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6日電 當地時間5月5日下午,國家主席習(xi) 近平乘專(zhuan) 機抵達巴黎,應法蘭(lan) 西共和國總統馬克龍邀請,對法國進行國事訪問。
60年前,法國在西方大國中率先同新中國正式建交。如今,中法已攜手走過一個(ge) 甲子。60年來,中法兩(liang) 國在外交往來中創造了多個(ge) “第一”,成為(wei) 兩(liang) 國關(guan) 係史上的裏程碑。
1964年,中法兩(liang) 國建立大使級外交關(guan) 係。建交後,兩(liang) 國關(guan) 係總體(ti) 發展順利。60年來,中法關(guan) 係始終走在中國同西方國家關(guan) 係前列。
2023年4月7日下午,習(xi) 近平主席同法國總統馬克龍“不打領帶”,在庭園散步,邊走邊聊,觀賞嶺南園林的獨特景致。在廣州鬆園白雲(yun) 廳,兩(liang) 國元首欣賞古琴演奏《高山流水》。
馬克龍饒有興(xing) 致地問起樂(le) 曲的名字。“這是中國古代一個(ge) 很優(you) 美的故事,講的是俞伯牙和鍾子期,體(ti) 現的是‘知音’,隻有‘知音’才聽得懂這首曲子。”習(xi) 近平主席向客人介紹,還囑咐工作人員送一份曲譜給馬克龍總統。
當前,中法關(guan) 係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兩(liang) 國戰略溝通富有成效,務實合作成果豐(feng) 碩,人文交流更加深入,在國際和地區事務中保持良好溝通協作。
“法中兩(liang) 國人民都熱愛文化,彼此抱有好奇。2024年將是我們(men) 繼續深化文化合作的契機。”法國文化部長拉茜達·達蒂表示,法中建交60年來,文化合作始終占據重要地位。
2024年也是中法文化旅遊年,許多精彩活動在兩(liang) 國舉(ju) 辦,兩(liang) 國民眾(zhong) 之間的人文交流越來越豐(feng) 富、越來越密切。
在中法文化旅遊年的框架下,凡爾賽宮和故宮博物院在故宮共同舉(ju) 辦“紫禁城與(yu) 凡爾賽宮”展覽,鍾表、瓷瓶、瓷盤……美輪美奐的文物,承載了17、18世紀中法的交往曆史,讓中外遊客一睹三百多年前“法式中國風”。
中法兩(liang) 國曆來都非常注重體(ti) 育的價(jia) 值,都是奧林匹克文化傳(chuan) 承的踐行者。
中法以2024年巴黎奧運會(hui) 為(wei) 契機,以薩馬蘭(lan) 奇紀念館“體(ti) 育星球”環境與(yu) 體(ti) 育展為(wei) 媒,通過體(ti) 育文化交流合作,加深兩(liang) 國人民的民間交往及增進中法人民的友誼。
“他們(men) 是我們(men) 的兄弟”,2018年1月,到訪西安的法國總統馬克龍向一戰赴法華工致敬,並為(wei) 法國擁有華僑(qiao) 華人而倍感榮幸。
法國華僑(qiao) 華人會(hui) 主席任俐敏表示,馬克龍總統曾到我們(men) 的“娘家”去誇讚我們(men) ,這很值得我們(men) 自豪。
法國是歐洲華僑(qiao) 華人最多的國家之一。截至2019年,在法華人社團超過百家,在法中文學校約50所。
長期以來,旅法僑(qiao) 胞積極融入當地社會(hui) ,關(guan) 心祖(籍)國發展建設,支持祖(籍)國和平統一大業(ye) ,大力推動中法人文交流和促進兩(liang) 國民心相通,是中法友好合作的見證者、參與(yu) 者和貢獻者。
除了人文交流,在元首外交的戰略引領下,中法兩(liang) 國的經貿關(guan) 係不斷深化,合作前景廣闊。
目前,法國是中國在歐盟內(nei) 第三大貿易夥(huo) 伴和第三大實際投資來源國;中國則是法國亞(ya) 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貿易夥(huo) 伴。
根據海關(guan) 數據,2023年,中法雙邊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為(wei) 5551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1%。雙邊貿易平衡狀況得到進一步改善,雙向投資和新興(xing) 領域合作蓬勃發展。
2024年,中國海關(guan) 總署4月13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一季度中法貿易額1319.6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9%,規模創曆史同期新高。
“中方願與(yu) 法方共同努力,落實好雙方領導人達成的相關(guan) 經貿共識,推動取得更多經貿成果,並推動解決(jue) 彼此重大經貿關(guan) 切。”4月8日,中國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說道。
複旦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主任丁純指出,60年來,中法兩(liang) 國在政治、經濟、人文等領域建立了良好、穩定的溝通,雙方未來仍要堅持對話,推動中法友誼進入新時代。
文案:魏晨曦
設計:王璐瑤 陳善坤
審校:孟湘君 何路曼
創意:孟湘君 穀麗(li) 萍
圖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等
責任編輯:陳海峰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