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人民銀行、生態環境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中國證監會(hui) 聯合召開綠色金融服務美麗(li) 中國建設工作座談會(hui) ,傳(chuan) 達學習(xi) 黨(dang) 中央、國務院關(guan) 於(yu) 全麵推進美麗(li) 中國建設的總體(ti) 部署,交流金融支持綠色低碳發展和美麗(li) 中國建設有關(guan) 經驗做法,研究部署下一階段工作。
建設美麗(li) 中國是黨(dang) 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安排,發展好綠色金融是服務美麗(li) 中國建設的必然要求。近年來,我國綠色金融發展成效顯著。截至今年3月末,綠色貸款餘(yu) 額為(wei) 33.8萬(wan) 億(yi) 元,同比增長35.1%,高於(yu) 全部貸款增速25.9個(ge) 百分點;綠色債(zhai) 券餘(yu) 額超1.9萬(wan) 億(yi) 元,其中,綠色金融債(zhai) 券餘(yu) 額約8700億(yi) 元,占綠色債(zhai) 券整體(ti) 存量超四成,為(wei) 金融機構投放綠色信貸提供了穩定的資金來源。
發揮綠色金融作用,助力美麗(li) 中國建設,是金融係統、生態環境係統共同的使命和責任。綠色金融是一個(ge) 係統工程,涉及法律法規、標準體(ti) 係、環境要素市場、金融基礎設施、金融產(chan) 品與(yu) 服務、政策支持體(ti) 係、國際合作等諸多環節,必須加強跨領域、跨部門協作。可以說,發展綠色金融重在協作,也難在協作。要進一步強化頂層設計,建立聯合工作機製,力促政策高效協同。
完善法律法規是保障。無規矩不成方圓,法治可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生態環境係統、金融係統要統籌謀劃,明確規則,統一標準。一方麵,穩步推動立法工作,鼓勵有條件的地方依法、率先出台地方性綠色金融法規。另一方麵,完善綠色金融標準體(ti) 係,避免因標準不一阻礙業(ye) 務落地。當前,要有效發揮債(zhai) 券、股票市場的作用,統一綠色債(zhai) 券的募集資金用途、信息披露、監管要求,研究製定綠色股票標準,統一綠色股票業(ye) 務規則等。
建設環境要素市場是基礎。發展綠色金融,要跳出金融看問題謀良策。例如,若要開展氣候投融資活動,就要有碳價(jia) 作為(wei) 參考,而形成碳價(jia) ,又需要統一的全國碳市場。目前,我國碳市場由兩(liang) 部分組成,即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全國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市場,兩(liang) 個(ge) 市場各有側(ce) 重、互聯互通。要分階段、逐步擴大我國碳市場的行業(ye) 覆蓋範圍,提升市場活躍度,改善碳排放數據質量,發揮價(jia) 格發現機製的作用。
豐(feng) 富金融產(chan) 品與(yu) 服務是動力。綠色金融落地,靠的是各類金融產(chan) 品與(yu) 服務。金融服務要以環境要素市場為(wei) 依托,進一步提升專(zhuan) 業(ye) 化水平。一要有廣度,探索環境權益抵質押貸款、環境效益掛鉤貸款、綠色信貸資產(chan) 證券化等創新產(chan) 品。二要有精度,金融機構、融資主體(ti) 要開展環境信息披露,公開透明、有據可查,確保金融資源精準流向綠色領域,防範“洗綠”“漂綠”等行為(wei) 。
還要統籌發展與(yu) 安全,兼顧長期與(yu) 當前。金融在服務經濟綠色低碳發展時,不能忽視傳(chuan) 統能源轉型。要為(wei) 能源安全提供有力的資金保障,精準支持清潔能源、電煤保供、煤電清潔高效利用等領域,支持高排放行業(ye) 和項目實現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