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半月談丨長城“守夜人”,此生許長城

發布時間: 2024-05-18 13:45:00 來源: 《半月談》

  在位於(yu) 寧夏中衛市海原縣博物館旁的一間工作室裏,長城保護員李世翔向半月談記者展示了一幅特殊的電子地圖。地圖上密密麻麻標記了近一萬(wan) 個(ge) 點位,都是李世翔用雙腳丈量過的長城遺跡。這些遺跡中有不少長期埋沒於(yu) 荒野而無人知曉,因為(wei) 李世翔的到達才被世人所知。

  10多年來,為(wei) 了追尋長城遺跡,李世翔跋涉30萬(wan) 公裏,攢下10多萬(wan) 張照片和數不清的筆記。如今,他已成為(wei) 世上最了解長城的人之一。

 

  護我巍巍長城

  2023年冬天,李世翔開著一輛修修補補的二手車,前往位於(yu) 甘肅張掖的八卦營城址。這座占地42萬(wan) 平方米的古城,因漢初名將霍去病在此布八卦陣擊退匈奴而得名。

  蒼山負雪,天色漸暗。李世翔裹著軍(jun) 大衣夜宿長城遺址。極目遠眺,遠處是祁連山脈,近處是山丹軍(jun) 馬場。在八卦營城址旁的山梁上,漢軍(jun) 將士的墳塚(zhong) 在呼嘯寒風中更顯蒼涼悲壯。

  “年輕的戍邊將士帶著赴死的心情奔赴邊疆,與(yu) 長城一起守護著中華文明。生在繁盛時代的我們(men) ,又怎麽(me) 能不保護傳(chuan) 承好?”李世翔對半月談記者說。

  李世翔家住寧夏海原縣。小時候,他生活在縣裏西安州古城旁,最大的樂(le) 趣便是和小夥(huo) 伴一起爬古城牆、撿古錢幣和瓷器碎片。長大後,他在鄉(xiang) 村經常能看到散落的古城和烽火台遺址。尋找古長城遺跡的念頭,開始在他心中萌發。

  寧夏被稱為(wei) “長城博物館”,境內(nei) 分布著秦、宋、明等多個(ge) 時期的長城遺跡。2006年,李世翔開始係統地研究、尋訪長城。他發現,一些隱匿在大山裏的長城,在地圖上並未記載。李世翔先根據古籍和相關(guan) 文獻,確定長城可能存在的範圍和走向,再在衛星地圖上搜索,若發現可能存在長城的地方,就帶上筆、本子、卷尺和幹糧開車前往,徒步進山尋找。

  “西北的長城點位,你想看哪一個(ge) ,我都能帶你去。”李世翔說,一年裏,自己有200多天都在野外“跑長城”。回來後,再根據照片和文字記錄繪製長城分布圖,結合《邊政考》《漢書(shu) 》等古籍驗證實地考察結果,常常徹夜無休。

  車子陷入冰窟、高處墜落摔斷眉骨、野外麵對狼群……尋訪長城中的種種困難與(yu) 挑戰,對李世翔來說如同“家常便飯”。2016年,李世翔被正式聘為(wei) 長城保護員。“長城保護員的身份證明,是我工作的底氣。”他說。

  最讓李世翔難過的,是曾經還存在的長城遺跡,因人為(wei) 破壞而徹底消失。為(wei) 了守護長城遺址,他阻攔過從(cong) 長城取土回家墊羊圈的農(nong) 民,製止過攀爬烽火台的遊客,舉(ju) 報過大搞建築而破壞長城遺跡的企業(ye) 。“我總擔心自己跟不上長城消失的速度。希望能用文字、圖片將它們(men) 記錄下來。”李世翔說,“長城守護著我,我守護著長城。”

 

  真正熱愛的事

  李世翔在海原縣經營著一家打印店。可自從(cong) 專(zhuan) 注長城遺址保護後,生意反而成了副業(ye) 。“老板經常出去跑長城,幾個(ge) 月不回來。一旦回來了,就讓我們(men) 打印長城的資料和地圖。生意不好時,別的老板都出去跑合作,他卻不放在心上,我們(men) 都替他著急。”店員丁淑燕說。

  老板放著錢不賺,天天去野外,這讓店員們(men) 很“無奈”。可看到老板朋友圈裏蒼涼壯闊的長城圖片時,大家又漸漸理解——“這是老板真正熱愛的事”。

  從(cong) 本可“住樓房、開好車”的老板,到每天酸菜配掛麵、風餐露宿的長城保護員,李世翔未曾有半分後悔,反而感到充實快樂(le) 。為(wei) 了長城,他變成“極簡主義(yi) 者”。

  在野外尋訪長城時,李世翔一天隻吃一頓油餅或泡麵,大部分時間睡在車上。工作室裏,堆滿文物的木架占據了大部分空間,僅(jin) 剩的一片小角落裏,擺放著他的單人床和全部生活用具。李世翔也不添置衣物,那件印著“長城保護員”字跡的藍色工作服,常年“駐紮”在他的身上。

  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李世翔對長城的深情。“關(guan) 你什麽(me) 事?”“你算老幾?” ……當李世翔履行長城保護員的職責時,詰問與(yu) 質疑常常隨之而來。“人生在世,應該做些對後世有意義(yi) 的事。”李世翔說。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長城保護宣傳(chuan) 力度加大,理解他的人越來越多。2022年,海原縣為(wei) 李世翔在縣博物館旁開辟了工作室。從(cong) 此,他吃住在這裏,深夜挑燈記錄巡查發現的新遺跡。

 

  總該有故事讓後人看

  工作室是李世翔的“精神宇宙”。秦磚漢瓦、長城夯築工具、箭矢、鐵炮等500多件文物把工作室的牆麵填得滿滿當當。這些“寶貝”都是他10餘(yu) 年來在長城腳下撿拾、自費從(cong) 民間收購來的。在收藏文物的人眼裏,這些東(dong) 西不值錢。可在李世翔眼中,它們(men) 卻是“千金不換”。

  為(wei) 了更好地了解、記錄、科普長城,專(zhuan) 科畢業(ye) 的李世翔認真自學,十幾年下來,他已能讀懂艱深晦澀的古籍文字,還掌握了寫(xie) 作、拍照、繪圖、做視頻、做木工、操控無人機等技能。

  李世翔向半月談記者展示自己手工製作的烽火台模型,連馬廄、軟梯都精細還原出來。工作室的牆上,始終掛著一幅他根據考察資料持續完善的長城分布地圖。

  每次有參觀的孩子來工作室,李世翔都會(hui) 給他們(men) 一把糖果,指著自己收集的物件和自繪的地圖,向孩子們(men) 講述長城的曆史。“今後,我要把這些東(dong) 西都捐給博物館,它們(men) 將成為(wei) 曆史的見證。”李世翔說,“我想讓更多人了解長城、熱愛長城、保護長城。”

  在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中,李世翔被海原縣聘為(wei) “顧問”,幫助發現更多文物。“這些年,他對海原縣文物保護事業(ye) 的貢獻太大了。從(cong) 某些方麵講,比我們(men) 文管所的工作做得都要好。”海原縣文管所所長馬建東(dong) 說。

  憑著10餘(yu) 年的積累,李世翔基本弄清了西北的明長城走向。今年,他計劃弄清秦長城起首點和準確路線。李世翔說:“雖然書(shu) 上說秦長城西起臨(lin) 洮、東(dong) 至遼東(dong) ,但我在臨(lin) 洮西麵又發現了較為(wei) 集中的長城遺跡,今年一定要把這一帶調查清楚。”

(責編: 於超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