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立夏:揮別春天,謹祝夏安

發布時間: 2024-05-04 22:48:00 來源: 央視新聞

  立  夏

  “一夜熏風吹春去,萬(wan) 物並秀迎夏來。”5月5日8時10分,迎來立夏節氣!

  立夏,一個(ge) 帶著靈動感的節氣,夏天的帷幕自此輕輕開啟。如果說春是“生”的季節,那麽(me) 夏就是“長”的季節,立夏之後,氣溫迅速升高,雨水明顯增多,生命進入了旺盛的生長期,“萬(wan) 物至此皆長大”。

  一直以來,節氣都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就像是天與(yu) 人的某種約定,在固定的時間提醒我們(men) ,今夕何夕,該行何事。我們(men) 也得以在複複年年中找到切分時間的支點,體(ti) 察四季的變遷。即便是同一個(ge) 節氣,在中國大地的不同區域鋪展時,我們(men) 也能體(ti) 察到氣溫的差異、物候的不同、習(xi) 俗的多元,由此照見的,正是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的豐(feng) 厚底蘊。

  所以,你那裏收到入夏的信號了嗎?

  立夏·一隅

  執一筆純真,畫一隅煙火,贈你一方生趣。

  央視新聞《夜讀》X水墨畫家皇小小

  特別呈現

  立夏·節氣

  作者/宋英傑

  節選自/《二十四節氣誌》

  朗讀丨敬一丹 配樂(le) 丨巫娜 - 竹林大千

  立夏,是象征夏季開始的節氣。“萬(wan) 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

  如果說春天是讓一部分地區先暖起來,那麽(me) 夏天便是“普惠製”,讓萬(wan) 物均等地得到繁盛的機會(hui) ,天地始交,萬(wan) 物並秀。

  立夏三候

  《禮記》描述的立夏物候,是螻蟈(lóu guō)鳴、蚯蚓出、王瓜生。

  根據《禮記訓纂》,“螻蟈,蛙也。”立夏之後,“聽取蛙聲一片”,著名的“天氣預報員”開始亮相、發聲了。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認為(wei) 螻蟈是“生穴土中”的螻蛄(lóu gū)。其實甭管特指哪個(ge) ,立夏之後,各路“歌唱家”都開始紛紛登場了。

  因夏而鳴、而出、而生、而秀的物候次第中,古人以順應而不衝(chong) 犯的禮敬之心,樂(le) 享著天地賜予的“麥秀風搖,稻秀雨澆”的繁盛田園。立夏時節,恰是草們(men) 、苗們(men) 的青年節。

  入夏標準

  立夏日,夏的麵積約為(wei) 80萬(wan) 平方公裏,而春的麵積約為(wei) 585萬(wan) 平方公裏。(以氣象學標準為(wei) 計)

  一年之中,什麽(me) 時候春天的麵積最大?不是清明,不是穀雨,而是立夏。確切地說,是立夏的三候(5月15日至20日左右)。所以,如果以平均氣溫來定義(yi) 節氣,立夏或許應該改名為(wei) “盛春”更為(wei) 貼切。

  孟夏之時,人們(men) 常常感慨“無可奈何春去也”。但按照氣溫的標準,立夏到小滿時節,反而是春天疆域最全盛的時期。

  一位朋友說:“你們(men) 氣象學的入夏標準太煩瑣,我們(men) 的標準是‘櫻桃紅熟’。”吃上櫻桃,便是夏天。“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好吧,其實我也特別喜歡這個(ge) 鮮美的換季標準。

  “桃始華”是春,櫻桃熟是夏,花果標準終究比氣溫標準更優(you) 美、可愛。

  春短夏長

  有時候人們(men) 覺得春天很短,正如鬱達夫的感觸:“春來也無信,春去也無蹤,眼睛一眨,在北平市內(nei) ,春光就會(hui) 同飛馬似的溜過。屋內(nei) 的爐子,剛拆去不久,說不定你就馬上得去叫蓋涼棚的才行。”

  “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南方初夏時令,北方依然是暮春時光。雖然古人並未以精確量化的方式劃定春季、夏季的時長,但三春、九夏之說足以體(ti) 現春之短、夏之長。

  “采茶歌裏春光老,煮繭香中夏景長。”“茶歌才了又田歌,節物真成一鳥過”,令人感慨,從(cong) 茶歌到田歌的變換之間,便已春夏交替。

  立夏麥吐芒

  立夏時節,“其盛以麥”。

  江淮地區的農(nong) 諺說:“穀雨麥懷胎,立夏麥吐芒。小滿麥齊穗,芒種麥上場。”麥熟進入最後一個(ge) 月的倒計時。“四月麥醉人”,麥子是鄉(xiang) 間風景;“麥足半年糧”,麥子更是百姓依歸。

  在一處風景區,許多遊客問導遊:“這是什麽(me) 呀?”答曰:“油菜籽。立夏之後,人們(men) 就要陸續收獲了。”大家很感慨,平常我們(men) 隻關(guan) 注花,未曾留心過花落之後的故事。

  媒體(ti) 的鏡頭往往也是對準油菜花,很少聚焦油菜籽。我們(men) 或許對油菜花更熟悉,但農(nong) 民種植它的初衷,並不是因為(wei) 花,而是因為(wei) 籽。“四月南風大麥黃,棗花未落桐葉長。”農(nong) 曆四月南風一吹,催促著田中的大麥逐漸黃熟。棗花未落,梧桐葉茂。

  立夏習(xi) 俗

  立夏之日,人家各烹新茶,配以諸色細果,饋送親(qin) 戚比鄰,謂之七家茶。

  立夏日俗尚啖李。時人語曰:“立夏得食李,能令顏色美。故是日婦女作李會(hui) ,取李汁和酒飲之,謂之駐色酒。一曰是日啖李,令不疰(zhù)夏。”

  在太湖流域,立夏的時令“三鮮”是蠶豆、竹筍和青梅。“俗於(yu) 立夏日啖青梅,雲(yun) 令人終歲神清不惛(hūn)睡。”當梅子由青泛黃之時,便是綿綿的梅雨時節了。

  夏日修養(yang)

  立夏之後,是“祝融司令繼芳春”,天氣漸趨炎熱,體(ti) 現著一個(ge) “火”字。此處的司令,不是領兵打仗的頭,而是管理時令。祝融乃火神,它開始掌管時令了。人們(men) 或樂(le) 於(yu) 夏,或苦於(yu) 夏,皆因這個(ge) “火”字。“不但春妍夏亦佳,隨緣花草是生涯”,無須畏懼,以隨緣之心體(ti) 驗自然,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

  “無厭於(yu) 日,使誌無怒。”夏季,我們(men) 不厭惡陽光,修一個(ge) “養(yang) ”字,多一些修養(yang) ,過一個(ge) 無怒之夏。

  立夏·草木人間

  要長最繁茂的葉

  要開最熱烈的花

  沒有一個(ge) 生命

  願意在夏天停下腳步

  跑起來,是夏天的指令

  所以,在立夏

  準備好和萬(wan) 物一起奔跑了嗎

  央視新聞《夜讀》X科普博主@一方見地

  獨家呈現

  立夏·絮語

  初夏為(wei) 墨,略淡;執筆人間,甚美。

  這個(ge) 時節,萬(wan) 物正以最美的姿態,出席夏日開幕式。

  無論是櫻桃紅透,梅子留酸;還是石榴開遍,芭蕉分綠;又或是湖水潺潺,翠染閑庭,都讓人無限欣喜,難怪古人會(hui) 說“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陰陰正可人”。

  是的,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二十四節氣,每個(ge) 都獨一無二,它有四時代序的天地之美,也是時間長河裏的中國智慧。多少年來,我們(men) 跟隨著節令的腳步,順勢而為(wei) ,應季而耕,不誤農(nong) 時,時和歲豐(feng) 。如今,它是“中國式浪漫”最美妙的一筆,也是流淌在每個(ge) 中國人基因裏的文化自信。

  “立”是開始,不如就從(cong) 此刻,開始夏季,開始執筆人間,書(shu) 寫(xie) 你的“文化中國行”吧——意思是,你可以給《夜讀》投稿(附上郵箱 :yedu_cctv@126.com),寫(xie) 你的大美家鄉(xiang) ,優(you) 秀稿件可能會(hui) 出現在我們(men) “文化中國行”的專(zhuan) 欄中哦!

  “可能的話,最好在明亮些的地方見,季節但願是夏天。”

  就這樣說好啦!

  文/央視新聞《夜讀》整編

  圖/視覺中國

(責編: 劉莉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