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產(chan) 業(ye) 化的“蘇式中介”正身兼數職:既是尋找好科研項目的“星探”,又是為(wei) 企業(ye) 科研眾(zhong) 籌的聯絡員,還是為(wei) 出海技術提供驗證、幫打官司的“律師”及為(wei) 產(chan) 品“瞧病”“治病”的“醫生”……
日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參加“高質量發展調研行”主題采訪活動時來到地處蘇州相城區的長三角先進材料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材院”)。該院副院長孫明月說,多個(ge) 角色的目的隻有一個(ge) ,“為(wei) 長三角地區的材料產(chan) 業(ye) (培育)提供服務。”
這家擅長連接資源與(yu) 需求的平台,最近還聯合國家卓越工程師創新研究院,為(wei) 材料相關(guan) 專(zhuan) 業(ye) 學生提供專(zhuan) 業(ye) 課、設備實操等特訓。“材料產(chan) 業(ye) 是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chan) 業(ye) ,材料的供應端和需求端都集中在長三角。”孫明月以江蘇為(wei) 例,江蘇是鋼鐵大省,傳(chuan) 統材料轉型升級需要技術支撐。同時,碳纖維、高溫合金等新型材料,在長三角地區製造量很大。從(cong) 需求端看,長三角是中國先進製造業(ye) 基地,“群星”閃耀,擁有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納米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醫療器械以及高端紡織等產(chan) 業(ye) 集群,高端材料需求量大。
“但在長材院2019年成立前,當時國內(nei) 材料領域的研發機構主要位於(yu) 華北、東(dong) 北和西北,長三角需要一個(ge) 綜合性材料研發機構提供支持。”孫明月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長材院成立時,適逢長三角區域一體(ti) 化發展上升為(wei) 國家戰略,該院一方麵征集長三角地區的技術需求,梳理具體(ti) 問題,另一方麵牽頭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聯盟和全國材料學科聯盟,促進科技成果與(yu) 當地產(chan) 業(ye) 結合、轉化。
截至目前,該院共立項11個(ge) 材料科創項目,孵化出6家創新企業(ye) 。最新的一個(ge) 跨區域協同案例是,來自上海與(yu) 江蘇的技術人員組隊,幫助解決(jue) 浙江省一新材料企業(ye) 的技術需求問題。
對於(yu) 一些中小型企業(ye) 發愁的“缺資金”問題,長材院探索出眾(zhong) 籌科研模式。用孫明月的話來說,是“花小錢辦大事”,即找到麵臨(lin) 同樣技術難題的企業(ye) ,共同出資,同時由研究院代表政府按1:1配比,支持相應資金,在全球優(you) 選專(zhuan) 業(ye) 研發團隊,合力攻關(guan) ,切實解決(jue) 企業(ye) 的技術難題。
把真需求“引上來”,把創新成果和項目“落下去”,圍繞問題需求,全生命周期的服務向中小型企業(ye) 敞開。距離長材院20公裏外,蘇州光電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李俠(xia) 也在為(wei) 光子領域產(chan) 業(ye) 化提供“蘇式”培育。這裏兩(liang) 層樓的中試(產(chan) 品在大規模量產(chan) 前的較小規模試驗一一記者注)服務基地,有4條中試線分別聚焦於(yu) 光學鍍膜、光子集成器件封裝與(yu) 測試、3D光傳(chuan) 感、微納光學4個(ge) 方向。
“就像是初創企業(ye) 的‘大保姆’,我們(men) 不僅(jin) 共享設備、技術人員,還有專(zhuan) 業(ye) 的HR幫助企業(ye) 招聘,與(yu) 高校聯合培養(yang) 精準對口人才,還有市場部,幫助企業(ye) 找到精準客戶。”從(cong) 大學老師轉為(wei) 光子項目孵化者,李俠(xia) 笑稱自己是“二次就業(ye) ”,她告訴中青報記者,依據產(chan) 業(ye) 化的定位,研究院篩選孵化項目的標準有兩(liang) 條,一是能否解決(jue) 光子行業(ye) 的“卡脖子”問題,二是該技術突破是否有實實在在的產(chan) 業(ye) 需求。
據了解,去年2月,蘇州8家“概念驗證中心”正式揭牌,成為(wei) 江蘇省首批揭牌運行的概念驗證中心。“這意味著,隨著上述概念驗證中心進一步落地,所謂‘死亡之穀’即中試階段的風險將進一步降低,將為(wei) 處於(yu) 起步階段的科研發現在實驗場地、資金、人才團隊、二次開發進入市場等關(guan) 鍵環節提供重要支撐。”此次“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隨行專(zhuan) 家、中國科學技術發展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蔡笑天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