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光明論壇】善用曆史文物講活思政課道理

發布時間: 2024-05-14 11:00: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日前,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對學校思政課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yi) 指導地位,以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取得的舉(ju) 世矚目成就為(wei) 內(nei) 容支撐,以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為(wei) 力量根基,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守正創新推動思政課建設內(nei) 涵式發展,不斷提高思政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的重要指示,為(wei) 各級各類學校不斷開創新時代思政教育新局麵,努力培養(yang) 更多讓黨(dang) 放心、愛國奉獻、擔當民族複興(xing) 重任的時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以“大思政課”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創新,應充分發揮曆史文化尤其是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育人功能,善用曆史文物講活思政課道理,教育引導新時代青年學生堅定曆史自信、文化自信,自覺增強做中國人的誌氣、骨氣、底氣。

  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有關(guan) 部門製定了一係列文件,係統部署以文物資源優(you) 勢賦能思政課建設工作,以活化利用曆史文物推動思政課建設內(nei) 涵式發展。2021年7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關(guan) 於(yu) 充分運用革命文物資源加強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要求全麵推動革命文物資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ti) 係,將革命文物這一曆史文化資源轉化成以人為(wei) 本的教學育人資源,強調挖掘、運用好革命文物蘊含的思政教育元素。2022年7月,教育部、中央宣傳(chuan) 部、國家文物局等10部門聯合印發《全麵推進“大思政課”建設的工作方案》,教育部會(hui) 同國家文物局設立了涵蓋中國共產(chan) 黨(dang) 曆史展覽館、中國國家博物館等在內(nei) 的100家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專(zhuan) 題實踐教學基地,充分發揮曆史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著力提高思政課針對性、吸引力。在多方協同下,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chan) 、書(shu) 寫(xie) 在古籍裏的文字,活化為(wei) 新時代立德樹人的生動教材,為(wei) 切實推動思政教育提質增效提供了深厚力量。

  充分發揮曆史文物的思政教育功能,離不開對文物的深入研究闡釋。近年來,黨(dang) 和國家注重加強考古能力建設和學科建設,重視發展具有重要文化價(jia) 值和傳(chuan) 承意義(yi) 的絕學、冷門學科,做好考古成果和文物遺產(chan) 的挖掘、整理、闡釋工作。在此基礎上,推動研究成果及時納入中小學曆史課本,納入青少年通俗讀物、輔導讀本,以高水平科學研究支撐高質量教育教學,不斷凝聚博物館、展覽館與(yu) 學校的研究和育人合力。2024年3月,教育部、國家文物局聯合開展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建設工作,遴選產(chan) 生了包括中國人民抗日戰爭(zheng) 紀念館—北京師範大學國家革命文物協同研究中心等在內(nei) 的20個(ge) 協同研究機構,致力推動革命文物與(yu) 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一體(ti) 化建設融合發展。此外,近年來的館校協同育人實踐,還體(ti) 現在學校師生從(cong) 校園走向場館,在博物館、展覽館開展場館裏的思政課;體(ti) 現在曆史文物從(cong) 場館走進校園,讓曆史文物豐(feng) 富校園文化,發揮育人作用。

  與(yu) 此同時,新興(xing) 網絡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讓曆史文物的文化底蘊擁有了鮮活生動的當代表達形式,大大增強了育人化人效果。許多學校積極開展思政課虛擬仿真體(ti) 驗教學,以人工智能、虛擬現實、超高清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wei) 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學習(xi) 體(ti) 驗,讓曆史文物、曆史情景、曆史故事變得可感可觸。不少博物館依托區塊鏈技術推出的數字文創,讓科技感滿滿的文物走出博物館、走進年輕人日常生活,強化了青少年學生對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些新媒體(ti) 、新技術、新形式的廣泛運用,激活了古老文物的時代生命,激發了當代青年學生的思想共鳴。

  未來,還可以不斷創新曆史文物融入思政課的方式方法。建立健全協同聯動工作機製,對分布在全國各地的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進行開發、保護和應用,將其低成本、高成效地融入思政課教學。一方麵,按照“大思政課”的建設要求,推動多元主體(ti) 共建共享,邀請曆史文物研究者、博物館講解員等到思政課堂擔任特聘教師,深化學生對文物和文化遺產(chan) 的了解,強化曆史文物融入思政課教學的效果。另一方麵,搭建文物與(yu) 文化遺產(chan) 雲(yun) 展廳、文物文獻資源數據庫、數字化宣傳(chuan) 平台等,推動文物資源信息開放共享,策劃推出革命文物係列短視頻,為(wei) 思政課教學提供更加豐(feng) 富的資源,在修複和保護文物與(yu) 文化遺產(chan) 的過程中講活思政課道理、優(you) 化育人效果。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