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譜寫美麗中國建設新篇章

發布時間: 2024-05-27 11:14:00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專(zhuan) 家視點】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之一,推動經濟社會(hui) 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環節。各地各部門在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科學指引下,紮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持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不斷譜寫(xie) 新時代美麗(li) 中國建設新篇章。

  大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麵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chan) 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其本身就是綠色生產(chan) 力。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必須堅持綠色發展這一理念,將綠色低碳要求貫穿於(yu) 高質量發展全過程和各方麵。加快綠色科技創新和先進綠色技術推廣應用,發展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和供應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經濟體(ti) 係。加強對生態保護與(yu) 修複、城鄉(xiang) 綠色基礎設施、生態農(nong) 業(ye) 等領域的技術支持,讓具有自主知識產(chan) 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綠色技術為(wei) 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好根基。倡導綠色消費,推動形成綠色低碳的生產(chan) 方式和生活方式。

  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堅持綠色循環低碳發展,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產(chan) 業(ye) 結構、生產(chan) 方式、生活方式、空間格局,促進經濟社會(hui) 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加快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產(chan) 業(ye) 結構,大幅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jia) 。完善支持綠色發展的財稅、金融政策,發展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加快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推進創新成果轉化,支撐產(chan) 業(ye) 轉型發展。

  加快構建綠色現代化產(chan) 業(ye) 體(ti) 係。綠色轉型是我國產(chan) 業(ye) 體(ti) 係轉型升級的重要內(nei) 容。加快建設綠色製造體(ti) 係和服務體(ti) 係,提高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推進產(chan) 業(ye) 智能化、綠色化、融合化。持續推進產(chan) 業(ye) 結構優(you) 化升級,推進產(chan) 業(ye) 數字化、智能化同綠色化深度融合,加快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升級,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高技術產(chan) 業(ye) 、綠色環保產(chan) 業(ye) 、現代服務業(ye) 。大力發展現代裝備製造、新材料、醫藥生物、節能環保等產(chan) 業(ye) 。加快推進能源綠色化轉型,推動風電、光伏發電、水電、氫能等綠色能源加快發展,打造可持續的綠色能源供應體(ti) 係。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xing) 技術與(yu) 綠色低碳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建設綠色製造體(ti) 係。

  加快發展生態經濟。“兩(liang) 山”理念為(wei) 把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發展優(you) 勢指明了方向。東(dong) 北冰雪資源區位優(you) 勢明顯,可切實把發展冰雪經濟作為(wei) 新增長點,推動冰雪運動、冰雪文化、冰雪裝備、冰雪旅遊等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依托優(you) 質生態資源,發展生態農(nong) 業(ye) ,加快綠色生產(chan) 技術應用,加強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地環境保護與(yu) 治理;利用農(nong) 業(ye) 類產(chan) 業(ye) 園區發展優(you) 勢,延伸產(chan) 業(ye) 鏈、提升價(jia) 值鏈,提高綜合效益;推動“農(nong) 文旅+康養(yang) ”深度融合,發展休閑農(nong) 業(ye) 、康養(yang) 旅遊等新業(ye) 態,助力鄉(xiang) 村振興(xing) 。

  統籌處理好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的關(guan) 係。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必須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堅決(jue) 摒棄損害甚至破壞生態環境的發展模式,堅決(jue) 摒棄以犧牲生態環境換取一時一地經濟發展的錯誤做法,不斷推動發展方式綠色低碳轉型,以高水平保護助力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責編: 王東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