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看盡山千萬(wan) ,不及龜茲(zi) 一片雲(yun) ”。在著名學者馮(feng) 其庸筆下,古稱“龜茲(zi) ”的新疆庫車文韻悠長,璀璨厚重。
塔裏木盆地北緣這片土地上,龜茲(zi) 樂(le) 舞翩躚靈動,餘(yu) 音不絕;石窟藝術見證滄桑,穿越千年……舉(ju) 世聞名的龜茲(zi) 文化在東(dong) 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中誕生。
漫行龜茲(zi) ,流連巷陌,訪古問今。近年來,庫車市秉持保護與(yu) 利用相結合的理念,讓老城區重現古韻。行走在庫車熱斯坦、薩克薩克等曆史文化街區,人們(men) 細品詩和遠方,觸摸悠遠文脈,邂逅靜謐時光。
重細節 留鄉(xiang) 愁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庫車,呈現漢唐龜茲(zi) 故城與(yu) 明清老城“雙城格局”,而龜茲(zi) 小巷則是明清老城街巷風貌保存最完整的街區。經過改造提升的龜茲(zi) 小巷,今年5月1日嶄新亮相。
色彩明麗(li) 的宅門,文藝範兒(er) 的牆壁,花草繁盛的庭院……在位於(yu) 庫車市老城薩克薩克街道庫其艾日克社區的龜茲(zi) 小巷,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藝術交織碰撞,民俗風情與(yu) 國潮元素相遇交融。
瑪依拉·努爾在龜茲(zi) 小巷生活了近20年,在這裏開了間雜貨店。“遊客多了,能聽到天南海北各種口音,生意隨著旺起來。”瑪依拉·努爾說,“這兩(liang) 年,鄰居們(men) 根據自己所長,擺起了小攤,我們(men) 生活的地方成了旅遊區,在家門口就能做生意。”
紅火的客流,為(wei) 當地群眾(zhong) 拓展了增收渠道。
“什麽(me) 是龜茲(zi) 小巷?是曆史文化街區,是居民區,是旅遊區,是國潮集結地。”庫車市民吾普爾·阿不都熱合曼工作之餘(yu) 喜歡到這裏散步,對小巷的變化深有感觸,“不大拆大建,隻修補改造,在改造中提升,老街煥發新的生機活力,也真正留住了這裏的鄉(xiang) 愁”。
走在庫車老城區,乍一看,並不很驚豔,但越看越覺得舒服。中國城市規劃學會(hui) 曆史文化名城學術委員會(hui) 副主任委員趙中樞長期關(guan) 注庫車,多次進行實地考察。在他看來,庫車的可貴之處在於(yu) “對曆史文化街區整體(ti) 性保護過程中特別重視細節、重視群眾(zhong) 生活”。
眼下,龜茲(zi) 小巷吸引了特色酒店、民宿、咖啡館、文創店等進駐。在這裏,特色美食薈萃,可以品嚐烤饢、烤肉等傳(chuan) 統美食,還可以搭配大碗茶,也可佐以咖啡。
“既保留傳(chuan) 統,也要引入現代文明生活。”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黨(dang) 工委書(shu) 記林永盛說,規劃提升要大氣,改造更新則要重細節,讓龜茲(zi) 小巷始終保持古樸又時尚的風貌。
2024年5月19日,演員在庫車市龜茲(zi) 小巷為(wei) 遊客表演模特秀。袁歡歡攝(中經視覺)
修老屋 傳(chuan) 古韻
修補牆體(ti) 、雕鑿花紋、拚接榫卯、加固梁頭……夏初,庫車市薩克薩克街道一處古民居,空氣中彌漫著木屑香。神情專(zhuan) 注的工匠們(men) 正對一間老房子進行修繕。這間房屋有上百年曆史,曆經歲月的衝(chong) 刷,牆體(ti) 、門窗、地板、廊簷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破損,工匠正努力將其恢複原貌,力求再現當年風采。
有2000多年建城史的庫車,擁有大量極具曆史、藝術和科學價(jia) 值的古民居、老建築。因為(wei) 年代久遠,許多老建築麵臨(lin) 損毀甚至消失的危險,亟待修繕和保護,庫車市於(yu) 是在去年啟動了“拯救老屋”行動。
“很開心能發揮自己的特長,一方麵可以提高收入,另一方麵也為(wei) 我從(cong) 小生活的這片土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今年56歲的買(mai) 買(mai) 提·吾普爾是庫車一名老木匠,經過培訓後參與(yu) “拯救老屋”行動,非常滿意自己現在的工作。
與(yu) 買(mai) 買(mai) 提·吾普爾一樣,出生於(yu) 1999年的玉蘇甫江·亞(ya) 森開心而自豪。“修繕老屋帶給本地居民學習(xi) 技能和就業(ye) 的機會(hui) ,還傳(chuan) 承了傳(chuan) 統技藝,特別有意義(yi) 。”這位年輕人對“拯救老屋”行動有自己的理解,“其實修房子比重建房子難度更大,特別是古民居,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不能破壞原有的圖案與(yu) 花紋”。
除了承載曆史印記、記錄文化篇章之外,庫車的“拯救老屋”行動還有一項目標:培養(yang) 傳(chuan) 統工匠。當地專(zhuan) 門邀請國內(nei) 知名文物保護專(zhuan) 家對庫車本地傳(chuan) 統工匠進行培訓,並讓產(chan) 權人和工匠直接參與(yu) 古民居修繕全過程。截至目前,已有150餘(yu) 名本地傳(chuan) 統工匠加入老屋修繕團隊。
“修屋也是修心。”薩克薩克街道辦事處主任瑪衣努爾·艾海提說,當地引導廣大居民深度參與(yu) 修繕老屋,把修繕老屋的過程變成大家了解龜茲(zi) 文化、熱愛中華文化的過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瑪衣努爾·艾海提說,老屋慢慢蘇醒,不僅(jin) 活了,而且紅了,帶動整個(ge) 街區煥發新活力。這就好比對待老人家,讓他們(men) 老有所為(wei) ,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覺得自己被需要,還在發揮作用,這才是對老人最好的嗬護和尊重。
鋸木頭、釘木板交織著刨木花聲,庫車老屋獲得新生。
原創歌舞劇“杏花之約 絲(si) 路龜茲(zi) ”在新疆庫車首演 新華社照片,庫車(新疆)
幸福居 新氣象
提起“蘇幕遮”,人們(men) 更熟悉的是詞牌名,千古名句“碧雲(yun) 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傳(chuan) 誦至今。其實“蘇幕遮”更早源於(yu) 古代龜茲(zi) 地區的歌舞戲。在古龜茲(zi) ,舉(ju) 辦重大歡慶活動時,會(hui) 上演“蘇幕遮”。舞者頭戴假麵具,身著彩色舞服表演,氣氛熱烈。如今,“蘇幕遮”歌舞也會(hui) 在庫車盛大的慶典場合中亮相,深受當地群眾(zhong) 和遊客喜愛。
今年3月,庫車市舉(ju) 辦了慶祝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命名12周年活動,在熱斯坦曆史文化街區上演熱烈奔放的“蘇幕遮”歌舞。
“老瓶裝新酒,賦予老城區、古建築和‘蘇幕遮’等傳(chuan) 統藝術形式新內(nei) 涵,使其煥發新的生命力。”庫車市文化體(ti) 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局長索善武說,庫車注重曆史文脈的活態傳(chuan) 承,通過活化利用來促進保護。
實現“老瓶裝新酒”,首先要嗬護好“老瓶”。3月15日是庫車國家曆史文化名城保護紀念日。12年前的這一天,庫車被列為(wei) 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當地希望通過設立紀念日更好擦亮這塊金招牌,在留住老城區深厚底蘊和獨特魅力的同時,增添青春活力與(yu) 時代氣息。
翻開《庫車曆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2023—2035)》,庫車在今年將對老城進行雙提升,既要“麵子”,又要“裏子”。修繕老城清代城牆,完善熱斯坦街道、薩克薩克街道基礎設施。“誤入老城深處,流連不知歸路”,索善武說,提升後,能達到這樣的效果,就意味著相當成功。
庫車老城曾有座麵粉廠,工廠搬遷後閑置廠房變身為(wei) 庫車曆史文化名城展示中心、遊客接待中心、龜茲(zi) 書(shu) 屋等,還將建起龜茲(zi) 數字展廳與(yu) 龜茲(zi) 傳(chuan) 統技藝傳(chuan) 承中心。廠區各個(ge) 車間之間的空地,則經常用於(yu) 舉(ju) 辦文創和特色產(chan) 品展銷等活動。
在熱斯坦曆史文化街區,居民日常生活場景成為(wei) 旅遊賣點,外地遊客紛紛跨入色彩絢爛的木門,走進烤包子店、抓飯店、老茶館體(ti) 驗當地居民日常生活。最近兩(liang) 年,又有多家咖啡館、時尚餐吧落戶這裏,與(yu) 傳(chuan) 統店鋪相得益彰。
“這裏的生活氣息深深打動了我。”一次庫車旅行,讓張媛媛下決(jue) 心留下來創業(ye) 。她在熱斯坦曆史文化街區開了一家咖啡館,色彩鮮明的裝修、時尚氣息的裝飾,使小店很快成為(wei) 當地旅遊的小亮點。
“庫車老城傳(chuan) 統又有質感,一種可以觸摸得到的質感。”浙江遊客霍秋潔說,“在庫車老城喝上一杯熱咖啡,暖胃暖身,更治愈心靈”。
午後,陽光透過桑樹葉,在咖啡桌上灑下斑駁的光影。窗外,一輛搭載遊客的花樣馬車經過,傳(chuan) 來歡聲笑語,馬蹄聲聲……
位於(yu) 庫車市熱斯坦曆史文化街區的咖啡館。吐爾鬆·托胡提 攝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