鎮區的搶修人員和載著救援物資的車輛,忐忑不安的心安定了不少。同日,鎮中心架起了臨(lin) 時的信號基站,恢複了部分通信與(yu) 網絡,大家終於(yu) 可以向親(qin) 友道一聲“平安”。

  但彼時通往鎮裏更深處的村道和橋梁都已被洪水衝(chong) 毀,胡屋村、瑤族村等村落的信號也一直中斷,如今村裏的情況如何?有沒有群眾(zhong) 受傷(shang) ?如何解決(jue) 跨河問題?如何打通前往胡屋村的道路以搶通生命線?這些未知的情況和問題時刻牽動著前線指揮部每個(ge) 人的心。

航拍暴雨後的江灣,大量山體(ti) 滑坡讓人觸目驚心

  航拍暴雨後的江灣,大量山體(ti) 滑坡讓人觸目驚心

  “我是村裏的書(shu) 記,對沿路情況熟悉,我來帶路。”關(guan) 鍵時刻,剛經曆一路艱難跋涉抵達指揮中心的賴景鋒站了出來,他是胡屋村委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也是一名退役軍(jun) 人。麵對“麵目全非”的前路,賴景鋒腦海中隻有一個(ge) 念頭:“一定要確保鄉(xiang) 親(qin) 們(men) 生命的絕對安全!”

  泥濘中的腳步

  賴景鋒與(yu) 4名軍(jun) 人組成“先鋒小隊”,攜帶兩(liang) 部衛星電話開始徒步往胡屋村進發,一路上淤泥積水嚴(yan) 重,還有不少大塊的碎石,賴景鋒手腳並用,一步一步、一米一米地向胡屋村靠近,他們(men) 徒步走過及膝的泥石流,穿過狹窄的山間小路,義(yi) 無反顧地前進著。

路被洪水衝(chong) 毀,隻能靠著河邊的石頭前進

  路被洪水衝(chong) 毀,隻能靠著河邊的石頭前進

  從(cong) 鎮指揮中心到胡屋村委約4.6公裏,賴景鋒一行足足走了3個(ge) 多小時。“是賴書(shu) 記來了!外麵怎麽(me) 啦?這道路都斷了,什麽(me) 時候能通電通網呀?”六神無主的村民們(men) 看到賴景鋒,仿佛找回了“主心骨”,一起圍過來詢問情況。

  “江灣現在遭遇洪水塌方,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黨(dang) 委政府正在努力開展救援,有什麽(me) 需要我會(hui) 第一時間向指揮部報告,請大家放心!”賴景鋒耐心地安撫村民們(men) 的情緒,並了解收集村莊及村民情況。當他從(cong) 村民口中得知王屋壩村村民曹言妹因上漲的河水滑倒而摔傷(shang) 手腳後,立即與(yu) 小分隊中的軍(jun) 醫趕到曹言妹的家中,為(wei) 她的傷(shang) 口進行簡單處理,但若想得到及時救治,就需要立即轉移。

  賴景鋒撥通衛星電話,向指揮部請求直升機前來轉運傷(shang) 員。但此時大雨如注,濃重的霧氣彌漫在空中,直升機視線被遮擋,在上空盤旋了兩(liang) 圈,卻始終無法找到合適的降落點。麵對這一困境,省應急廳經過慎重研判,決(jue) 定暫時撤回直升機,待第二天天氣好轉後再派直升機前來轉移傷(shang) 員。

  將胡屋村和瑤族村等狀況細致了解掌握後,賴景鋒急切想要再次與(yu) 指揮部取得聯係,但此時衛星電話信號不穩定,讓溝通變得異常困難。他深知,再這樣拖下去,將無法在第一時間將村裏情況傳(chuan) 遞出去。“必須立即返回鎮上”,賴景鋒做了決(jue) 定,但暴雨猛烈地下著,路麵越發泥濘不堪,視線在夜色中變得模糊不清,使得“先鋒小隊”無法繼續前行,他們(men) 不得不暫緩腳步借宿在村民家中。

  “抓緊多一秒,村民安全就多一分”

  4月23日清晨,雨勢終於(yu) 稍作收斂,賴景鋒繼續與(yu) 同伴毅然踏上了返回指揮部的艱難之旅。沿途的道路因山體(ti) 滑坡而變得泥濘不堪,原本熟悉的路途此刻再次被厚厚的泥土和斷枝所掩埋,每一步都充滿了未知與(yu) 艱辛。靠近河邊的路段更是被洶湧的洪水和障礙物所覆蓋,他們(men) 不得不手腳並用,小心翼翼地攀著石頭前行。

  曆經一番艱苦跋涉,賴景鋒和軍(jun) 人們(men) 終於(yu) 返回指揮部,但早已變成“泥人”。顧不上休息,他們(men) 立即向指揮部詳細匯報了村裏的受災情況,並聯係村“兩(liang) 委”幹部將白石村籃球場上的障礙物悉數清除,為(wei) 直升機的降落創造有利條件。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傷(shang) 員被順利送上直升機轉移到武江中醫院。

  在接下來的時間裏,賴景鋒又一頭紮進了疏通關(guan) 鍵路段、撤離群眾(zhong) 的工作中。在24日中午,賴景鋒與(yu) 其他村幹部迅速組織安排村民們(men) 集結到墩頭村撤離點,“抓緊多一秒,村民安全就多一分。”在全村黨(dang) 員幹部的精心安排和有序指揮下,僅(jin) 用了半小時的時間,賴景鋒所負責的撤離點包括工作人員在內(nei) 80人,就全部通過直升機順利撤離。

  再次確認村民全都撤離完畢後,賴景鋒才最後一個(ge) 撤離。從(cong) 22日起,他已經連續奮戰了近48小時,期間幾乎沒有休息,他甚至沒有留出時間與(yu) 家人聯係,也一直沒有回家查看家中情況。直到24日晚上7點,他才在安置點聯係上了家人,向他們(men) 報平安。“村民也是我的家人,保障他們(men) 安全是我的職責,我相信其他黨(dang) 員幹部也會(hui) 像我一樣照顧好被轉移的家人們(men) 。”賴景鋒說道。

賴景鋒看望和園酒店安置點群眾(zhong)

  賴景鋒看望和園酒店安置點群眾(zhong)

  哪裏災情嚴(yan) 重去哪裏,哪裏搶險困難到哪裏,哪裏群眾(zhong) 需要出現在哪裏。在江灣鎮,仍有更多如賴景鋒一樣的基層黨(dang) 員幹部打起精神、衝(chong) 鋒在前,忙而不亂(luan) 、從(cong) 容應對,用實際行動樹立起一麵麵“行走的旗幟”。

  【記者】張璠 實習(xi) 生施茵茵

  【通訊員】陳勵 陳玉鈴

  【來源】南方農(nong) 村報 武江區委宣傳(chuan) 部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