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馬共同運營的馬來西亞(ya) 寶騰汽車丹戎馬林工廠一景。龔 曉攝
5月31日,國家主席習(xi) 近平同馬來西亞(ya) 最高元首易卜拉欣互致賀電,慶祝兩(liang) 國建交50周年。習(xi) 近平主席指出,中國同馬來西亞(ya) 是千年結好的鄰居、以心相交的朋友、合作共贏的夥(huo) 伴。建交半個(ge) 世紀來,兩(liang) 國始終坦誠相待、和衷共濟、共謀發展,中馬關(guan) 係一直走在地區國家前列。2023年,雙方就共建中馬命運共同體(ti) 達成重要共識,兩(liang) 國關(guan) 係進入新的曆史發展階段。中馬友好深入人心,為(wei) 兩(liang) 國關(guan) 係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近年來,中馬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穩步推進,數字技術、綠色能源等領域合作出新出彩,人文交流日益深入,兩(liang) 國正共同繪製發展合作“工筆畫”。
經貿務實合作成果豐(feng) 碩
在馬來西亞(ya) 彭亨州首府關(guan) 丹市,記者坐上黃色的軌道車,行駛在已經鋪設好的軌道上,周邊是鬱鬱蔥蔥的樹林,不時見到工人在軌道旁作業(ye) 。
這是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馬來西亞(ya) 東(dong) 海岸鐵路(以下簡稱“馬東(dong) 鐵”)項目。馬東(dong) 鐵全長600多公裏,設計客運列車時速160公裏、貨運列車時速80公裏,是中馬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項目,建成後將連接馬來西亞(ya) 的4個(ge) 州,成為(wei) 連通馬來西亞(ya) 東(dong) 西海岸的“陸上橋梁”。
關(guan) 丹港是馬來西亞(ya) 東(dong) 海岸第一大港。馬東(dong) 鐵建成後,中國等國家運抵關(guan) 丹港的貨物,可直接轉道鐵路運往馬來西亞(ya) 西海岸地區,有效節省貨運時間。“馬東(dong) 鐵的建成有望帶動相關(guan) 地區經濟發展,極大改善鐵路沿線地區互聯互通水平。”馬東(dong) 鐵項目第十分部項目副總經理陳建說。
“我們(men) 都非常期待馬東(dong) 鐵能早日通車。”來自關(guan) 丹的工料測量師娜迪拉告訴記者,目前從(cong) 關(guan) 丹到吉隆坡開車需要3個(ge) 多小時,節假日堵車時甚至要七八個(ge) 小時,項目通車後兩(liang) 地通勤時間將縮短到約兩(liang) 小時。
在關(guan) 丹,中馬兩(liang) 國經貿務實合作成果豐(feng) 碩。關(guan) 丹港—北部灣港—中國川渝多式聯運航線開通,國際陸海貿易新通道關(guan) 丹分撥中心揭牌,馬中關(guan) 丹國際物流園建設進程加快……最受關(guan) 注的是馬中關(guan) 丹產(chan) 業(ye) 園,寬闊平整的道路,鱗次櫛比的辦公樓、廠房、宿舍區,很難相信這裏10多年前還是一片山丘、沼澤遍布的原始森林。截至今年3月,馬中關(guan) 丹產(chan) 業(ye) 園已完成土地開發約10平方公裏,入園項目13個(ge) ,協議總投資400多億(yi) 元人民幣,累計完成開發投資約15億(yi) 元人民幣,工業(ye) 總產(chan) 值超600億(yi) 元人民幣,帶動關(guan) 丹港年新增吞吐量超過1000萬(wan) 噸。
馬來西亞(ya) 總理安瓦爾表示,馬來西亞(ya) 從(cong) 共建“一帶一路”中獲益,馬中關(guan) 丹產(chan) 業(ye) 園、馬東(dong) 鐵等馬中合作旗艦項目持續推進落實。馬中將繼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更好造福兩(liang) 國人民,為(wei) 地區穩定與(yu) 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新興(xing) 領域合作方興(xing) 未艾
在馬來西亞(ya) 首都吉隆坡北部的丹戎馬林市,坐落著馬來西亞(ya) 知名汽車品牌寶騰的生產(chan) 工廠。2017年,中國吉利控股集團的入股,為(wei) 寶騰汽車品牌帶來了新活力。去年,寶騰汽車推出首款新能源車型X90,並宣布計劃未來每年至少推出一款新能源產(chan) 品。同時,中馬雙方將共同培養(yang) 新能源汽車人才,共建馬來西亞(ya) 新能源汽車生態。
馬來西亞(ya) 科技與(yu) 創新部部長鄭立慷表示,吉利控股集團的投資符合馬政府製定的國家電動汽車發展策略框架,將推動實現到2040年電動汽車在該國汽車總銷量中占比38%的目標。
去年12月,吉利控股集團與(yu) 馬來西亞(ya) 企業(ye) 簽署合資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推動馬來西亞(ya) 丹戎馬林汽車高科技穀的全麵發展。同時,吉利控股集團旗下廣域銘島數字科技有限公司與(yu) 馬來西亞(ya) 企業(ye) 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加速馬來西亞(ya) 相關(guan) 企業(ye) 的數字化轉型。
丹戎馬林汽車高科技穀是馬來西亞(ya) 政府積極推動的重點項目,旨在吸引電動汽車相關(guan) 企業(ye) 前來設廠,努力打造東(dong) 盟市場的電動汽車及零部件供應中心,帶動當地經濟發展。目前,經過中馬共同努力,“數智港口”“綠色智慧電廠”“數智供應鏈”等項目正在不斷落實。
馬來西亞(ya) 中國友好協會(hui) 會(hui) 長馬吉德告訴本報記者,下一階段,馬中合作將重點聚焦數字技術、綠色能源、電動汽車等新興(xing) 領域,這些合作將為(wei) 馬來西亞(ya) 發展繁榮作出積極貢獻。
人文教育交流不斷深入
位於(yu) 雪蘭(lan) 莪州的廈門大學馬來西亞(ya) 分校是中國大學在馬來西亞(ya) 的第一所分校,設有10個(ge) 學院,現有在校生7500餘(yu) 人,已培養(yang) 了4800多名畢業(ye) 生,成為(wei) 中馬兩(liang) 國教育合作的旗艦項目。“中馬兩(liang) 國作為(wei) 友好近鄰和全麵戰略夥(huo) 伴,在高等教育領域的合作呈現出多元深入的趨勢。”廈門大學馬來西亞(ya) 分校校長王瑞芳說。
在該校中文係就讀的黃於(yu) 紘告訴記者,她今年參加了學校的春令營,到北京、廈門等中國城市,與(yu) 當地大學生一起交流。“這些經曆令我印象深刻。未來我期待從(cong) 事與(yu) 馬中文化交流有關(guan) 的工作。”黃於(yu) 紘說。
在馬來西亞(ya) 拉曼理工大學校園,有一個(ge) 數字工匠學院教學場地,麵積約770平方米,辦公、教學設備設施齊備。這是今年3月揭牌的中國—馬來西亞(ya) 數字經濟現代工匠學院,它由廣西金融職業(ye) 技術學院牽頭,聯合拉曼理工大學、廣西啟迪創新跨境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啟迪之星(馬來西亞(ya) )四方校企合作共建。
工匠學院旨在融合中馬職業(ye) 教育智慧和科技創新力量,麵向馬來西亞(ya) 學生、企業(ye) 、社會(hui) 人士以及東(dong) 盟各國,開展學曆教育、繼續教育、技能培訓和技術谘詢等,滿足數字技術、電子信息以及製造業(ye) 等領域的人才需求。
“2024年至2026年,我們(men) 將舉(ju) 辦3場東(dong) 盟—中國技術技能邀請賽,開設30門培訓課程,招收、培養(yang) 數字商務領域的學曆生300人以上,開展技術培訓3000人次以上,並頒發相應培訓證書(shu) 。”拉曼理工大學副校長駱翠鳳對工匠學院的未來充滿信心。
工匠學院不久前還成立了數智中心作為(wei) 其重要教學與(yu) 實踐基地,與(yu) 來自中國的頂尖人工智能企業(ye) 合作,融合大數據分析、生成式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努力培養(yang) 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能力、掌握數字化技術和精通管理業(ye) 務的高層次複合型“數字工匠”。
目前,中馬大學的校際交往日益增多,高校學生互相赴對方國家開展學習(xi) 交流,高校教師以共同開展合作研究、共同發表學術成果、互相訪學等方式推動科研合作深入進行。“馬中在文化教育領域的合作將創造更輝煌的成果。”馬來西亞(ya) 漢文化中心主席吳恒燦對記者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