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歲時,蕭凱恩問父親(qin) :看不見是否代表沒有用?
出生3個(ge) 月就切除了眼球的她,靠模仿嘴型開始說話,踩著爸爸媽媽的腳,一步步學習(xi) 走路。接受自己看不見的事實,對蕭凱恩來說似乎不是很艱難。
但,生活需要光。
聆聽、背誦、練習(xi) 、重複……蕭凱恩跌跌撞撞,在質疑和否定中不斷尋找存在的價(jia) 值。多年後,她摸索著走向鋼琴,敲出音符,由慢到快,然後開口唱歌。
“我期待自己成為(wei) 一個(ge) 發光體(ti) 。”她說。
4月22日,蕭凱恩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逆光而生 向光而行
2歲時,一台舊電子琴讓蕭凱恩開啟了音樂(le) 之旅。正在香港演藝學院攻讀音樂(le) 碩士的蕭凱恩說,每當自己聽到電視裏一首歌,便嚐試在電子琴上演奏,這台電子琴也成為(wei) 童年時期“最好的玩伴”。
4歲時,蕭凱恩正式學習(xi) 鋼琴,通過摸盲文點字樂(le) 譜和聽錄音,一點一點學會(hui) 了彈鋼琴。
采訪當天,在香港演藝學院的教室內(nei) ,蕭凱恩兩(liang) 隻手熟練地在琴鍵上飛舞,一曲優(you) 美的鋼琴曲傳(chuan) 出。“對於(yu) 普通人來說,學習(xi) 一首10分鍾的鋼琴曲可能需要一周,而我至少要兩(liang) 個(ge) 月。”蕭凱恩說。
10歲時,她開始學習(xi) 唱歌。除了廣東(dong) 話外,她還要學習(xi) 普通話、意大利語和德語。“每個(ge) 語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彈舌、卷舌,最難的是我看不到老師的口型,我隻能不斷重複地聽。”
蕭凱恩說,想要唱好一首歌,先把旋律記下來,再熟讀千遍歌詞,然後配合感情和肢體(ti) 語言,至少練習(xi) 四五個(ge) 月才算符合自己心中的標準。
4月22日,蕭凱恩在香港演藝學院的教室內(nei) 演唱歌曲。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剛剛接觸鋼琴和聲樂(le) 的時候,很多老師都告訴蕭凱恩,盲人沒可能學音樂(le) ,因為(wei) 無法記那麽(me) 長的樂(le) 譜。蕭凱恩說:“很多人質疑我能不能做到,但我相信音樂(le) 可以體(ti) 現我的人生價(jia) 值。”
用生命影響生命
家人無條件的愛和支持,是蕭凱恩“追光”的底氣。
4月22日,蕭凱恩爸爸蕭輝德接受采訪。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爸爸蕭輝德驕傲地告訴記者,蕭凱恩在9個(ge) 月大時已會(hui) 說話,1歲時學會(hui) 走路。“我們(men) 用嘴對嘴的方式,讓她模仿嘴型嚐試說出‘爸爸媽媽’。女兒(er) 踩著我們(men) 的腳,摸著牆一步一步學會(hui) 了走路。”
學習(xi) 鋼琴、報考普通學校、練習(xi) 遊泳和跑步……一直以來,蕭凱恩的父母視她為(wei) 普通人撫養(yang) 。“爸爸一直告訴我,隻要努力,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蕭凱恩說。
蕭凱恩已經參加了5次馬拉鬆比賽,家人是跑步路上的“領航員”。“跑步讓我意識到,做好一件事需要信心和毅力,設定目標,勇往直前。我把這些經曆融入我的歌聲,讓歌曲更加直抵人心。”
4月22日,蕭輝德(左)幫助蕭凱恩排練。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2023年,她舉(ju) 辦首場音樂(le) 會(hui) ,表演了自己首次作詞作曲的歌曲《啊爸爸和媽媽》,送給天下所有殘障人士的父母。 “我在成長中得到許多幫助和鼓勵,所以我很想用歌聲感動更多人。”蕭凱恩說。
心中有光,可自照,亦可照人。
蕭凱恩熱心公益,參與(yu) 各類義(yi) 演及社區服務,用音樂(le) 和積極的人生觀幫助有需要的人。2020年,她到河南鄉(xiang) 村支教,通過別樣的交流,構築起理解與(yu) 共情的橋梁。
“在支教時,我們(men) 進行簡單的聲樂(le) 練習(xi) 和英語學習(xi) 。雖然隻有幾天短暫的相處,但離開的時候非常不舍,大家抱在一起哭,希望未來我們(men) 還能再次見麵。”她回憶說。
用音樂(le) 傳(chuan) 遞力量
和祖國的緣分早已結下。“到內(nei) 地好像回到了另一個(ge) 家。”蕭凱恩說,盡管出生在普通家庭,但父母每年都會(hui) 帶自己和妹妹到內(nei) 地旅行,自己可以用耳朵“傾(qing) 聽”祖國壯美河山。
“爬長城時,爸爸告訴我關(guan) 於(yu) 長城的曆史,我可以親(qin) 手觸摸長城的石頭牆。站在長城之上,我可以感受到它的巍峨。”她說。
4月22日,蕭輝德(左)幫助蕭凱恩排練。新華社記者 朱煒 攝
《我和我的祖國》是蕭凱恩學會(hui) 的第一首普通話歌曲。在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後,她在演唱這首歌時又有了新的感受:“現在唱起這首歌,我腦海中會(hui) 浮現杭州的遊船、上海的小籠包,或是旅途中遇見的暖心事。我能感到自己的歌聲是充滿濃濃愛意的,是憧憬未來的。”
蕭凱恩有很多夢想,讓她最為(wei) 執著的是建立一所音樂(le) 學校,讓更多的孩子接受音樂(le) 教育。
“音樂(le) 的魅力在於(yu) 鼓勵人心,打開心鎖,從(cong) 而連接人心。”她說,音樂(le) 不僅(jin) 是夢想,更是希望和光明。希望為(wei) 有夢想但缺乏資源的孩子們(men) 提供一個(ge) 實現夢想的舞台。
2024年3月,蕭凱恩被內(nei) 地媒體(ti) 選為(wei)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接下來,她的目標是去不同城市,以音樂(le) 為(wei) 媒介,做傳(chuan) 播文化藝術的使者。把感受和經曆加入到歌曲創作中,用音樂(le) 展現國家之美。
“雖然我看不見,但祖國會(hui) 看見我。我願竭盡所能回饋社會(hui) ,用音樂(le) 傳(chuan) 遞更多溫暖人心的力量。”蕭凱恩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