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的“燒烤淄味”、哈爾濱的“冰雪奇緣”、天水的“熱辣滾燙”……近期,一批城市以各種方式在網絡上出圈走紅,掀起網紅城市文旅熱。今年“五一”假期,不少網紅城市致力於(yu) 將“流量”變“留量”,推出一批“新潮玩法”,吸引天南海北的遊客前來打卡,成為(wei) 假日消費新趨勢。人潮湧動間,以網絡帶火的旅遊目的地與(yu) 潮流玩法如何在消費市場“跑出”加速度?
活動持續“上新” 新玩法擦出文旅新火花
五一前夕,哈爾濱交通集團推出移動主題巴士,主打“美食+旅行+文化”的跨界融合。在車廂裏,遊客一邊品嚐紅腸、格瓦斯等美食,一邊品味深厚的城市文化,邂逅流動的城市風光。
記者了解到,5月1日至5日“五一”小長假期間,中國鐵路哈爾濱局集團有限公司發送旅客208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3.3%,達曆史同期峰值;5月1日當天發送旅客52.4萬(wan) 人次,創今年以來單日客流量、曆史同期單日客流量新高。
始於(yu) 流量,不止流量。隨著旅遊業(ye) 發展和消費升級,網紅城市不斷挖掘文化底蘊,打造特色項目,提升消費品質,為(wei) 遊客帶來更多新鮮和驚喜。
有平台統計顯示,“五一”假期,國內(nei) 旅遊市場在去年同期高位基礎上保持穩中有增的態勢,與(yu) 此同時,內(nei) 部結構性變化開始顯現:入出境遊增速高於(yu) 國內(nei) 遊,下沉市場增速高於(yu) 一二線市場。
在貴州省榕江縣,10餘(yu) 場足球比賽在“五一”假期火爆開場。1日,參加“村超”的首支非洲球隊入場,相關(guan) 短視頻閱讀量突破200萬(wan) 次。
貴州“村超”新媒體(ti) 傳(chuan) 播負責人王永傑說,“我要上村超”、“約球到村超”、全民K歌和萬(wan) 人“村迪”等20多種新玩法,吸引各年齡段遊客參與(yu) 。
“如今,在社交媒體(ti) 的推動下,寶藏小眾(zhong) 縣域、古鎮村落逐漸走向大眾(zhong) 視野,帶起反向出遊,各地不斷挖掘新花樣、新玩法,掀起文化旅行的新熱潮。”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旅遊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呂寧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表示,“各地積極發揮美食文化、地域特色、人文情懷、曆史傳(chuan) 承、名人名家名作品等優(you) 勢,不少網紅城市積極把握機會(hui) ,致力將一時的爆紅轉化為(wei) 恒久的長紅。”
國風國韻成新潮流 助力網紅城市更“出圈”
攤開“五一”假期全國出遊熱點地圖,多地將非遺、自然風光、地方美食等元素與(yu) 旅遊跨界融合,一係列新潮玩法不斷“解鎖”,豐(feng) 富著市民遊客的假期體(ti) 驗——
秦腔音樂(le) 劇《麥積聖歌》、原創舞劇《一畫開天》、大型室內(nei) 情景體(ti) 驗劇《天水千古秀》……一係列文娛活動為(wei) “天水麻辣燙”文旅展演季提供更多體(ti) 驗。
“五一”假期裏,徐州演藝集團連續5天在回龍窩國潮漢風館開展地方戲曲和漢樂(le) 演出,在江蘇模特藝術學校開展晚場歌舞、器樂(le) 表演和模特走秀。
周莊、烏(wu) 鎮、濮院、西塘、鹽官等地在這個(ge) 假期以與(yu) 時俱進的“文氣、洋氣、煙火氣”吸引了各地遊客的到訪。洛陽的牡丹、福建的簪花、西安的唐風、延邊“延吉公主”、邯鄲戰國袍等沉浸式“旅行換裝”體(ti) 驗熱度高漲,或複古或文藝的目的地仍舊是旅拍的首選。
“文化是一個(ge) 漫長的積累過程,在經曆了快餐式的消費旅遊之後,人們(men) 最終還是會(hui) 慢慢回歸到深度的文化體(ti) 驗上來。因此,不斷發掘深厚的文化底蘊,滿足多元化的旅遊體(ti) 驗,以遊客為(wei) 中心,豐(feng) 富旅遊產(chan) 品文化內(nei) 涵尤為(wei) 必要。”呂寧表示。
聚焦“吃住行遊購娛” 服務保障精準發力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合計2.95億(yi) 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nei) 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yi) 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
城市紅了,遊客來了,數據亮眼了,如何接住“潑天富貴”?各座網紅城市可謂是“見招拆招”“各顯神通”。
麵對假期“一房難求”等狀況,甘肅天水提前建立兩(liang) 區五縣房源信息共享機製,引導部分遊客入住鄰近縣區。
江蘇徐州在“快哉徐州”小程序推出“寶藏徐州”美食旅遊導覽功能,並對接高鐵、地鐵、航空等公共交通信息,實現“一部手機遊徐州”。
“網紅不是旅遊的全部,旅遊目的地城市還需要打造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旅遊是異地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城市和鄉(xiang) 村要向市場釋放更多的善意和溫暖,以高品質的生活方式、完善的公共服務和現代商業(ye) 環境留住遊客。”(宋子節、肖聰聰、實習(xi) 生周長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