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弘揚工匠精神 他們在平凡崗位書寫時代華章

發布時間: 2024-05-05 10:04:00 來源: 人民網

  近年來,一係列大國重器、一個(ge) 個(ge) 超級工程、一項項科技成就,背後都離不開技藝高超、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們(men) 默默付出、孜孜以求。

  社會(hui) 主義(yi) 是幹出來的。在這個(ge) “五一”國際勞動節,“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堅守在平凡的崗位上,用勞動投身於(yu) 中國式現代化的火熱實踐中,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為(wei) 全麵推進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偉(wei) 業(ye) 不懈奮鬥。

  精工利器核鑄“匠魂”

  走進核理化院廠房,數十台大型設備並排而立,剛剛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中核集團首席技師張世軍(jun) 站在數控機床前,專(zhuan) 注地注視著操控麵板,一邊思考一邊調整製作參數。啟動按鈕被按下,機床飛快運轉起來,張世軍(jun) 不時用冷凍液對原材料加工內(nei) 腔進行噴射降溫,幾個(ge) 來回下來,一個(ge) 工藝精細的超薄壁零件就嶄新“出爐”了。

工作中的張世軍(jun) 。受訪者供圖
工作中的張世軍(jun) 。受訪者供圖

  核燃料是核工業(ye) 的“糧食”,核燃料循環是核工業(ye) 發展的重要基礎。自參加工作起,張世軍(jun) 立足自身崗位,潛心苦練車削加工技術,負責專(zhuan) 用裝備薄壁關(guan) 鍵零部件的加工工藝攻關(guan) 。

  麵對隻有不到一張A4紙的厚度的專(zhuan) 用設備超薄壁筒類零件加工這一世界難題,張世軍(jun) 和他的團隊經過反複計算和試驗,經過1000多個(ge) 日夜的奮戰,根據零件的結構和加工要點,創新設計了一種“熱脹冷縮”的關(guan) 鍵裝夾方式,實現了超薄壁零件加工試製,保證了相關(guan) 科研試驗的順利實施,推動實現了鈾濃縮專(zhuan) 用裝備研製和工業(ye) 化應用,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和核電可持續發展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yi) 。

  “一滴水隻有融入大海才能生存,才能掀起滔天巨浪。同樣,一個(ge) 人也隻有融入團隊才能成長。”張世軍(jun) 說。在崗三十餘(yu) 年,張世軍(jun) 傳(chuan) 承核工業(ye) 精神,一人帶一群,先後培養(yang) 出11名高級技師、38名技師,推動生產(chan) 加工工藝技術訣竅和經驗得到傳(chuan) 承和發揚。

  “匠者,平心做平凡之事,精工築精品之魂”。三十五年如一日,張世軍(jun) 和他的團隊在專(zhuan) 用裝備加工製作的海洋中默默探索和耕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助力我國核工業(ye) 發展。

  為(wei) 水電機組安全穩定運行編織“防護網”

  走進三峽集團長江電力葛洲壩電廠電氣維修部主任呂曉勇的辦公室,映入眼簾的是牆上掛著的葛洲壩電站3張電氣主接線圖,發電機組、變壓器等重要設備的電氣符號遍布其中。

  “這可是我們(men) 電力生產(chan) 的法寶啊,掛在這裏既好看又實用。”呂曉勇介紹道。

呂曉勇在保護盤櫃前檢查二次回路接線情況。受訪者供圖
呂曉勇在保護盤櫃前檢查二次回路接線情況。受訪者供圖

  40多歲的呂曉勇,與(yu) 水輪發電機組打交道28年,見證了我國水電事業(ye) 從(cong) “跟跑”“並跑”到“領跑”的跨越,而他也隨之成長為(wei) 繼電保護行業(ye) 的專(zhuan) 家,2024年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稱號。

  “榮譽不隻屬於(yu) 我自己,也屬於(yu) 我們(men) 三峽人,這個(ge) 榮譽是國家對‘為(wei) 我中華,誌建三峽’為(wei) 核心的三峽精神的肯定。”呂曉勇說。

  2002年,三峽電站第一批機組準備安裝,急需各專(zhuan) 業(ye) 人才,呂曉勇順利通過考試,成為(wei) 一名三峽工程建設者。“剛接手機組,遇到的問題和挑戰很多,我們(men) 經常在辦公室裏鑽研問題,查資料、互相探討,甚至請教專(zhuan) 家,想辦法把專(zhuan) 業(ye) 問題一個(ge) 個(ge) 解決(jue) 掉。”呂曉勇說,“每解決(jue) 一個(ge) 專(zhuan) 業(ye) 領域的問題,都讓我們(men) 感到充實和滿滿的成就感。”

  創新路上的“急先鋒”

  5月1日,走進鞍鋼礦業(ye) 齊大山鐵礦智能管控中心,隻見一塊碩大電子顯示屏上清晰顯示著采場全景,礦山繁忙工作景象映入眼簾,各種生產(chan) 數據、設備信息在屏幕上不停閃動。

  “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設備室首席工程師馬連成正在依據屏幕信息分析采場各設備的運行效率,科學合理地調配設備工作任務。這是他第27次在崗位上度過“五一”勞動節。

工作中的馬連成。受訪者供圖
工作中的馬連成。受訪者供圖

  “學海本無涯,唯勤是岸;青雲(yun) 豈有路,以誌為(wei) 梯。”這是馬連成最喜歡的一句古訓。參加工作以來,馬連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學習(xi) 中,“5+2,白+黑”成為(wei) 了常態化。

  他從(cong) 1998年開始研究布料小車定位係統,到2018年通過采用無載波技術實現了布料小車的精準定位,為(wei) 企業(ye) 直接創效200餘(yu) 萬(wan) 元;他製造出能夠探測錳鋼件的金屬探測器,解決(jue) 了齊大山鐵礦選破和北破錳鋼件過鐵問題,大幅提升生產(chan) 作業(ye) 率,年創效達1000餘(yu) 萬(wan) 元;他研究膠帶係統安全技術、控製技術,實現了膠帶係統安全穩定順行,提升了生產(chan) 效率和效益……

  2021年,作為(wei) 齊大山鐵礦智慧采礦項目負責人,馬連成將整體(ti) 項目分解成18個(ge) 子模塊,繪成456個(ge) 進度子項,細化工期和質量標準。同時,發揮馬連成創新工作室技術優(you) 勢,建設高效、綠色、智慧的礦山新生產(chan) 管理體(ti) 係,在同行業(ye) 內(nei) 實現了首創牙輪鑽機“一托二”遠程控製,打通了采礦生產(chan) 全流程數字化,打造可複製智慧采礦項目。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2014年,齊大山鐵礦成立了以馬連成名字命名的創新工作室。截至目前,馬連成創新工作室共獲得發明專(zhuan) 利85項,專(zhuan) 有技術37件,重大合理化建議48項,累計創新創效5000餘(yu) 萬(wan) 元。

  晶瑩世界中閃耀的“工匠精神”

  1600℃的高溫、日熔化量560噸/600噸/950噸三座窯爐,烈火熔岩,是他們(men) 沒有硝煙的“戰場”;原料、熔窯、錫槽、退火和冷端,500米長的生產(chan) 線是他們(men) 日夜奮戰的“陣地”;鋒利如劍、薄如蟬翼,晶瑩的玻璃是他們(men) 日複一日拚搏的“收獲”……他們(men) 是“全國工人先鋒號”耀華(秦皇島)玻璃有限公司生產(chan) 運行部。

浮法玻璃生產(chan) 線。受訪者供圖
浮法玻璃生產(chan) 線。受訪者供圖

  耀華(秦皇島)玻璃有限公司生產(chan) 運行部擔負著公司浮法玻璃生產(chan) 任務。為(wei) 滿足汽車級特尺薄玻的自動取片的需求,他們(men) 配合動力設備部等相關(guan) 部門,成立顏色線冷端問題攻關(guan) 小組,電氣工程師康分輝帶領攻關(guan) 小組負責線控調試工作。

  30多個(ge) 日夜,大家以現場為(wei) 家,對輥道速度、掰邊機運行、堆垛機抓取等諸多數據進行采集、分析,根據玻璃排產(chan) 計劃,及時調整、優(you) 化線控參數,摸索出滿足生產(chan) 特尺玻璃的線控參數,為(wei) 公司顏色汽車玻璃的優(you) 質穩產(chan) 提供了保障。

  熔錫退工序劉殿紅、楊海波、田誌剛,針對汽車玻璃對產(chan) 品光學性能和缺陷等的高要求,他們(men) 晝夜輪換盯在現場,通過對熔窯能量曲線、燃燒器火焰、零號氧槍、料堆料型、雙排鼓泡器氣量、攪拌器等的調整以及對玻璃液流的控製,在950噸一窯雙線主線上一次性成功生產(chan) 1.6毫米、1.4毫米、1.3毫米等薄板玻璃。

(責編: 李雨潼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立夏:揮別春天,謹祝夏安

    ”  如果說春天是讓一部分地區先暖起來,那麽夏天便是“普惠製”,讓萬物均等地得到繁盛的機會,天地始交,萬物並秀。是的,春日是良辰,夏日亦是佳期,二十四節氣,每個都獨一無二,它有四時代序的天地之美,也是時間長河裏的中國智慧。 [詳細]
  • 中短途客流增加 “五一”假期客流量持續保持高位運行

    “五一”假期期間,旅客出行需求旺盛,中短途客流明顯增加,全國公路、鐵路、水路、民航運輸安全平穩有序,客流持續保持高位運行。水路方麵,客運量143.36萬人次,環比增長63%,比2023年同期增長21.9%,比2019年同期下降29.7%;民航方麵,客運量187.47萬人次,環比下降13.2%,比2023年同期增長1.4%,比2019年同期增長12.3%。 [詳細]
  • 交通部門多舉措應對返程客流高峰

    記者從交通運輸部了解到,今天(5月4日)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2.6億人次,比2019年“五一”假期第四天增長24.8%。公路方麵,今天公路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2.4億人次,高速公路、國省道幹線公路交通流量預計將普遍處於高位。 [詳細]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