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問題專(zhuan) 家、瑞穗銀行商務解決(jue) 方案部主任研究員湯進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zhuan) 訪時表示,追求綠色低碳是全世界的共識和潮流,當前電動汽車在全球的發展方興(xing) 未艾,不存在“產(chan) 能過剩”。
2023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465萬(wan) 輛,其中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銷量為(wei) 120.3萬(wan) 輛,僅(jin) 占全球銷量的8%。“將不到10%的比例稱為(wei) 產(chan) 能過剩顯然是沒有道理的。”湯進說。
湯進指出,中國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具備很強的創新優(you) 勢,能夠針對市場動向迅速作出反應,再加上技術及市場份額領先的電池優(you) 勢以及電子產(chan) 品等方麵的優(you) 勢,一同打造出中國電動汽車整體(ti) 上的產(chan) 業(ye) 鏈優(you) 勢。
湯進說,美國傳(chuan) 統車企在電動汽車領域麵臨(lin) 中國企業(ye) 越來越大的競爭(zheng) 壓力,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下降,是“中國新能源產(chan) 能過剩論”甚囂塵上的主要背景。美國拋出這一論調是為(wei) 了維護自身利益,抑製中國的發展勢頭,使自己在博弈中處於(yu) 更有利地位。
美方官員在談到“產(chan) 能過剩”時特別指出補貼問題。對此,湯進表示,為(wei) 了實現碳中和目標,世界各國都在對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實施補貼。
美國政府通過《通脹削減法》為(wei) 包括電動汽車在內(nei) 的清潔能源產(chan) 業(ye) 提供約3690億(yi) 美元稅收激勵和補貼。歐洲多個(ge) 國家也從(cong) 公司稅收到個(ge) 人購置等方麵普遍對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實施補貼措施。
湯進說,中國電動汽車產(chan) 業(ye) 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國電動汽車市場是充分競爭(zheng) 的市場,競爭(zheng) 幫助中國打造出在全球市場上具有競爭(zheng) 力的產(chan) 業(ye) 鏈,這是中國電動汽車能夠以性價(jia) 比取勝的重要原因。“如果研究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就會(hui) 知道那些說中國汽車因為(wei) 補貼而便宜、靠補貼席卷全球的言論站不住腳。”
“應該認識到,美國現在放慢了汽車電動化的速度,並不是真的要改變綠色低碳的發展方向,而是通過指責中國產(chan) 能過剩、設置各種壁壘等保護主義(yi) 手段,試圖將中國電動汽車擋在外麵,給本國企業(ye) 爭(zheng) 取時間,贏得發展機會(hui) 。”湯進說,“對產(chan) 業(ye) 來說,保護主義(yi) 導致不能充分參與(yu) 競爭(zheng) ,實際上會(hui) 延緩技術的進步過程。”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