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澳教授:中國太空探索為國際合作提供廣闊空間

發布時間: 2024-04-29 14:16:00 來源: 中國日報網

  4月25日,神舟十八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升空。26日,神舟十七號、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在“天宮”順利會(hui) 師。香港大學(港大)太空研究實驗室主任、澳大利亞(ya) 籍教授柏坤霆在《中國日報》撰文指出,中國的太空探索成就不僅(jin) 對科學探索和技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yi) ,也為(wei) 國際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文章表示,今年1月17日,天舟七號貨運飛船在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隻用了3個(ge) 小時就與(yu) 空間站完成對接。與(yu) 之相比,馬斯克Space-X的龍號飛船與(yu) 國際空間站對接需要16-19個(ge) 小時。

  2021年5月15日,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著陸於(yu) 火星烏(wu) 托邦平原;5月22日,其搭載的祝融號火星車開始探索火星。與(yu) 之相比,約60%的火星探測器未能在這個(ge) 紅色星球表麵著陸。

  未來將與(yu) 中國空間站共軌飛行的巡天望遠鏡的口徑為(wei) 兩(liang) 米,與(yu) 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口徑相當,而視場比哈勃望遠鏡大350倍。

  更重要的是,中國嫦娥係列月球探測任務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功。嫦娥三號探測器於(yu) 2013 年12月首次登陸月球,標誌著中國成為(wei) 第三個(ge) 實現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2018年,嫦娥四號攜帶“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月球背麵南極-艾特肯盆地內(nei) 的馮(feng) 卡門成功著陸,這是人類曆史上首次航天器在月球背麵軟著陸和巡視勘察。嫦娥四號的成功,不僅(jin) 揭開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麵紗,也為(wei) 月球背麵的科學研究開辟了新的領域。

  隨後的嫦娥五號於(yu) 2020年12月1日在月球著陸,其返回器於(yu) 2020年12月17日攜帶1731克月球樣品順利返回地球,中國由此成為(wei) 世界第三個(ge) 從(cong) 月球采樣返回地球的國家。

  鑒於(yu) 嫦娥五號的成功,嫦娥六號將首次從(cong) 月球背麵采集樣本。如果任務成功,這將是又一個(ge) 科學大豐(feng) 收。被陰影籠罩的月球環形山中可能存在著大量的水冰,這些水冰將來可以作為(wei) 太空任務的燃料,也可以為(wei) 太空探索者提供氧氣。

  嫦娥係列任務還沒有結束,嫦娥七號計劃於(yu) 2026年左右發射,嫦娥八號計劃於(yu) 2028年左右發射,這兩(liang) 次任務的重點都是月球南極,以便在2030年前後建立一個(ge) 月球科研站。

  在4月24日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表示,載人月球探測工程登月階段任務經中央政府批準啟動實施,總體(ti) 目標是2030年前實現中國人登陸月球,目前各係統正按計劃開展研製建設。

  文章指出,國際合作在太空探索中至關(guan) 重要。正如中國在2022年1月發布的航天白皮書(shu) 中明確表示的那樣,中國深入開展航天國際交流合作。事實上,嫦娥係列探測器上載有國外科學載荷。例如,嫦娥四號上同時搭載有荷蘭(lan) 、德國、瑞典、沙特阿拉伯等國的科學載荷。繼發布全球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質圖集之後,預計將有更多的國際合作。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