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攜手共“富”——長三角一體化促進共同富裕的示範探索

發布時間: 2024-05-08 08:54:00 來源: 新華社

  在推進共同富裕上先行示範,是黨(dang) 中央賦予長三角的重要使命。

  2021年5月,浙江開啟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之路,為(wei) 全國推動共同富裕提供省域範例;2022年11月,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執行委員會(hui) 會(hui) 同上海青浦、江蘇吳江、浙江嘉善兩(liang) 區一縣政府,公布跨省域協同推進共同富裕實施方案。

  這是浙江省嘉興(xing) 市嘉善縣姚莊鎮橫港村景色(2024年3月29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

  在一係列重大戰略部署的指引下,長三角一體(ti) 化促進共同富裕的作用逐步得到發揮——共同富裕的產(chan) 業(ye) 基礎更加堅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續提升,民生服務領域有了更多跨區域應用場景,越來越多的群眾(zhong) 享受到更加優(you) 良的環境質量……

  麵向未來,滬蘇浙皖合抱而成的長三角,將在更大的空間範圍內(nei) 攜手攻堅、共建共享,為(wei) 全國跨省域推進共同富裕探路。

  三個(ge) “協同”彰顯示範特色

  地區人均生產(chan) 總值15萬(wan) 元,每年新增城鎮就業(ye) 人口5.4萬(wan) 人,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倍差縮小到1.8以內(nei) ……對照《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ti) 化發展示範區共同富裕實施方案》,不少領域的2025年目標已提前或即將實現。

  “從(cong) 示範區輻射整個(ge) 長三角,我們(men) 努力在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區域城鄉(xiang) 融合、居民就業(ye) 增收等領域,形成共同富裕的標誌性成果。”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陳海濤說。

  ——推進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為(wei) 共同富裕奠定堅實物質基礎。

  上海本地,提供芯片、軟件等組成的“大腦”;江蘇常州,提供作為(wei) “心髒”的動力電池;浙江寧波,提供完成“身體(ti) ”的一體(ti) 化壓鑄機……

  長三角新能源汽車整車廠可在4小時車程內(nei) 解決(jue) 所需配套零部件供應,“4小時產(chan) 業(ye) 圈”是長三角推進產(chan) 業(ye) 協同創新的一個(ge) 縮影。

  《2023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指數》顯示,長三角區域協同創新總指數提高到262.48分,2018年後年均增長11.17%。

  “長三角汽車產(chan) 業(ye) 協同發展,通過產(chan) 業(ye) 轉移,給承接地創造更充分就業(ye) ,上海也得以騰出更多戰略空間培育壯大新動能。”上海前灘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研究院院長何萬(wan) 篷說。

  2023年,長三角區域經濟總量突破30萬(wan) 億(yi) 元大關(guan) ,三省一市經濟發展的互補性和協同性不斷增強,促進各類生產(chan) 要素高效配置,經營主體(ti) 活力競發。

  ——探索跨域協同發展,努力縮小區域、城鄉(xiang) 差距。

  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汊河鎮的軌道交通裝備產(chan) 業(ye) 園內(nei) ,80%的入駐企業(ye) 來自江蘇南京;上海金山區與(yu) 浙江平湖市的交界地區,番茄、草莓等高附加值農(nong) 產(chan) 品在智能控溫大棚裏旺盛生長。

  一邊是先富省(市)域積極帶動後富省(市)域的“組團式發展”,一邊是毗鄰交界區域創新合作模式的“抱團發展”。

  公共交通一體(ti) 化、基礎設施配置標準化、全域開展城鄉(xiang) 風貌整治提升……在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與(yu) 新型城鎮化的“雙輪驅動”下,長三角城鄉(xiang) 融合與(yu) 區域協調發展的步伐不斷加快。

  截至2023年,長三角41市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超過5.6萬(wan) 元,城鄉(xiang) 居民收入差距比遠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

  ——協同推進強村富民,加強困難群體(ti) 保障。

  走進浙江省台州市黃岩區沙埠鎮橫溪村的“共富工坊”,隻見十幾位上了年紀的工人正嫻熟地製作節日禮品。“一天做300來個(ge) ,能賺90元錢。這份家門口的工作讓我不用遭受日曬雨淋,還能補貼家用。”村民曹素貞說。

  發展低碳綠色農(nong) 業(ye) 、生物科技農(nong) 業(ye) 、觀光農(nong) 業(ye) 、“互聯網+農(nong) 業(ye) ”……通過送項目到村、送就業(ye) 到戶、送技能到人,長三角協同推進強村富民行動,助力困難群體(ti) 增收。

  2024年4月7日,在位於(yu) 浙江省金華市金華山鹿田村的婺州舉(ju) 岩茶基地,茶農(nong) 在采摘舉(ju) 岩茶鮮葉,發展特色茶產(chan) 業(ye) 是推動當地百姓共富的重要途徑之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增收”的同時還要“減支”。長三角致力於(yu) 不斷縮小城鎮職工和城鄉(xiang) 居民醫保報銷比例之間的差距;通過比對篩選出14.4萬(wan) 條在外就讀學生數據,被認定為(wei) 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全部實現跨省市資助免審即享。

  “一體(ti) 化”成共富生活“推進劑”

  聚焦民生期盼,是推動長三角一體(ti) 化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重要內(nei) 容。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內(nei) 形成的相關(guan) 經驗探索,在更廣闊的區域內(nei) 有了更豐(feng) 富的應用。

  ——促進基本公共服務便利共享。

  “醫保異地結算,省心又省錢。”安徽省宣城市市民高偉(wei) 說,自己需要長期在江蘇省腫瘤醫院治療,2023年住院花了16萬(wan) 多元,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異地直接報銷就結算了近12萬(wan) 元。

  隨著長三角地區異地結算深入推進,群眾(zhong) 異地就醫“墊資”和報銷“跑腿”的難題正逐步得到解決(jue) 。

  2024年3月8日,市民在位於(yu) 上海市檔案館的長三角地區民生檔案異地查檔受理點查詢出生醫學證明檔案。新華社發(陳夢澤 攝)

  “如何讓項目化學習(xi) 真正有助於(yu) 培養(yang) 創新人才?”參加完在安徽舉(ju) 行的長三角城市群教育科研研討會(hui) 後,浙江省特級教師孫軍(jun) 波感到受益匪淺。

  孫軍(jun) 波說,長三角已建立起多個(ge) 教育一體(ti) 化發展聯盟,滬蘇浙皖三省一市教育部門還聯合開啟了“長三角地區骨幹教師交流研修和訪問學者計劃”,這些舉(ju) 措都將有助於(yu) 長三角優(you) 質教育資源的普惠共享。

  ——豐(feng) 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

  聯合開發江南水鄉(xiang) 觀光、研學等文旅產(chan) 品,聯合開展馬拉鬆、自行車等體(ti) 育運動……依托山水相連的自然環境和豐(feng) 富的曆史文化資源,長三角各地康養(yang) 、民宿、文旅等新業(ye) 態蓬勃發展。

  2023年6月30日,旅客在上海至嘉興(xing) 的Y701次“南湖·1921”紅色旅遊列車旁拍照打卡。新華社記者 劉穎 攝

  “很多遊客不再滿足於(yu) 吃好喝好,而是希望參與(yu) 更加優(you) 質的文化活動,滿足精神需求。”上海市江南蓮湘民宿主人曹月芳說。

  基於(yu) 統一的數字化政務服務體(ti) 係,長三角各地在旅遊觀光、文化體(ti) 驗等方麵,著力提升遊客的同城待遇。

  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良渚遺址……退休後的施先生發現,自己的江蘇社保卡在長三角各處文博展館打卡暢通無阻。輻射長三角的“敬老通”應用,將醫、食、住、行、遊等敬老惠老待遇都歸集到了一張卡上。

  ——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與(yu) 生態環境保護良性互動。

  春日暖陽下,太湖貢湖沙渚飲用水源地風景秀麗(li) 。江蘇省無錫市太湖水汙染防治辦公室副主任奚河說,沿湖地區協同治理,帶來的不隻是一湖清水,還推動了沿湖地區的產(chan) 業(ye) 煥新,提升了群眾(zhong) 的幸福指數。

  2023年3月16日,在太湖畔的浙江省湖州市織裏鎮義(yi) 皋村,保潔員在清理河道。多年來的漊港整治使得太湖周邊河道水質明顯改善,也為(wei) 鄉(xiang) 村旅遊注入動力。新華社記者 翁忻暘 攝

  長三角百姓對良好生態環境的期盼,明確而迫切。

  近年來,長三角致力於(yu) 開展跨界水體(ti) 聯保共治、固體(ti) 廢物協同治理,探索推動生態資產(chan) 和生態產(chan) 品交易,為(wei) 實現共同富裕厚植良好的綠色發展基礎。

  將“一體(ti) 化促共富”進行到底

  在滬蘇浙交界處的太浦河上,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標誌性跨域項目“方廳水院”正在抓緊建設中。項目建成後,各地居民可就近就地辦理業(ye) 務,還可共享跨域優(you) 質的濱水公共空間。

  按照以前的工作流程,跨域項目需要滬蘇浙三地各自申報、審批,建設單位要準備三套不一樣的材料、跑三個(ge) 窗口、蓋三個(ge) 章。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下,由執委會(hui) 牽頭,該項目最終采用跨域一體(ti) 化審批模式,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示範區掛牌以來,我們(men) 形成了136項務實有效的製度創新成果,其中42項已麵向全國複製推廣。”長三角一體(ti) 化示範區執委會(hui) 副主任張忠偉(wei) 說。

  讓長三角居民享受更多一體(ti) 化發展成果,是製度創新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023年6月2日,安徽的輔警(左二)和江蘇的民警(右二)在丹陽警務室政務服務窗口為(wei) 人們(men) 辦理業(ye) 務。安徽馬鞍山博望區丹陽鎮與(yu) 江蘇南京江寧區丹陽社區相毗鄰,2023年年2月底,蘇皖“兩(liang) 省一街”丹陽警務室政務服務窗口正式揭牌,在兩(liang) 地交界區域實體(ti) 化運行。新華社記者 杜瀟逸 攝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的七都悅心公寓,是首批長三角異地養(yang) 老機構之一。良好的環境、地緣人緣相親(qin) 的氛圍,吸引了長三角各地70餘(yu) 位老人來此入住。

  吳江區委書(shu) 記李銘說:“異地福利性養(yang) 老和異地半福利性養(yang) 老,需要在養(yang) 老金的轉移結算、養(yang) 老人員信息互通、養(yang) 老設施共建上有更多突破,我們(men) 將攜手長三角兄弟省市,深耕一體(ti) 化製度創新‘試驗田’。”

  製度創新離不開政策協同。

  跨省公交聯運、職教院校統一招生錄取、打造科技創新共同體(ti) ……為(wei) 共同富裕工作取得明顯實質性進展,長三角正努力通過協商、評估,製定更有效的一體(ti) 化政策。

  2023年6月24日,乘客在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花橋站進站乘車。當日,蘇州軌道交通11號線正式投入運營,並與(yu) 上海軌道交通11號線實現無縫換乘,長三角核心城市間首次實現地鐵係統跨省互聯互通。新華社記者 李博 攝

  “既要打破區域之間不合理的‘政策藩籬’,又要充分尊重各地的客觀發展情況與(yu) 資源分布差異。”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負責人說,錨定增進民生福祉,繪就共同富裕美好圖景,長三角三省一市將立足長遠、久久為(wei) 功。

  文字記者:鄔煥慶、俞菀、唐弢

  參與(yu) 采寫(xie) :胡潔菲、朱國亮、胡銳、楊紹功

  海報設計:張鐸

  編輯:杜宇、雷敏、楊步月、金地、馬晶、侯幫興(xing) 、胡碧霞

  統籌:王潔、曹江濤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