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不久前,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會(hui) 同相關(guan) 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實施高技能領軍(jun) 人才培育計劃的通知》,提出力爭(zheng) 用3年左右時間,全國新培育領軍(jun) 人才1.5萬(wan) 人次以上,帶動新增高技能人才500萬(wan) 人次左右。這一目標如何實現?
“在技術工人當中最需要提高的是高技能人才,而在高技能人才當中最需要關(guan) 注的是高技能領軍(jun) 人才。”人力資源社會(hui) 保障部職業(ye) 能力建設司副司長王曉君介紹,“我們(men) 將健全培養(yang) 、使用、評價(jia) 、激勵聯動推進機製,加快培養(yang) 高質量發展所需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知識技能型和數字技能型領軍(jun) 人才,帶動高技能人才整體(ti) 發展。”
目前我國技能人才總量已超2億(yi) 人,占就業(ye) 人員總量26%以上;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wan) 人。但是技能人才長期數量不足,特別是高技能人才供給與(yu)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需求之間的結構性矛盾日益凸顯。
“初級技能人才多,高技能人才少;建築、紡織等傳(chuan) 統型技能人才多,信息、能源、材料等現代型技能人才少;單一型技能人才多,複合型技能人才少;短期速成的人數多,係統培養(yang) 的人數少。”寧波市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局局長葉苗這樣總結。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普遍認為(wei)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步伐加快,高質量勞動力短缺的結構性矛盾可能更加尖銳。正因如此,這次通知明確提出,動員和依托社會(hui) 各方麵力量,在先進製造業(ye) 、現代服務業(ye) 等有關(guan) 行業(ye) 重點培育高技能領軍(jun) 人才。
“各地要加強人才供給需求預測,結合經濟社會(hui) 轉型、科技創新發展和產(chan) 業(ye) 結構變革趨勢,製定地方性、行業(ye) 性領軍(jun) 人才專(zhuan) 項培養(yang) 計劃。同時加大培養(yang) 培育力度,支持企業(ye) 聯合教育科研機構,通過合作培養(yang) 、項目協作等方式,幫助領軍(jun) 人才及培育重點對象提高技術研發水平。”王曉君說。
葉苗認為(wei) ,可以通過統籌推進新職業(ye) 新工種開發配套工作、調整高技能人才的評價(jia) 主體(ti) 等,為(wei) 技能人才培訓、評價(jia) 提供有力支撐。此外,政府部門之間應加強協同,激勵企業(ye) 自主培訓,鼓勵龍頭企業(ye) 製定技能人才培養(yang) 標準;同時支持技工院校辦學,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之路。
培養(yang) 人才,創造良好平台也是必要一環。“下一步將優(you) 先支持參與(yu) 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重大項目、重點產(chan) 業(ye) 的領軍(jun) 人才領銜創建技能大師工作室、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聚焦先進製造業(ye)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數字技能等領域開展技術革新、技能攻關(guan) 和人才培養(yang) 工作,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經費支持。”王曉君介紹。
社會(hui) 地位不高、收入水平偏低問題,是不少技能人才麵臨(lin) 的痛點,也是一些青年不願意從(cong) 事技能崗位的重要原因。
為(wei) 推動破解這一難題,這兩(liang) 年我國推出“新八級工”製度,並規定聘用到特級技師崗位的人員可比照企業(ye) 正高級職稱人員,享受同等待遇;首席技師薪酬待遇可參照本單位高級管理人員標準確定或根據實際確定,不低於(yu) 特級技師薪酬待遇。
“但我們(men) 在調研中發現,一些高技能人才被評為(wei) 特級技師或首席技師後,並沒有獲得與(yu) 之相對應的待遇。”曾在第44屆世界技能大賽上摘金的廣東(dong) 省機械技師學院教師楊登輝說,加大製度落實,建立與(yu) 職業(ye) 技能等級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製,使技能的價(jia) 值真正體(ti) 現在工資條上,將是培養(yang) 造就更多高技能人才的關(guan) 鍵。
這次通知提出,支持企業(ye) 健全“新八級工”技能崗位等級設置,引導企業(ye) 建立健全基於(yu) 崗位價(jia) 值、能力素質和業(ye) 績貢獻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製度。對在技術革新或技術攻關(guan) 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領軍(jun) 人才,企業(ye) 可從(cong) 成果轉化所得收益中以獎金、股權等多種形式給予獎勵。鼓勵企業(ye) 對關(guan) 鍵技術崗位領軍(jun) 人才實行年薪製、協議工資製、項目工資製。
“現在企業(ye) 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提高他們(men) 的待遇水平勢在必行。隻有轉變‘重學曆、輕技能’的觀念,鼓勵技能要素參與(yu) 分配,讓‘技高者多得’,才能切實提升技術工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wei) 企業(ye) 發展注入更多動力和活力。”楊登輝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