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風高浪急的國際環境和複雜經濟周期,深圳今年以來走出“高位攀登”的向上曲線。記者在“創新之城”走訪發現,新質生產(chan) 力加快培育孵化,持續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經濟熱度不斷升溫,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勃勃生機。
向新向實向未來,新質生產(chan) 力動能迸發
在深圳南山的人才公園,遊客遊覽美景之餘(yu) ,還能體(ti) 驗有6個(ge) “翅膀”的無人機空中送外賣。
低空經濟是深圳新質生產(chan) 力蓬勃發展的縮影。到2023年底,深圳活躍著1500餘(yu) 家低空經濟產(chan) 業(ye) 鏈上企業(ye) 。今年3月末,深圳低空經濟及空天產(chan) 業(ye) 貸款較年初增幅超30%。
2月5日,豐(feng) 翼無人機搭載海鮮從(cong) 大鵬新區飛往龍崗(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毛思倩 攝
數據顯示,深圳一季度實現地區生產(chan) 總值8314.98億(yi) 元,同比增長6.4%,跑出發展“開門紅”。
3月下旬,比亞(ya) 迪成為(wei) 全球首家達成第700萬(wan) 輛新能源汽車下線的汽車品牌。深圳不僅(jin) 建設“新能源汽車產(chan) 業(ye) 城”,同時還打造“超充之城”。
一杯咖啡,滿電出發。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近期公布,深圳已累計建成超級充電站362座,初步構建全城超充服務網絡,大大提升充電體(ti) 驗。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優(you) 化升級產(chan) 業(ye) 結構是題中之義(yi) 。深圳出台意見培育發展壯大“20+8”產(chan) 業(ye) 集群,發展20大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來產(chan) 業(ye) 。數據顯示,深圳1月至2月新登記“20+8”企業(ye) 10456戶,同比增速31.69%。
深圳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發展處處長歐陽仁堂說,深圳把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作為(wei)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抓手,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增加值占GDP比重持續提升、目前已超40%,成為(wei) 深圳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外貿外資組合拳,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
從(cong) “三來一補”到“模仿創新”,再到新能源汽車等“新三樣”成為(wei) 外貿增長新引擎,深圳的出口轉型之路,折射中國在世界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鏈條上的爬坡躍升。
在深汕特別合作區,深汕比亞(ya) 迪汽車工業(ye) 園生產(chan) 的汽車可“抵港直裝”,新車直接開往臨(lin) 近的小漠港,無需裝板車集中托運。
產(chan) 品銷世界,外貿動能足。一季度深圳市進出口1.02萬(wan) 億(yi) 元,10年來同期首次超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28.8%。
推動產(chan) 供銷一體(ti) 化、創新提升市場采購貿易、優(you) 化外貿融資服務……在不少專(zhuan) 家看來,近年來深圳發布的一係列外貿穩規模穩份額穩增長舉(ju) 措,持續鞏固外貿基本盤。
重量級外資,持續在“加倉(cang) ”。位於(yu) 龍華的開市客連鎖倉(cang) 儲(chu) 式會(hui) 員超市,消費者絡繹不絕。開市客中國大陸區總裁章曙蘊說,深圳市場潛力無限,期望抓住更多機會(hui) ,進行更多產(chan) 業(ye) 布局。
1月12日,開市客深圳店外排起長龍(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數據顯示,今年前兩(liang) 個(ge) 月深圳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1121家,同比增長29.8%,占全國15.7%。
深圳市商務局局長張非夢說,一批重大項目現場簽約,展示深圳營商環境的優(you) 勢和全球各地投資者對深圳未來發展的信心。
人間煙火最撫心,加快推進高質量發展
美甲、按摩、看牙科……隨著“大灣區效應”不斷顯現,不少香港居民成為(wei) “深圳通”。深港“雙向奔赴”,消費持續升溫。
戴德梁行數據顯示,一季度深圳21個(ge) 重點監測商圈客流量及營業(ye) 額分別同比增長20.9%、22.3%。
新產(chan) 品讓消費更火熱。4月中旬,華為(wei) 最新係列手機開售,約一分鍾售罄。一季度,華為(wei) 總部所在的龍崗區經濟增長10.5%。
“新深圳人”讓經濟更有活力。統計公報顯示,到2023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為(wei) 1779.01萬(wan) 人,比上年末增加12.83萬(wan) 人,增量位居一線城市前列,折射深圳的發展動力和未來潛力。
不少深圳幹部表示,經濟重鎮要敢於(yu) 、善於(yu) “挑大梁”,要有在複雜環境和周期中“逆勢爬升”的堅定信念和果斷舉(ju) 措,“不給自己留退路,才能在困難中找到出路”。“特區精神”指引下,新的“春天的故事”正在南海之畔不斷續寫(xie) 。(記者陳凱星、王攀、孫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