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上午,隨著X8157次中歐班列(西安—馬拉舍維奇)從(cong) 西安國際港站開出,中歐班列累計開行9萬(wan) 列,發送貨物超870萬(wan) 標箱。兩(liang) 千多年前,古絲(si) 綢之路上駝鈴陣陣,商旅不絕於(yu) 途。今天,中歐班列的汽笛聲代替了昔日悠揚的駝鈴,喚醒了這條貫通亞(ya) 歐的貿易“黃金通道”。
5月25日,X8157次中歐班列從(cong) 西安國際港站開出,駛向波蘭(lan) 馬拉舍維奇。新華社記者張博文攝
線路從(cong) 無到有,運力從(cong) 少到多,經過十餘(yu) 年的發展,中歐班列架起了中國與(yu) 歐洲各國互通有無、互利互惠的橋梁。從(cong) 2011年首列重慶至德國杜伊斯堡的國際班列探索開行,到如今連點成線、織線成網,通達歐洲25個(ge) 國家223個(ge) 城市,連接11個(ge) 亞(ya) 洲國家超過100個(ge) 城市,一條條線路競相啟程,服務網絡基本覆蓋歐亞(ya) 全境,鋪就出一條布滿商機的國際鐵路聯運大通道。從(cong) 當年開行17列,到2023年全年累計開行超1.7萬(wan) 列、運送貨物190萬(wan) 標箱,奔流不息、晝夜星馳的“鋼鐵駝隊”重塑絲(si) 路繁華。截至目前,中歐班列共發送貨物超870萬(wan) 標箱、貨值超3800億(yi) 美元。運輸貨物品類從(cong) 起初以手機、筆記本電腦等數碼產(chan) 品為(wei) 主,到如今擴大到5萬(wan) 餘(yu) 種,“中國製造”在歐洲越來越受歡迎,也有越來越多歐洲產(chan) 品走進中國千家萬(wan) 戶。
十餘(yu) 年來,中歐班列已成為(wei) 便利快捷、安全穩定、綠色經濟的新型國際運輸組織方式,展現出不斷增強的韌性,為(wei) 世界提供了一種有效緩解供應鏈緊張、增強國際物流保障能力的可靠方案。美國《外交政策》雙月刊網站刊文指出,在當前各種不可預測危機的困擾下,各國可以聯手采取,且符合全球公共利益的行動隻有一個(ge) ,就是打通更多供應路線。中歐班列是中國和歐洲及沿線國家選擇的一條明智道路。
道路通,百業(ye) 興(xing) 。中歐班列運載的是商品,傳(chuan) 遞的是機遇,帶來的是希望。在德國港口城市杜伊斯堡,中歐班列吸引了100多家物流和電子商務等領域的中國公司在當地落戶,創造了大量就業(ye) 崗位,極大激發了這座城市的新活力。在波蘭(lan) 邊境小鎮馬拉舍維奇,中歐班列運載的商品在此集散,為(wei) 當地經濟增長和就業(ye) 作出重要貢獻。中歐班列開到哪裏,合作就延伸到哪裏,催生出新的物流、工業(ye) 、商業(ye) 中心和產(chan) 業(ye) 園區。西班牙中國問題專(zhuan) 家胡裏奧·裏奧斯說,中歐班列以一種嶄新互補的方式融合了歐中雙方需求,其重要價(jia) 值之一就是激發沿線國家的經貿合作潛能。
這是3月28日在德國杜伊斯堡一處貨運場站拍攝的集裝箱。位於(yu) 德國魯爾區的杜伊斯堡近年來成為(wei) 中歐班列運行班次最多、運量最大和貨值最高的歐洲樞紐之一。作為(wei) 共建“一帶一路”的旗艦項目和標誌性品牌,中歐班列為(wei) 當地帶來了豐(feng) 富貨品,創造更多就業(ye) 崗位。新華社記者張帆攝
中歐班列是中國引領全球開放合作、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生動實踐。回望來路,共建“一帶一路”以互聯互通聯結各國對共同發展的追求,以共商共建共享匯聚合作共贏的偉(wei) 力,充分印證了“眾(zhong) 人拾柴火焰高、互幫互助走得遠”。在烏(wu) 茲(zi) 別克斯坦總統米爾濟約耶夫看來,共建“一帶一路”推動共同進步與(yu) 繁榮,其意義(yi) 在當前時代背景下尤為(wei) 凸顯。可以期待,共建“一帶一路”將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和潛力,將各國更加緊密地團結到一起,攜手朝著實現世界現代化的目標昂揚奮進。
車輪滾滾,推動全球發展事業(ye) 不斷向前;汽笛聲聲,鳴響各國合作共贏的新樂(le) 章。中歐班列將承載著沿線各國攜手發展的熱望,一路歡歌、一路飛馳,駛向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美好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