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syfundingllc.com
home

“洋弟子”感受邯鄲文化:“胡服騎射”話創新

發布時間: 2024-06-02 22:10:00 來源: 中國新聞網

  邯森(Syed Ali Hassan)、蘇曼(Shakeel Suman)、穆貝德(Ubaid Muhammad)和阿偉(wei) (Afzal Muhammad Asyab)來自巴基斯坦,目前就讀於(yu) 河北工程大學。近日,4人相約逛古城、穿戰國袍,與(yu) 千年古城邯鄲來了一次親(qin) 密接觸。

  邯鄲市是國家曆史文化名城,有著3000多年的建城史,是中國唯一一個(ge) 3000年來沒有改過名字的城市。7年前,邯森來到河北工程大學攻讀本科,他深深地被邯鄲這座古城吸引,本科畢業(ye) 後決(jue) 定繼續留在這裏讀研。

  邯森和三個(ge) 學弟學妹遊覽的第一站,是位於(yu) 叢(cong) 台公園的“武靈叢(cong) 台”。“武靈叢(cong) 台”始建於(yu) 戰國趙武靈王時期,已有2000多年的曆史。“武靈叢(cong) 台”因樓台眾(zhong) 多,而連聚非一,故名“叢(cong) 台”,古稱“武靈叢(cong) 台”。史載,叢(cong) 台上原有天橋、雪洞、妝閣、花苑諸景,規模宏大,結構奇特,然而曆經戰亂(luan) 和歲月滄桑,叢(cong) 台的原建築早已不複存在,現所見的叢(cong) 台是清朝同治年間重修,此後又進行過多次重修。雖然現在的“武靈叢(cong) 台”隻剩下一個(ge) 台子,但依稀可以感受到當年的雄偉(wei) 和氣勢。

  

  圖為(wei) 邯森等4名巴基斯坦留學生登上叢(cong) 台。王倩倩攝

  “武靈叢(cong) 台”是趙武靈王檢閱軍(jun) 隊與(yu) 觀賞歌舞之地。“邯鄲有個(ge) 成語叫‘胡服騎射’,說的就是趙武靈王銳意改革創新。”邯森向學弟學妹娓娓道來。“戰國前期,趙國在七雄中國力不強,趙武靈王即位後,決(jue) 心使國家強盛起來。當時北方少數民族被稱為(wei) 胡人,他們(men) 身穿窄衣,能征善戰,趙武靈王就讓趙國上下都改穿胡服,勤練兵馬,終於(yu) 使趙國成為(wei) 戰國後期唯一能與(yu) 秦國抗衡的強國。”

  從(cong) 叢(cong) 台公園出來,順著中華大街向西走,就來到回車巷。“別看這條小巷不長,它可大有來頭,它叫回車巷。”邯森一邊走一邊講解道:“相傳(chuan) 戰國時,趙國有個(ge) 文官叫藺相如,因立了大功,被尊為(wei) 上卿,官職在當時的武將廉頗之上,廉頗不服,揚言要羞辱藺相如,二人每次在街上相遇,藺相如都主動回車退避。開始大家都不理解,以為(wei) 藺相如懼怕廉頗,後來才知道藺相如是以國事為(wei) 重。廉頗知道後,慚愧不已,於(yu) 是身負荊杖至相府請罪。此後,這文武二臣齊心合力,輔佐趙王,趙國就逐漸強盛起來。邯鄲有個(ge) 成語叫‘負荊請罪’,講的就是這個(ge) 故事。”

  

  圖為(wei) 邯森等4名巴基斯坦留學生在回車巷曆史文化街區拍照留念。王倩倩攝

  走進回車巷曆史文化街區一家傳(chuan) 統服飾店,蘇曼驚喜不已,“這裏麵的衣服好漂亮!”

  “這是傳(chuan) 統服飾館。這個(ge) 叫戰國袍,現在可火了,很多人都專(zhuan) 門來這兒(er) 穿戰國袍拍照呢!”邯森說。

  戰國袍是中國戰國時期的一種服飾,是當時貴族、士人等階層的主要服飾之一,突出特點是袖口寬大、剪裁修身,寬大的袖口是為(wei) 了提供更多的舒適性和靈活性,修身的剪裁則能展現出人體(ti) 的曲線美。戰國袍的顏色非常鮮豔,還常常配有華麗(li) 的刺繡和飾品,以及精良的腰帶,這些裝飾品增加了整體(ti) 的美觀度和奢華感。

  

  圖為(wei) 邯森等4名巴基斯坦留學生在回車巷曆史文化街區穿漢服,感受中國傳(chuan) 統文化。王倩倩 攝

  身穿戰國袍走在大街上的感覺令蘇曼陶醉,“我感覺自己就像個(ge) 公主,我要穿著它去拍照打卡!還要傳(chuan) 回國,讓他們(men) 看看多漂亮!”

(責編: 王智霖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