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土特產”裏的科技感

發布時間: 2024-05-19 10:28:00 來源: 新華社

  五月初夏,早熟的荔枝掛上枝頭。而在廣州,一批去年6月低溫保存的“凍眠荔枝”已經上市,其色、香、味與(yu) 鮮荔枝不相上下。

  廣東(dong) 省農(nong) 業(ye) 科學院蠶業(ye) 與(yu) 農(nong) 產(chan) 品加工研究所所長徐玉娟介紹,該所的荔枝保鮮加工研究團隊,成功突破了荔枝超低溫凍眠鎖鮮技術,可以使保存10個(ge) 月左右的荔枝維持鮮果的八九成風味,實現荔枝的“全年上市”。

  “凍眠鎖鮮技術是在10分鍾內(nei) 將新鮮荔枝迅速冷凍降溫至零下18攝氏度,讓荔枝形成細小、致密且分布均勻的冰晶,進入生理凍眠狀態,以長期保持良好的口感。這項技術采用純物理的保鮮手段,不添加任何化學防腐劑。”徐玉娟說。


圖為(wei) “凍眠荔枝”的冷凍流水線。(受訪對象供圖)

  荔枝中蘊含的科技不止於(yu) 此。在茂名高州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實驗室,荔枝育種團隊正在研究如何利用古荔樹,培育更能抵抗惡劣環境、更耐儲(chu) 存運輸的新荔枝品種。科研人員介紹,一些新品種已經進入嫁接實驗階段,明年將小範圍推廣種植。

  據了解,過去兩(liang) 年間,借助國家荔枝種質資源圃保存的700多份荔枝種質資源,已培養(yang) 出2300棵雜交育種荔枝樹苗。通過推廣良種,目前茂名全市優(you) 質高產(chan) 荔枝品種比例已達80%。

  在廣東(dong) 茂名高州市根子鎮柏橋村荔枝種植園,果農(nong) 展示古樹上采摘的荔枝。新華社記者 龔兵 攝

  “荔枝能休眠”“種地不下田”……記者在廣東(dong) 田間地頭觀察到,隨著廣東(dong) 省“百縣千鎮萬(wan) 村高質量發展工程”不斷推進,農(nong) 業(ye) 正在變得更高效、更現代,一批“土特產(chan) ”裏有了科技感。

  廣州增城區是“絲(si) 苗米之鄉(xiang) ”。走進增城區絲(si) 苗米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一排排水稻抽穗整齊,長勢良好。無人機飛手卿潔正忙碌穿梭在田間,為(wei) 稻田噴灑農(nong) 藥。

  卿潔回憶,過去農(nong) 民需要背著幾十斤的水桶、噴霧器下田灑藥,既辛苦,又浪費農(nong) 藥。如今專(zhuan) 業(ye) 機手拿著遙控器,一兩(liang) 天內(nei) 就能完成千畝(mu) 農(nong) 田的飛防工作,灑藥均勻又高效。

  “以前兩(liang) 人隻能管理二三十畝(mu) 田地,下田還會(hui) 踩得兩(liang) 腳泥。現在工作交給自動化機械,農(nong) 民把剩下的精力投入銷售環節,讓絲(si) 苗米賣得更好。”卿潔說。


圖為(wei) 增城區絲(si) 苗米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園。(受訪對象供圖)

  北大荒農(nong) 服集團華南區域中心副總經理田海濱介紹,今年春耕時期,增城超過5000畝(mu) 稻田綜合運用了包括智能輔助駕駛、側(ce) 深施肥、寬窄行插秧等多種技術,加快水稻種植效率的同時,節約肥料10%到20%,“合算下來,僅(jin) 在耕種環節,每畝(mu) 成本就省了100多元。”

  有著百年曆史的絲(si) 苗米擁抱新科技,“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場景逐漸成為(wei) 過去。據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統計,2024年廣東(dong) 全省春播農(nong) 作麵積達3031萬(wan) 畝(mu) ,農(nong) 業(ye) 科技貢獻率超過70%。


位於(yu) 湛江流沙灣的巨型智能養(yang) 殖平台“海威2號”。新華社記者 劉大偉(wei) 攝

  嶺南大地上,科技為(wei) 更多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注入新力量。在“金鯧魚之都”湛江,智能化、現代化的海洋牧場養(yang) 殖裝備不斷走向深海;在“青梅之鄉(xiang) ”揭陽普寧,人工智能大模型正在推動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

  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dong) 全省農(nong) 業(ye) 科技進步貢獻率超過72%,位居全國前列。在廣東(dong) “百千萬(wan) 工程”的牽引下,省內(nei) 百家高校院所與(yu) 涉農(nong) 縣(市、區)結對共建,選派114名高校駐縣服務隊隊長、副隊長,達成校地合作清單達800餘(yu) 項,助推一批農(nong) 業(ye) 縣域的“土特產(chan) ”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廣東(dong) 省“百千萬(wan) 工程”指揮部辦公室專(zhuan) 職副主任陳德忠說,廣東(dong) 將持續做好“土特產(chan) ”文章,培育10個(ge) 全產(chan) 業(ye) 鏈產(chan) 值達百億(yi) 元的現代農(nong) 業(ye) 產(chan) 業(ye) 帶,抓住嶺南果蔬、南藥、大米、茶葉、花卉、畜禽、水產(chan) 等特色標誌產(chan) 品,做好品種培育、質量管控和品牌建設,把優(you) 勢特色產(chan) 品做出品牌、做大規模、提升價(jia) 值。

(責編: 常邦麗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