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小長假如期而至,貴陽街頭看一場“鬆弛感”極強的路邊音樂(le) 會(hui) ,生活的“小美滿”正和城市發展同呼吸共命運。
這個(ge) “五一”假期,跟著天眼新聞一起走上街頭,在街頭巷尾的龍門陣裏,在氤氳的煙火氣中,擺一擺走不出的貴州。
盧比的樂(le) 隊在路邊音樂(le) 節上演出。
2023年7月起,一場場零門票、零距離、零商業(ye) 的路邊音樂(le) 會(hui) 在貴陽悄然盛行,吸引著越來越多音樂(le) 愛好者、群眾(zhong) 自發上台演出,森林公園樂(le) 隊主唱盧比就是其中一個(ge) 。
“現場氛圍特別好,大家會(hui) 跟著一起互動,特別嗨。”今年23歲的盧比去年7月第一次參加了在文昌閣舉(ju) 行的一場“路邊音樂(le) 會(hui) ”,還記得當時他在台上表演了鳳凰傳(chuan) 奇的兩(liang) 首歌,隨著音樂(le) 的節拍,現場人潮歡呼跳躍,讓他感覺自由而鬆弛。
“白天上班累了、生活枯燥,不管是對觀眾(zhong) 還是對台上演出的人來說,‘路邊音樂(le) 會(hui) ’都是一個(ge) 很好的調味劑,一種很有效的放鬆方式。”盧比說。
貴陽路邊音樂(le) 節。圖片來源於(yu) 南明區融媒體(ti) 中心
自由沒有邊界,唱歌也沒有邊界。每到周五,不管是“國家隊”歌手、本地樂(le) 隊,還是都市白領、快遞小哥,來自各行各業(ye) 的歌者紛紛脫下工作服,在路邊一展歌喉。
“我們(men) 樂(le) 隊的吉他手就是一名快遞小哥。”盧比說,他自己同樣出身草根,出於(yu) 熱愛,在幾年前開始接觸音樂(le) ,相比商演等舞台,“路邊音樂(le) 會(hui) ”少了很多束縛,也給了他這樣熱愛音樂(le) 的人更多展示的舞台。
盧比在台上演出的時候,貴州大學音樂(le) 學院副教授劉洋博士也在台下享受著音樂(le) 帶來的快樂(le) 。從(cong) 小學習(xi) 古典音樂(le) ,頭一次見到“路邊音樂(le) 會(hui) ”這種形式時,劉洋感到“很不同”。
貴陽路邊音樂(le) 節。圖片來源於(yu) 南明區融媒體(ti) 中心
“相比古典音樂(le) ,不拘泥於(yu) 室內(nei) ,不受製於(yu) 服裝,不對現場環境作過多要求,‘路邊音樂(le) 會(hui) ’給人的感覺就是,不論你是誰,不論聽不聽得懂,都能在其中找到快樂(le) 。”劉洋說,路邊音樂(le) 會(hui) 對於(yu) 展現貴州形象是一種很好的宣傳(chuan) 方式。
隨著“路邊音樂(le) 會(hui) ”越來越火,形式上也“玩”出了花樣。流行、搖滾、電子……多元化的音樂(le) 風格“群音薈萃”,古典音樂(le) 也被搬到了路邊。
截至2023年底,貴陽各區(市、縣)共舉(ju) 辦路邊音樂(le) 會(hui) 102場,現場參與(yu) 者達34萬(wan) 餘(yu) 人次,成為(wei) 一場全民共享的文化盛宴。“五一”期間,貴陽路邊音樂(le) 會(hui) 又迎來全新升級,於(yu) 4月30日至5月4日在築城廣場連續嗨唱5天,再一次引爆假期。
“‘路邊音樂(le) 會(hui) ’最成功的地方就在於(yu) 接地氣、包容性強。”劉洋說,曾經是杭州愛樂(le) 團的首席大提琴演奏家,他曾參與(yu) 不少“高雅藝術進校園”的活動,相比之,“路邊音樂(le) 會(hui) ”無門票、受眾(zhong) 廣泛、歌曲兼顧各個(ge) 年齡階段,也是促進美育教育的一種良好形式。
貴陽路邊音樂(le) 會(hui) ·貴安櫻花園專(zhuan) 場交響樂(le) 現場。丁亞(ya) 文丹 攝
成功的背後是怎樣的文化土壤?劉洋認為(wei) ,不論是老城和年輕態玩法的碰撞、不同人群的碰撞,還是古典音樂(le) 和新潮音樂(le) 的碰撞,方方麵麵都展現了貴州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這一點從(cong) 近年來相繼出圈的村超、村BA也可見一斑。
“貴州是一片特別大的文化沃土,17個(ge) 世居少數民族造就了貴州多元共生的民族文化,這就是貴州的文化優(you) 勢。”劉洋說,這次路邊音樂(le) 會(hui) 大火也激發了他想把大提琴和貴州民族樂(le) 器結合在一起的想法。
隨著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大家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長。“‘路邊音樂(le) 會(hui) ’就是在做這件事。”劉洋說,重要的不是讓人聽懂音樂(le) ,而是營造全民參與(yu) 的氛圍,他期待,新的一年裏,更多高校老師能夠參與(yu) 到“路邊音樂(le) 會(hui) ”等文化活動,讓樂(le) 器等更多表演形式亮相“路邊音樂(le) 會(hui) ”,讓更多人認識音樂(le) 、享受音樂(le) 、參與(yu) 音樂(le) ,以全民皆“樂(le) ”促進全民皆“樂(le) ”。
而盧比則期待能有更多類似“路邊音樂(le) 會(hui) ”的活動,讓更多和他一樣的原創音樂(le) 人在音樂(le) 的國度自由馳騁。在市集的喧囂聲中,他彈著吉他唱起了歌:“我一直在最溫暖的地方等你……”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策劃/執行 嶽端
出鏡 趙宸培
拍攝/剪輯 周堯 郭加堯
設計/包裝 聶婧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