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國際勞動節,是屬於(yu) 每一位勞動者的節日。廣大勞動者在各自崗位上奮發進取,用勤勞和智慧,成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攻堅”力量。
手工銼削零件尺寸可控製在0.002毫米內(nei) ,手工劃線鑽孔位置度誤差可控製在0.02毫米內(nei) ,帶隊研發的微型汽車後橋殼自動化焊接填補國內(nei) 空白……“大國工匠”鄭誌明的奮鬥起點是職高畢業(ye) 的助理鉗工,在紮根裝備智能製造領域的20多年裏,他不斷地磨煉技能、開拓創新。
這些年,鄭誌明全身心投入到研磨、銼削、劃線、鑽削等各項工作中,從(cong) 當年的一名職高畢業(ye) 生,成長為(wei) 大家心目中敢於(yu) 創新、不斷突破自我的技術擔當。
工作中的鄭誌明。受訪者供圖。
不僅(jin) 在操作上精益求精,鄭誌明還自學了自動化裝備製造、UG三維建模技術等相關(guan) 知識,不斷加深複合技能的深厚儲(chu) 備。
廣西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首席技能專(zhuan) 家鄭誌明說:“我印象很深刻的是,我們(men) 做的第一台自動化的焊接設備,當時我就跟工段長我就講,我們(men) 是不是可以突破一下,自己組個(ge) 小團隊,自己來做自動化裝備,所以我們(men) 說幹就幹,後麵花了三個(ge) 月的時間,就把這台自動化裝備做出來。”
2014年,以鄭誌明命名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掛牌成立,如今已完成1202個(ge) 自主創新項目。帶隊研發微型汽車後橋殼自動化焊接填補國內(nei) 空白、設計製造減速器噪音檢測設備……鄭誌明帶領團隊不斷攻克一個(ge) 個(ge) 技術難題。2022年,鄭誌明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
工作中的鄭誌明。受訪者供圖。
在吉林四平供電公司職工創新管理辦公室裏,“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琚永安正埋頭查閱資料,開展項目實驗,全力推進“配電線路無線遙控樹障清理裝置研究與(yu) 應用”創新項目。
工作中的琚永安。受訪者供圖。
做了近40年“電力醫生”,琚永安練就了一身“現場找靈感,精準搞研發”的本領。針對鐵塔塔材丟(diu) 失問題,琚永安發明了鐵塔防盜拆技術,大大減少了塔材修補成本;變電站檢修時,現場專(zhuan) 用車輛特別多,他發明了“多功能變電設備微型檢修車”,集七種常規檢修設備功能於(yu) 一體(ti) ,達到了一機到場、檢修全能的效果;他研究的“新式接續線夾”,消除了線路過熱和斷線隱患,方便了帶電作業(ye) 。
國網四平供電公司職工創新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琚永安說,創新課題來源於(yu) 現場需求,有針對性地確定實施內(nei) 容,在解決(jue) 問題的過程中,鍛煉大家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工作中的琚永安。受訪者供圖。
克難攻堅的還有實驗室裏的科研人員。在位於(yu) 安徽合肥西郊的科學島上,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葛庭燧極限特性材料攻關(guan) 突擊隊的青年科研人員,仍在緊鑼密鼓地開展材料科學研究。他們(men) 的目標是攻克材料中的關(guan) 鍵基礎問題,為(wei) 我國空天、先進能源、新型顯示等領域提供關(guan) 鍵材料。
5月1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瑞在實驗室內(nei) 做實驗。受訪者供圖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劉瑞介紹,“突擊隊”開展極限特性材料研發,主要包括航天特種合金、先進核能材料。他說,“年輕人要有衝(chong) 勁和闖勁,有夢想。國家的需要就是努力的方向。急國家所急,在自己所在的領域要精益求精,爭(zheng) 取做到世界一流。”
新征程上,億(yi) 萬(wan) 勞動群眾(zhong) 將繼續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進一步煥發勞動熱情、釋放創造潛能,凝聚起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的磅礴力量。
記者:梁舜、黃凱瑩、餘(yu) 嘉明、司曉帥、戴威
報道員:羅傑、謝廣輝、陸琳琳、李慧納
編輯:吳煒玲、趙世芸
製作:新華FM工作室
新華社音視頻部
出品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