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ge) 個(ge) 文化陣地火熱“出圈”、一批批追夢人孕育成才、一座座文化小院滋潤著和美鄉(xiang) 村……初夏,走進天山南麓的新疆阿克蘇地區,處處都能嗅到文化的芳香,它悄無聲息地讓各族幹部群眾(zhong) 手牽手、肩並肩,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奏響民族團結進步的和諧曲。
傳(chuan) 統國學花開香滿城
“關(guan) 關(guan) 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五一假期,一撥撥市民湧入阿克蘇國學書(shu) 院,跟隨講解員的腳步,通過豐(feng) 富的曆史文獻、圖片和實物,與(yu) 國學相遇,與(yu) 曆史對話。
這座位於(yu) 多浪河畔的國學書(shu) 院,於(yu) 2023年7月建成投用。開館後,便成為(wei) 市民休閑的好去處。它由國學館、國學堂、國學坊、國學公園、國學廣場等組成,要素齊全、內(nei) 容豐(feng) 富,共同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提供優(you) 質文化服務。
除了傳(chuan) 統國學,本土的曆史文物也是阿克蘇國學書(shu) 院展示的重要內(nei) 容。其中,發現於(yu) 拜城縣的劉平國治關(guan) 亭摩崖,實證漢代駐軍(jun) 在西域修亭隧以禦匈奴、維護絲(si) 綢之路通暢的史實。
“阿克蘇國學書(shu) 院全麵展示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和地區民族文化,不斷吸引著市民前來參觀。”阿克蘇地區文聯秘書(shu) 長薑黎明介紹,書(shu) 院還經常舉(ju) 辦書(shu) 法美術創作、朗誦、豫劇等國學文化展演活動,讓各族群眾(zhong) 在寓教於(yu) 樂(le) 中學習(xi) 、感悟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汲取愛國主義(yi) 精神力量,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
阿克蘇地區文博院(博物館)、烏(wu) 什別迭裏烽燧長城國家文化公園、柯柯牙紀念館……一個(ge) 個(ge) 特色鮮明的文化陣地像毛細血管一樣延伸到阿克蘇的大街小巷,伴隨著城市發展生根發芽、蓬勃生長,構築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凝聚起共同奮進的力量。
特色文化落雨育桃李
天山托木爾峰腳下,阿克蘇職業(ye) 技術學院校園裏,翠綠蔥蘢、生意盎然。師生齊動手,補種補栽梨樹、桃樹、蘋果樹……
學院院長買(mai) 尼沙木·亞(ya) 生介紹,這所學校是由6所中專(zhuan) 學校整合而來的,擁有在校生1.2萬(wan) 餘(yu) 名。其中,90%的生源來自疆內(nei) ,80%生源來自鄉(xiang) 村,又以阿克蘇、喀什、和田地區少數民族學生為(wei) 主。
如何增強思政課對青年學生的吸引力?學院從(cong) 2013年開始,嚐試將阿克蘇在防風治沙過程中形成的柯柯牙精神,融入文化育人創新改革實踐,推動柯柯牙精神進課程、進課堂、進校園,摸索出了用地方特色文化育人的新路子。
學院將柯柯牙精神蘊含的自力更生精神、奮鬥精神、生態文明精神和創造精神融入課程體(ti) 係,將“信念之花綻放浩瀚林海”係列故事植入思政課堂,邀請柯柯牙荒漠綠化工程親(qin) 曆者、防風治沙育林專(zhuan) 家現身專(zhuan) 業(ye) 課堂,成立柯柯牙精神文潤工作室,推動柯柯牙精神的研究闡釋進一步深入,通過有形有感有效的成果教育學生、感染學生,引導鼓勵畢業(ye) 生在南疆建功立業(ye) 。
數字顯示,學校超85%的畢業(ye) 生紮根南疆就業(ye) ,培養(yang) 出致富帶頭人、技術能手和管理骨幹7000餘(yu) 人,在脫貧攻堅、民族團結、社會(hui) 穩定等方麵貢獻突出,用本土文化浸潤本土人才作用凸顯。
文化小院滋潤和美鄉(xiang) 村
“森林裏正在舉(ju) 行籃球比賽,喇叭裏傳(chuan) 來鸚鵡小姐清脆的聲音……”周末,柯坪縣玉爾其鄉(xiang) 阿熱阿依瑪克村閱覽室內(nei) ,上萬(wan) 冊(ce) 圖書(shu) 擺放整齊,四年級學生西爾艾力·雪合熱提正跟小夥(huo) 伴分享自己所讀的書(shu) 。“我喜歡徜徉在書(shu) 的海洋,這裏是我每天必來的地方。”他說。
開心的不隻是孩子們(men) 。在駐村工作隊和湖州市援疆指揮部共同支持下,阿熱阿依瑪克村建成了全疆首個(ge) 集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教育基地、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習(xi) 培訓基地、青少年愛國主義(yi) 教育基地、鄉(xiang) 村振興(xing) 產(chan) 業(ye) 示範基地、中華民族共同體(ti) 園為(wei) 一體(ti) 的“文化小院”,服務周邊6個(ge) 村1萬(wan) 餘(yu) 名群眾(zhong) ,示範帶動全縣各行業(ye) 部門、村(社區)學習(xi) 交流。
有了文化場地,各種文化活動紅紅火火開展起來。假期“石榴籽”課堂、紅色圖書(shu) 展、“愛國主義(yi) 電影周”等活動接續舉(ju) 行,鑼鼓隊、舞獅隊、秧歌隊一支支隊伍輪番亮相,群眾(zhong) 在歡聲笑語中,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ti) 意識嵌入心中、融入血脈、沁入靈魂。
而柯坪縣蓋孜力克鎮蓋孜力克村的文化小院就設在村民阿同汗·依不拉音的家中。這位年過七旬的老人見到記者,臉上堆滿笑容,她說:“鎮裏和村裏把文化小院的地點選在我們(men) 家,還花了10多萬(wan) 元裝修布置,我太高興(xing) 了。我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唱歌跳舞,農(nong) 閑休息的時候,村裏人都來我家,大家一起唱歌跳舞,特別熱鬧。”
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阿不都瓦哈甫·吉力力介紹,這個(ge) 文化小院融入了傳(chuan) 統文化宣傳(chuan) 、圖書(shu) 閱覽、樂(le) 器學習(xi) 、棋牌娛樂(le) 等功能,黨(dang) 員幹部群眾(zhong) 結合主題黨(dang) 日活動,在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常態化開展各類活動,深受群眾(zhong) 歡迎。
記者離開時,都塔爾悠揚的琴聲響起,歡快的歌聲在村莊上空飄揚。
(本報記者 尚傑 趙明昊 本報通訊員 趙霞)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